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梁忠义教授,在近30年的学术生涯中,主要把日本教育作为研究方向,发表或出版了大量论著。他在日本教育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教育与日本经济社会现代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学术观点,如经济现代化中人力资源开发、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等。此外,他在日本教育发展战略、日本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等方面,也有独到的研究。这些论著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说明在日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成人教育及对我们的启示施泽华,徐寿钧,孙其昂,朱玮我们河海大学成人教育赴日代表团以日本成人教育为主在日本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城市进行了考察,同时在其它方面也作了交流和了解。考察时间虽短,但访问单位多,内容丰富,收获较大。一、日本的生涯学习...  相似文献   

3.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于资本主义改革不彻底,近代日本在经济、政治、思想化等方面仍然保留着封建残余,天皇制得以继续。近代日本政府通过神话天皇,鼓吹日本国体优越,宣扬大和民族优秀,使皇国观念成为近代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战后日本的皇国观念并没有受到彻底批判,至今仍然在社会中产生影响,阻碍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那天在办公室,同事们谈起日本的教师待遇问题,得知该国幼儿园教师待遇最高,然后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在日本,能当上小学老师,许多人一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对此我很吃惊。我们都知道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战后许多日本官员曾为筹措不足教育经费而自杀,但没想到日本教师待遇如此之高。  相似文献   

6.
日本战败投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歪曲历史、美化侵赂的歪风,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极右势力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日本自身的原因之外,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也是难辞其咎的。日本投降前后,美国从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利益出发,在日本投降问题上,在《开罗宣言》所要求的“无条件投降”的强硬立场上不断退步,同日本法西斯政权作了一笔不光彩的交易,使日本在“‘国体’前提下投降”的要求得以实现;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在日本报行的民主改革并不彻底,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对战犯的惩治也极不彻底,这为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保留了孽根;从1948年开始,彻底改变了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戴季陶根据自己多年对日本问题的观察与研究,明确指出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神权迷信盛行的、封建专横的国家,明治维新及日本政党政治的建立并非民主潮流使然,日本文化与文明也相当幼稚。他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正批判。这对近代中国人认识日本和了解日本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指出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说明了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基础。通过指出日本和小企业支援政策的目的和主要措施,阐明了中小企业支援政策对日本中小企业的保护、支持和促进等作用。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和中小企业支援体系,就不可能有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就不可能有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学者围绕青少年学生的学力培养展开了论争,形成了不同流派的学力观。学力观也在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影响日本的教育改革,这在不同时期日本的教育政策、报告及指导性文件中都有所体现。日本幼儿教育的目标从知识技能的习得转向人格基础的养成,再到生存能力基础的培养;教育实践也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集体性教学转向幼儿自主游戏中心,再转向知识技能与游戏相结合。日本幼儿教育的改革历程中亦可见学力观的影响,探究日本学力观对幼儿教育改革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日本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1.
陈世平 《湖南教育》2002,(18):22-22
十多年前,我在日本国立香川大学研究生院专攻教育法律、行政。毕业后在日本工作。通过对日本教育法律、行政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深感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别。一、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教育的基础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在日本,无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偏僻的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得到了真正的贯彻执行。日本的户籍制度是居住自由,没有城乡差别,对儿童的居住和入学也没有任何限制。即使是乡村一级的基层政府的相关管理机构,每年都根据户籍管理的出生名册,对本地区的入学儿童进行逐个调查核实是否入学。如果是病残儿童,…  相似文献   

12.
羔羔 《音乐世界》2012,(7):78-81
2005年就在日本出道并展鬲舌动的东方神起,可以称得上是新一代偶像团体中进军日本的先行者。在日本有着广泛知名度的他们经常借日本巡演的机会和各地歌迷亲密接触。2012年伊始,2人编制的东方神起展开第五度日本巡演,足迹遍布名古屋、福冈、新泻、东京、大阪等日本11座城市,更因为反响热烈而加演4场,可见神起在日本非同—般的人气...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到1990年,日本学前教育普及率达94.5%(仅5岁幼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日本的私立学前教育机构。1993年,日本私立幼儿园占58.2%,在园人数占79.7%。应该说,研究日本私立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因此,本文不揣冒昧,仅就自己掌握的材料对日本发展私立学前教育的经验做一个梳理,就此作些初步的探讨。一、日本发展私立学前教育的经验(一)通过立法保障私立学前教育发展严格的法律规定是日本私立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日本私立学前教育与国立的、公立的学前教育同属于国民教育机构。它们的机构…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日本全力致力于教育改革,实现了经济的迅速腾飞。日本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举足轻重作用,与其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投入大有关系。文章介绍了日本教育的若干特点,包括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学分制、实践环节、学术研究等以及终身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二次大战中,日本扮演了丑恶而失败的侵略角色。当我们介绍这一段历史时,有必要引导学生一起探究一下日本对外政策的形成及其对日本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以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并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考察历史与现实中的世界。由于东北亚是日本发挥地缘影响力最直接的区域,本具体分析日本战后在东北亚地区的外交困境与前景。东北亚这一概念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章主要从地缘条件和日本在国际关系史中某些极富特色的行为中挖掘其处理对外关系的一般规律,用最新的数据等解释日本在东北亚合作中发挥作用的意愿,并尝试通过这些数据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相互结合,来讨论日本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公民馆制度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公民馆是日本社会教育的中心设施,在战后日本社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日本公民馆的性质、意义、设施、机构和主要事业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日本公民馆制度,并分析了日本公民馆制度具有开放性、社区性、教育性、自治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早期教育成功的秘诀日本的早期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成功国家之一,那么他们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部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梅利·怀特对日本的早期教育作了专门研究后认为主要是:一、日本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人人关心教育。在日本,约有50...  相似文献   

18.
源于儒教伦理的忠孝观念在日本宗教的世俗化进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日本,忠孝观念是同其民众与国体的一体化而并存的,成为日本国民政治价值观的一部分。文章探讨了日本忠孝观念的缘起与特征,认为忠孝观念在事实上对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高效、实用的创新机制起到了内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很幸运,由于学校里开日语课,又开展民宿活动,使我在中学时代有两次赴日本的机会,并在日本人家里生活了两个暑假。 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与日本青少年朝夕相处的日子,我深深地感到了自身的差距。自然,中国学生也有胜过日本学生的地方,尤其在刻苦学习方面,远非日本学生可比。可是,在文明礼貌、节俭消费和体育锻炼等方面,中国学生就十分逊色了,甚至尴尬到无地自容的地步! 我曾以为自己很懂礼貌,可与日本学生在一起,我时常感到自己是个没有规矩的人。 与日本孩子在一起,最深的印象之一,恐怕就是文明礼貌了。中国自古以…  相似文献   

20.
伊俊鹏 《承德师专学报》1994,14(1):40-44,57
略论日本武士的兴衰伊俊鹏日本的武士属于封建统治阶级。武士出现在庄园制建立之后。经镰仑幕府、室叮幕府和德川幕府而得到发展,德川幕府后期武士的作用下降,明治维新后逐渐衰亡。日本土地的私有化是日本武士产生的原因。公元646年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在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