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感觉提示:打哈欠的提示,吸着唱的提示,高位置、手势提示,通过重点分析这几种感觉提示的方法、作用,揭示了感觉提示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并掌握声乐学科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寻找出更多的适合歌唱艺术的教学提示语言,发挥感觉提示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我们去寻找最美、最好、最有感情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邹长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115-119
声乐教学中“感觉 ”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必须注意歌唱感觉 、情绪感觉、音乐感觉、呼吸感觉、共鸣感觉、读字感觉以及总体感觉的训练,纠正歌唱发声中的种种错觉,并培养联觉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丛杉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0(3):93-94
认为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时刻在用某种感觉启发学生,使其演唱在各个方面都趋于合理和科学。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感觉的运用和学生对感觉的理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中的范唱,是塑造音乐形象,借以感染和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结合范唱与音乐教学范唱的进行、范唱的准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海燕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
在幼师音乐教学中,声乐的教学方法很有多种,范唱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声乐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从范唱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声乐教学中范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范唱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肖育军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5,23(4):93-93,98
变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发声的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教学中采用哼鸣、假声唱、微声唱、小声唱、混声唱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变声期嗓音既得到有效保护,又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法。 相似文献
7.
李超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6,(22)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必要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表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但需要教师用尽可能精准、形象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述、讲解,更需要"虽不能言传,但可意会"的无声语言作为辅助补充。手势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极为广泛,它不仅可以对有声语言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还可以代替有声语言单独传递信息,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交流信息,这样既可以弥补有声语言未尽之意,扩充信息量,又可以从视觉上、空间上、感觉上来使复杂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还可以表达一些附着在无声语言上的新的教育思想,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准确的理解教师的意图,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感觉就是人们常说的乐感,是指在听觉体验上音响及其艺术表现的敏锐和准确的把握力。目前,考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音乐感觉尚不够理想,致使影响教学的进展和声乐技能的提高。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狄德罗说:音乐感觉的培养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因此,良好的音乐感觉的培养是长期学习和钻研的结果。在教学中,它以理解声乐作品为感性认识的基础,它是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使作品具有逻辑性的重要条件,是获得声情并茂艺术效果的必要前提。音乐感觉是人的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音乐感觉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歌唱感觉的重要性、歌唱发声方法的感觉训练、歌唱中音乐感觉的培养、歌唱感觉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目的是帮助成年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感觉”,并通过这些感觉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 相似文献
10.
11.
王静静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9,(15)
感觉与思维是人对事物的认知,由感觉产生的感性认知,在由思维引导人的行为活动。本文主要分析声乐演唱中的感觉与思维所存在的关系以及在演唱过程中感觉与思维运用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常艳妮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3,(17):19
本文就演唱中的感觉和思维为主要讨论对象,根据音乐表演理论和歌唱理论以及歌唱中的特点,针对感觉和思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别从感觉的角度、思维的角度进行了论述,最终将感觉和思维结合在一起进行了研究,针对其弊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学中运用浏览性泛唱,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地区的中外曲目的了解和认识。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手势来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声乐学〉-7的难言性问题,让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和形象,进而能使学生轻松领悟教师意图,提高声乐教学效果。通过对手势内涵的解析、歌唱手势的分类,以及手势所起作用三方面的阐述,简要论证了手势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16.
从现代声乐科学理论概念分析,歌唱的正常发声形态有声带全部振动、声带局部振动或边缘振动。当唱真声时以声带全部振动为主,属“重机能”性质;当唱假声时以声带局部振动或边缘振动为主,属“轻机能”性质。由此可见,轻机能与重机能的振动方式不同将获得不同的音高位置,因而“轻机能”训练是声乐基础训练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更是获得高音位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刘晓强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02-202
感觉来源于人类对所身处世界的感知与了解,而每个人类所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不同使得人们对感觉的体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取决性因素我们称之为认知。声乐演唱是人类表达艺术的一种形式,而当人们用声乐这种艺术形式去演绎的同时,演唱中的感觉与认知会是什么样的,本文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杜兵祖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5):152-152
教学提示是学生在做练习前被告知应该怎样做的教学艺术技巧。教学提示有语言提示与非语言提示。语言提示是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或口令指导和引起学生的注意。非语言提示即肢体动作提示,它是以肢体动作、表情、姿势等无声语言来提示动作或练习的种类、方法,它克服了语言提示的不足,弥补了语言提示不能准确或无法表达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韦尔福特的感觉—运动模式揭示了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运行模式。根据韦尔福特感觉—运动模式操作中应注意的心理学问题,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四个方面:要加强感觉刺激的强度和独特性;保持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歌唱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技能练习中应遵循重复和反馈的原则。从而使声乐教师更加科学地从心理学角度掌握声乐技能的形成规律,以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