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在论创作时曾经说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形象的描绘,就是画眼传神的突出一例。《祝福》中精心刻划了祥林嫂三个不同时期的肖象,准确地反映出祥林嫂在不同时期的精神状态。而这三幅肖象之所以写的出色动人,传神授意,关键又在于作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匠心描绘。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爷家时,作者在写她的肖象中是这样写她的眼睛的:  相似文献   

2.
白雪 《学语文》2004,(11):1-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 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曾经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祝福》就可以说是这样一个生动的明证。《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在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上,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它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为主角,通过对祥林嫂悲惨人生的叙述以及造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不仅是为了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某种气氛,更因为它是小说的中心事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悲剧的历史正是在一次次的祝福中渐次展现的。  相似文献   

5.
在《祝福》一文中,鲁迅先生多次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她眼睛的一系列变化,揭示了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正>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两次完整哭诉狼吃阿毛的经历,两次诉说存在着细微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差异,值得细细咀嚼。第一次完整的诉说在第68段,发生在卫老婆子领着再次回到鲁镇的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求工作时,还没等卫老婆子说完,祥林嫂就迫不及待、自顾自地哭诉起来:“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  相似文献   

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着力刻画的人物。历来教参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注重眼睛。如果从色彩描写的角度对这一形象进行分析,也不失是一种良好之法。 鲁迅在《祝福》中,曾先后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色彩。 她第一次来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二次又在鲁镇出现时,“她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对《祝福》的“画眼睛”的人物刻画特色十分注意,其实,《祝福》中的关于祥林嫂的几次对话描写也是颇见艺术匠心的。鲁迅在小说的开头即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写道,“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然而随着主人公的悲剧故事不断发展,“再到鲁镇”时,作者重点组织了三次重要的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祝福》是选人高中课本的传统篇目。在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做工”这一部分里,作者多次写到祥林嫂向人们诉说爱子阿毛被狼吃的经过,其中有两段“我真傻,真的”是基本相似的重复。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小说《祝福》写了一个苦命的女人祥林嫂 ,她四十岁上下便在祝福的鞭炮声中 ,在灵魂与地狱的有无的质问与怀疑中走向天国抑或地狱。 2 0世纪的中国 ,鲁迅及鲁迅作品研究是“显学” ,面对那么多研究文字 ,关于《祝福》与祥林嫂的内容也几乎多得让人没话可说 ,但重新解读 ,或许还会有些新东西吧。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以前的教材认为祥林嫂是被压迫、被侮辱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她深受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压迫 ,成为封建礼教、鬼神迷信和宗法制度吞噬的牺牲品。诚然不错。问题是在提倡与呼唤走近鲁迅的今天 ,我们怎样看待鲁迅和他的…  相似文献   

11.
在《祝福》中,鲁迅先生为了塑造祥林嫂这一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被剥削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曾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了集中描写,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描写都对其衣着有所交代,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最不幸的是妇女,凡是女人做的都是错的,全世界都给予咒骂。--鲁迅鲁迅的《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祝福》中祥林嫂的被奴役感、屈辱感和依附感就是妇女命运的历史积淀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可见中国历史上对妇女的歧视渊源深重。祥林嫂深受族权、神权、政权、夫权四大绳索的束缚,是旧中国封建制度残害的典型,她比牛马的命运更为不幸。  相似文献   

13.
《祝福》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课文,三十多年来全国报刊曾多次载文分析、研讨.1993年,在我国颇具影响的《语文学习》杂志第四期,“教学艺术镜头”栏目的《<祝福>教学艺术》曾发表一组六篇短文,予以进一步研讨,读之获益匪浅.然而,有一种教法,三十多年来各报刊似无介绍,现写出来,就教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同仁和专家们.这种教法的要点是:以写《祥林嫂小传》作为《祝福》教学的第一步骤.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祝福》中六次写祥林嫂的哭,两次写祥林嫂的笑。哭态有异悲却同,笑不见喜尽见悲。哭态与笑态描写,成为强化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独特色彩,凸现小说主题的形象一笔。先说写哭第一次是间接描写:“看见的人报告”鲁四老爷,祥林嫂被婆家来的人拉上船时,“还哭喊了几声”。“哭喊”是哭中有喊,边哭边喊,面对来人突然袭击的“抱”、恶狠狠的“拖”,祥林嫂希望从“哭喊”引人救援,但这声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在宁波听特级教师黄孟轲上《祝福》一课,感受到其明显彰显了小说文本中"我"的作用。我以为,这种解读更加接近鲁迅写《祝福》的初衷。我在该课的基础上,试补充一些材料和分析,以期对《祝福》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祝福》一课的常规教学无非有这样几种方式:突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来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对鲁迅作品语言的赏析;把欣赏的重点落在鲁迅小说中的"看"与"被看"的关系上;把文章的主题定位在"祥林嫂的命运就  相似文献   

16.
眼睛最能表现人物丰富的情感,传达人物最内在的心灵秘密。文学作品中的眼睛描写是肖像描写的中心和灵魂。在《祝福》中,鲁迅先生通过对主人公祥林嫂眼睛的描绘,表现了祥林嫂这个勤劳、善良农村妇女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迫害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文章通过眼睛从四个方面表达了祥林嫂的善良、他人的冷漠、礼教的摧残和她对生命的渴求,下面我从这四个方向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祝福》作为经典篇目,选入中学课本已经将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对《祝福》中人物、主题等基本要素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解读。在现行的教参中,编写者给我们的教学提示大多集中于主人公祥林嫂形象的分析和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上,教师和学生的关注视野也大多集中于这些方面,而对于小说中重要人物“我”则分析很少,  相似文献   

18.
林志浩同志的《论<祝福>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见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学论集》第一集)一文,在探索祥林嫂悲剧的深广意义时,提出:“在祥林嫂身上,只有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她是鲁迅心目中的‘无妻性’的典型。”这个结论是难于使人接受的。 所谓“无妻性”的命题,是鲁迅先生在1927年9月24日写的《小杂感》一文中提出的,它的主要锋芒是针对蒋介石,汪精卫之流以“英雄”的姿态和“讲演”的形式欺骗人民的卑劣行径,而《祝福》写于1924年2月。我们很难设想三年半以前写的小说,是三年半以后的某种思想的典型。再说,纵观鲁迅先生一生的言论著述,找不出只言片语说他塑造的某个形象是他“心目中”某种思想的典型。相反,鲁迅却多次说过类似这样的话:“而历来所见  相似文献   

19.
祥林嫂究竟反抗什么安徽枞阳中学吴良仪围绕鲁迅的《祝福》(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祥林嫂的反抗性,不少人进行过讨论和争论,《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举出有代表性的三家意见后,表明自己同意的是第三家意见,就是认为“祥林嫂对封建社会所给予她的种种迫害...  相似文献   

20.
“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一个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祝福》写于1924年2月,发表于同年3月25日《东方杂志》上。它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十分关心妇女问题,在《彷徨》中,《祝福》,《伤逝》、《离婚》等一系列作品,都是从妇女解放这个角度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的。鲁迅这样做是同当时的社会思想斗争密切相关的。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建立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阵线,革命力量深入到农村,革命思想冲击着腐朽的反动势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第一次国内革命高潮就要到来。而北方却依然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五四”退潮后,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