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因其灵活、便捷等特点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学习手段。促进学习者实现较高水平的交互是提高在线学习质量的关键之一。然而现实的在线学习(尤其是异步交互的在线学习)交互效果并不理想。各类在线学习中的观望者和逃避者较少或根本不参加在线学习,教学交互的实现水平也显著低于积极参与者。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一个基于微博的在线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进行分析发现,“微博点名”活动能够显著促进在线学习交互,尤其是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微博点名”活动的规则、微博交流方便快捷的特点,以及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是促进在线学习交互的原因。“微博点名”适合设计类和创作型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微博点名”和基于微博的在线学习活动时,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发挥核心学习者的作用,引导边缘学习者积极参与,促进学习团体的形成和建设,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反思,提高交互质量。  相似文献   

2.
微博以其信息传播的“自主”、“互动”、“便捷”等特点为中学生所接受.本文从微博应用于研究性学习的价值研究、优势分析、应用成效、问题对策等方面进行剖析,试图通过微博寻求信息技术推动学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微写作”实为即时性写作,其篇幅小,耗时少,针对性强,操作简单,类似于网络里上“微博”.微写作的主要形式有圈点批注式、微博发表式、文中选文式、拓展延伸式.微写作有利于训练学生捕捉作文灵感、体悟写作思想、积累写作经验,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环境封闭、资源有限、方式陈旧和注重共性等问题.微博可以提供交互平台,紧密联系学校和家庭;整合多种媒体,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支持“建构式”德育;诱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微博环境下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应该整合丰富资源,阐述道德知识;创设多元情境,激发道德情感;开展交流协商,引导道德行为;实施多元评价,坚定道德信念.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雷锋精神学习为案例,分析了基于微博的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微博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和传播平台,它支持跨平台交流并可与移动设备无缝连接。本文将微博引入到“C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并对微博的使用效果、使用情境、阻碍因素、教育优势及功能改进等五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微博在提升师生交流、知识点学习、学习兴趣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呈现大段文字、支持复杂数据格式等方面有一定局限性。基于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微博引入课堂教学时应依据课程特点选定适切的应用策略,并应注重实施的基础条件、教师的指导与监督、片段式资源建设、激励机制、评价、研究方法等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顿巴数”定律、六度分割理论和关系强弱理论对微博和微群的学习功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两者构建的学习型虚拟网络社会中,微群采取的学习者管理模式要优于微博,微群比微博更容易建立学习者之间的间接联结,更有利于发展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微群的学习功能要强于微博。  相似文献   

7.
给大学英语教学围上“围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围脖"是微博的代称。微博是在博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型博客,它支持手机、浏览器、及时通讯软件等多种发布渠道,实现跨平台交流。将微博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时,可开展基于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主题讨论等学习活动,也可将其作为弥补情感教育缺失的交流平台。但在此过程中,必须协调好基于微博的英语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并要从重视片段式资源建设、发挥教师主导监督的作用、引导学习共同体建设、注重微博行为评价等多方面着手以保证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微博”现如今已经成为青年了解和认知世界和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要做好“微博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及时关注和捕捉引起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探讨的焦点问题,从谈论内容,话题选择等方面下手,切实增强教育内容的创新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微博”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沟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小组式”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建设”为基础,以“学习轨迹”和“学习单”为抓手,分别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实施。新授课中的“小组式”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有“范例式”和“自主式”,复习课中的“小组式”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有“学习站式”。  相似文献   

10.
公共知识分子正回应微博技术的赋权,参与公共话语的表达,其微博生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隐忧.微博“共景监狱”式的开放结构,使知识分子“虚妄的公共性”更为凸显.公共知识分子应积极介入微博空间,秉持批判与道义传统,以特殊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中观和微观政治话语的表达,彰显自身的中心话语权力,相应调整话语策略,推动公民交往理性和公民社会的建构.努力消解对其“虚妄公共性”的质疑,实现自我身份和公共价值的重新认同和构建.  相似文献   

11.
微博可以实现师生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和交互,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络学习中,而社会临场感是构建网络虚拟学习环境的要素之一。通过微博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本文研究在微博环境下英语学习者社会临场感的形成、发展和呈现方式。社会临场感评估指标和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微博能够使英语学习者形成并保持较高的社会临场感,帮助学习者间迅速地建立协作式虚拟学习社区。本研究对于社交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微博是基于Web2.0和Web3.0技术的一类新兴互联网社交服务,凭借大众化、平民化的设计思想与“背对脸”、信息的碎片化处理等优势,使其受到越来越多教育领域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移动学习。对微博的特点、应用于移动学习的优势进行探讨,进而对用微博开展移动学习进行新探究。  相似文献   

13.
寒假,我回到四川绵阳老家,特地到当年下乡当知青的石马乡重游。突然闪出一个想法,用当今最给力的新浪微博文体,来记录一路上的"碎片化"见闻和感悟,实践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所倡导的"微博与学习",体验中山大学王竹立先生创意的"积件式写作"和"零存整取"式学习。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2013,(1):78-79
自诞生以来,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已经经历了“修身、齐家”,渐渐的,微博问政、微博监督也在路上。既然@能拉近你和许多人许多事的距离,那么为什么不能让信仰更信仰呢!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新浪网站开设“首都百万师生微党课”微博,”截止发稿时。粉丝已超过四万人。校长书记、学者专家借助这个平台,在140字内为大学生们上起了“微党课”,和同学一起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尤其是学校里各个专业的专家对报告的解读十分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get”如今成为汉语微博、综艺节目和新闻广播中的流行语言。结合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语料库)中的微博语料,分析流行语“get”受汉语影响所产生的新用法,认为句法上,可以分为“X+get”和“get+X”两种形式;语义上,“get”增加了“学会,学习,学到”的意思,最后认为“get”在语义和形式上有语法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博客、社交网站、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普及瞬间走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这些走红的人,大部分都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人们兴趣的转移,他扪也很快就被人遗忘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用英语谈论这种“昙花一现”式的走红。  相似文献   

17.
伴随网络的快速发展,微博已经逐步成为了大众所青睐的网络交际平台。微博,以其较强的便捷性、简明性、微型化与及时性的多种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当前我国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普遍偏弱,如果将微博运用于高职英语写作的师生合作式学习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促进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文章分析了微博的功能、特点,并探讨了以微博为媒介的高职英语写作师生合作式学习的有效策略与运用优势,旨在促进高职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微博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与获取平台.与SNS不同,微博的传播模式是一种裂变式和多中心式传播;从传播效果看,微博在短期内极易形成焦点轰动效应,长期影响渗透力强,但平民效应差;微博传播碎片化明显、信息量庞杂,内容丰富,信息传播自由,但需要“把关人”介入,传播机制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9.
微博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高新 《考试周刊》2010,(53):117-118
本文对微博的概念、功能、特点进行了介绍,详细介绍了微博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如何通过微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协作学习,开展主题式讨论,弥补情感不足,同时还指出了在应用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微博的概念、特点进行介绍,从宏观角度介绍微博这一新生事物;接着详细介绍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将教育理论和微博有机整合,从抛锚式教学法、个别化教育、小组学习和远程教育4个维度进行探讨;紧接着分析微博应用于教育中的角色分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3种角色;最后提出将微博应用于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