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与"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两门课程是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最重要的两门专业必修课,其课程实验是学生将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围绕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发展的前沿,以提高学生运用学科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分别针对数字与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多项实验,以图经过实际的教学与实验课程,学生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模拟集成电路及其相关前序课程是集成电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课程链条较长,横跨4个学期,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由于模拟电路具有较多抽象概念,因此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模拟集成电路教研组课程改革方案为例,通过调整课程链上每门课程的内容,设计了基于产教融合思路的仿真案例,最终提出了教学与实训有机结合及按需拔尖的建设方案,初步达到了培养学生全局规划能力和工程思维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必须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微电子技术工作打好强大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微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授课效率是现阶段微电子信息教学的一个研究重点。EDA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出现,给集成电路教学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基础"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专业主干课程.在当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原有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已经不相适应.详细探讨了该课程在新时期下的教学改革实践,并探讨了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产学研相融合,以及课程学习与思政教育和立德树人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助力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领域课程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飞速发展,国家对集成电路发展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工程实践型的集成电路人才(包括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成为当代我国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相关课程的调研,对教材、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比较,优化课程知识点,强化课程设计和实践,着力培养懂理论、重实践、勤思考的优秀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6.
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字集成电路后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提出将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纳入教学实践全过程的新思路。基于数字集成电路的理论和方法,针对集成电路后端设计及其工程实践课程前期教学存在的不足,通过引入EDA技术的方式对改善课程和实验教学效果进行探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应用EDA技术对数字集成电路后端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提高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7.
微电子模拟领域课程群主要包括模拟/射频/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模拟EDA设计等数门专业课程,是设计方向课程中的核心部分。本文基于CDIO教学模式,对现有课程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学、项目制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以项目制为中心的模拟课程群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最终提高学生分析、查找、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就业竞争力,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相关工作日益受到更多教育者的重视。论文从集成电路的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出发,在对相关院校现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研究基础上,讨论了集成电路设计本科实践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集成电路设计教学内容分配、实践工具使用、实践成本开销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在今后的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熟悉并掌握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工具的使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式降低实践成本等相应的解决方法,实现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复变函数"作为培养集成电路精、专人才的重要理论课程,其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基于笔者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线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出发,探讨了推进以集成电路应用为背景的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加强与信号处理、电路分析、电子自动化设计(EDA)数值方法等集成电路专业课程的联动,以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实例来强调复变函数的基础性作用,为学生提供多种运用场景的实战思路,在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务实学生的数理逻辑,打造专业特色突出的数学基础理论课,力求培养出具备解决国家重大问题能力的集成电路专业交叉性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一、2008年部分高校新增专业中国传媒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学科,集成电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本专业是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广播电视技术与集成电路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下设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和片上系统集成两个方向,研究利用计  相似文献   

11.
教学技能大赛是一种对话、反思与研究的专业行为,论文以首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的即席讲演、模拟上课与教学设计文本为案例,阐述职前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具体表现为科学教学理论的缺失,教学设计能力的失语,课堂教学技能的不足。进而提出需要建构适切职前科学教师的实践培养途径……加强对科学教育研究前沿的关注与理论学习;促进科学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创造教学实践机会,促进其教学技能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校微电子学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阐述了如何对《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优化。这些优化包括教学内容、方法和学时,如删除了如工艺、器件原理等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结合目前工业界和研究生教学的需求,增加了verilog和SPICE、数字集成电路实现相关的EDA工具等教学内容,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更紧密。通过课程教学的优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就业时的竞争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模拟电路基础类课程在集成电路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占据核心地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综合考虑专业特色和工业界需求的基础上,大幅改革了模拟电路基础类课程的知识体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模拟电路知识存在的理论难度高、知识点零散、工程性强等特点,教研组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多角度思维训练、总结归纳法、可验证型学习平台等方式优化授课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求,以本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深入探讨符合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条件和师资建设等问题,建立健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培养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胡彬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395+397-395,397
大学体育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涉及知识体系面广、需要严谨探索的科学。本文将从大学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理论基础入手,通过分析当代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得出进行大学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进而阐述如何进行体育教学设计,从而进一步发展科学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满足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人才培养和促进就业的相关规划,面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了人才结构和校企联合培养现状,针对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构建适应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学科教学实训全过程中融入集成电路领军企业的技术、管理和文化等关键要素,探索建设"企业引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校企协同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理论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对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课程进行的教学设计,以电磁波在两种介质界面上的行为模拟为例,详细阐述了运用Matlab进行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对比,证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充分调研,确定"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集成电路设计概念建立、实际动手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它的研究也是探索微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新方法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近年来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改革变化的导向作用,总结国内各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设置的经验,分析本科专业对应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所属的各二级学科的基础知识,建议将集成电路设计设置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来完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培养出满足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对于工程化设计流程的介绍缺乏连贯性、完整性,各个知识点相对来说较为孤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无法融会贯通。本教改在于克服目前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安排中普遍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存在实践环节过少、实践环节不成完备体系等问题,对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实施以工程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界典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验证流程为主线的闭环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