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作为唐宋诗文中常见之吟咏意象的嫦娥,唐宋文人由最初对其窃药奔月、得仙不死的本事之咏,扩展为对其拥有仙方、掌管仙策的仙品之咏,进而又通过凡俗化、人情化的改遣和重塑,使嫦娥呈现出热烈而多情的女仙面貌,完成了对嫦娥的形象之咏。嫦娥意象在唐宋文人笔端由仙而凡的展演轨迹,正可视作世俗生活中文人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作为唐宋诗文中常之吟咏意象的嫦娥,唐宋文人由最初对其窃药奔月、得仙不死的本事之咏,扩展为对其拥有仙方、掌管仙篆的仙品之咏,进而又通过凡俗化、人情化的改造和重塑.使嫦娥呈现出热烈而多情的女仙面貌,完成了对嫦娥的形象之咏.嫦娥意象在唐宋文人笔端由仙而凡的展演轨迹,正可视作世俗生活中文人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洪泽湖水位被一再抬高,已在水底沉睡多年的泗洲古城将再次远离人们的视野,也许从此与世隔绝。本文将从泗洲城繁荣之初的唐宋时期寻找诗文资料,重见当初古城的风貌,以供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月亮,在中国诗人意识中,可能是一个最通人性的意象。她让人怀远方,动乡愁;载情思,遣孤独;示哲理,启思考。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989-1052),字希,谥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也许是范仲淹政治、军事上的盛名掩盖了其学上的成就,未引起学史家的足够重视,他的作品也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其实,范仲淹不仅是宋代诗革新运动的倡导之一,其诗论、赋论独具慧眼,而且还是一位享有时誉的作家。他的学创作在诗、、词、赋方面都颇有成就。据《全宋诗》所收范诗数量计,范仲淹诗作现存302首,227题,另有2首联句诗,残诗4联8句。范诗的内容丰富,或揭露社会矛盾,关心民生疾苦;或描写边塞生活,反映民族矛盾;或描述壮丽的山川,抒发壮志情怀;或咏物咏史,反思过去。形式上,近体多于古体,晚年律绝更是炉火纯青。诗是诗人人格的外化,以淳朴浑厚为显特点,表现手法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也擅长议论,因师承多家,风格不拘一体。本不打算从宏观进行全面把握,仅从微观的角度,用细读的方法,选取其诗歌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清风”“明月”意象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我国古典诗歌关于创作和鉴赏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诗歌中美好的意象具有极强的抒情性与象征性.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通过月亮体悟现实社会与自我人生,对"明月"赋予了超越时空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7.
刘凤辰 《阅读与鉴赏》2009,(4):28-28,23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以意象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8.
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思想感情的某种形象,它的终极作用是承载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以明月为意象的诗词比比皆是。明月意象积淀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并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之中。作为原型意象,它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极富象征意义的具象。其思想内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象征女性的阴柔、恬静、美丽和纯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利用明月意象来构架他们的作品,在诗人们看来,以月喻女性发髻、皮肤、眉黛及其阴柔恬静、多情善良的性格,从而塑造出女性光艳美丽的动人形象,是再美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诗词中,明月是一个出现较多的意象。月亮,空灵、澄澈、高洁,它铸造了许多古诗词的血脉和灵魂,见证历史的悲凉,演绎生命的绝唱,渲染离别的情怀,倾诉闺阁的幽怨,烘托劫后的荒凉,感悟人生的哲理等。  相似文献   

10.
牡丹在唐代一跃成为花王,成为中国咏物文学的杰出代表。唐代诗文中揭示了牡丹与最高权力的紧密关系,其独特的象征意蕴的形成与此息息相关;牡丹无以伦比的花王地位,形成唐时举国若狂的民俗盛事。唐代诗文中的牡丹意象体现了富贵之象征意蕴、尚奇之审美趣味、倾世之民俗盛事,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牡丹在唐代一跃成为花王,成为中国咏物文学的杰出代表。唐代诗文中揭示了牡丹与最高权力的紧密关系,其独特的象征意蕴的形成与此息息相关;牡丹无以伦比的花王地位,形成唐时举国若狂的民俗盛事。唐代诗文中的牡丹意象体现了富贵之象征意蕴、尚奇之审美趣味、倾世之民俗盛事,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是芭蕉意象形成的关键与固化时期,出现了"雨打芭蕉""展蕉""败蕉"等特殊意象,其中"雨打芭蕉"多用于抒发流寓之人或女性的思念之情,成为客居他乡者常常借此怀念中原繁华的载体,这也是数百年来文学写作中最主要的芭蕉意象。芭蕉意象体现了古代人们基于植物的世界观,也明显地呈现为阴性和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中国诗词的基本审美单元,明月意象是李白诗歌中使用较多的意象,蕴含着李白的生态智慧,从生态视角对李白诗歌的明月意象进行解读,以此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关系,解构李白明月意象构成的新鲜生动丰富的生态世界,为李白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徐红云 《学语文》2011,(5):51-52
展开浩如炯海的涛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昔。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唐宋诗中“海”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中意象十分巧妙而丰富,本文通过对唐宋诗中有关"海"的诗歌意象的梳理,从而体会在中国独特地域视野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视角下,那一时期世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态,以及唐宋诗中"海"的意象所表达出来的诗人思想情感意蕴,并在对"海"意象进行文化和审美的双重分析中,体会其局限性及所造成的时人的隔绝心理。  相似文献   

16.
"秋风"一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最早出现于《楚辞.九歌.湘夫人》:"女弱女弱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再加上宋玉《九辩》中那千古感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文学中的秋风便纷之沓来,并且与悲凉哀愁之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秋风"被不断重复、点化、裂变,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逐渐生发出诸如怀远人、思故土、忧身世、恨别离,萧索、凄迷、忧怨、悲壮等意象。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国古代诗文中的“飞鸟”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慧茹 《学语文》2006,(1):32-32
在中国古代诗文作品中比比皆是的飞鸟意象,由最初触物比兴发展到直接寄托宇宙人生的思索、理想抱负的追求、离愁别绪的慨叹,其同映射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有的深情、浪漫和灵动。  相似文献   

18.
秦素敏 《考试周刊》2012,(16):18-18
天上那轮素洁的皎皎明月,溶溶似水,脉脉有情,曾经牵动了许多文人墨客的遐想迩思,于是流传下来许多关于明月的美丽诗句。这些句子和明月的神话传说遥相呼应,形成了别有风情的中国明月文化。  相似文献   

19.
李白是个悲剧人物.时代的不幸加上个人的原因,酿成他政治上的悲剧.李白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解放,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他的诗具有开风气价值的意象美,尤其把明月意象思维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一代诗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20.
梅花在唐宋诗人的作品中作为一个光鲜亮丽的意象群被深受喜爱。这个意象群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开放的季节为寒冷的冬季并带有芳香的自然特征,另一方面是诗人对梅花这两个自然特征的审美人格化。梅花傲雪凌霜的气质和坚贞不屈的品格,正好与历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因而是唐宋诗人描绘歌咏的一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