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峰山下桃李芬芳,玉溪河畔歌声飞扬……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壤,孕育着人生前进的方向;这里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含苞的花蕾竞相开放。我们在这里放飞理想,我们从这里启程远航"歌声萦绕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扎根于每一个学子的心底。阳春三月让人流连,正所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但这如诗如画的景致终究会随檐下的雨滴慢慢消散,春的逝去固然让人惋惜,却可以让我们在秋日里尝到丰收的喜悦。高中时光,在我们的谈笑声中悄无声息地溜走,转眼,本届毕业生即将迎来人生的转折——高考。华夏儿女,十年寒窗,一朝薄发,志在四方。在这即将离别时刻,我又一次沉浸于点点滴滴的往事中,是梦终究会醒来,但我依稀温存在这温馨的梦里,也期盼另一个梦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夏奈尔5号     
这是一个尘封多年的故事。1991年2月小说《蓝森林》撞开了《少年文艺》编辑部的大门,1991年6月《蓝森林》被《小说月报》选登。在1991年的黄梅雨季,作者杨嘉华平静如水地挥别诗意的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离别了诗意,也离别了儿童文学创作。从20世纪90年代走到21世纪,她与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像在地球上蒸发了……没有制造悬念。她教书育人,在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乐此不疲。后来她诞生她的另一件作品——女儿,她的女儿一天天的长大,她为她买了许多漂亮的儿童文学书,她喜欢,她也喜欢。有一天,她沉睡十一年后的创作欲望突然被激发,她睁开了双眼,触摸到了儿童文学创作的脉搏,于是在十一年后的黄梅雨季,《夏奈尔5号》诞生了……。  相似文献   

3.
陈思  马小铃 《大学生》2014,(12):10-18
正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告别生活的城市和身处的校园,离别那一刻我们难以抑制情绪。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将发生改变,而是心理、情感需要告别——告别给我们打上文化烙印的城市,告别校园、老师、同学,从此踏进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活。也可以说,这是一次对青春的告别。因此。离别前,让我们梳理下青春再离去。是离开,并非逃离六月,又是一年毕业季。对于那些已经在收拾行囊,即将踏上离京征程的大四毕业生们而言,临别北京,感受怎样?心情如何?北京的四年带给了他们些什么?为了感受毕业生们真实的想法,我们采访了10位离京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4.
毕业季节     
编辑导语 毕业的季节里诉说着离别的故事。注定这将是一个结束与开始的连接,在这个季节里。有人哭。也有人笑。在这里。我们一起见证拼搏的奇迹。一同回忆青春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离别的季节。很多朝夕相处的学友们,即将分道扬镳,各奔东西。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让我们走进校园……离别在印,忧伤来临  相似文献   

6.
<正>站台是车站上下乘客或装卸货物用的平台,也称月台。这里有离别的泪花,这里有情感的风雨,许多故事在这里上演,许多悲欢在这里开始。歌手刘鸿在《站台》里演唱:"长长的站台,漫长的等待;长长的列车,载着我短暂的爱……"歌手汪苏泷在《站台》里演唱:"这个送别的站台,是我们生命里默认的留白……"站台是情感的风雨台,是离别的记录台。女诗人宫白  相似文献   

7.
第七册笔下生花10(北师大版)任选一题,编故事。◎小水滴与大海◎放大镜与显微镜◎陈蕃和我“从前,有一个叫艳的小姑娘,她很内向,很少跟周围的人交流,但她却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总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飞到另一个美妙又神奇的世界。终于有一天,她生出了一双翅膀……”洁又在听妈妈讲故事了,这是她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洁是一颗十分普通的小水滴,从她记事开始就一直住在大海里,她的家是一个漂亮的珊瑚。洁的生活很优越,整天衣食无忧。家里姐妹很多,却很少吵闹,当然,她也没什么知心的朋友。洁总觉得不快乐,因为她也像艳那样向往外面的世界,不甘心…  相似文献   

8.
总是走过了才感叹时间飞逝,通向校园的路旁.高高的梧桐树绿了又黄,陪伴我们走过了三个冬天和夏天,昨天,我们还是刚踏进中学的羞涩的孩子,一转眼,三年的初中时光已经将我们雕琢成了花季少年.当校园里的石榴数第三次燃烧火红,我们就要离开.我们开始感受离别的酸楚,开始回首过去的日子,开始在毕业留言册上写上一些真诚的句子.一种叫做毕业的情绪悄然蔓延,我们和同学告别,和老师告别,和初中校园告别,也和这一段青春岁月告别.过去三年里的快乐、悲伤、遗憾、骄傲需要我们一一清点,因为那是我们成长的财富,然后我们得背起行囊,走进另一段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在姥姥家那儿的小学读书。读四年级时,学校来了一位支教的文老师。他年轻快乐,像大哥哥,一天到晚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一开始,我们听了都偷着笑,可没到半个月,满校园走到哪都听到有人在哼唱这支歌。连我们老校长也说文老师唱歌好听,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0.
又是一个六月,校园里充斥着离别的味道。多少人在校园里留恋,徘徊?多少人会微笑着离开?忘记了什么,记忆着什么,等待着什么,又在思索着什么?大学校园生活,青春之于我们的美丽篇章。让我们一同唱响那首《青春无悔》——“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  相似文献   

11.
我是转校生四月,槐花一簇簇藏在绿树间,风吹过时簌簌落下,给青石板路染上了一层清新的白色。黑皮鞋踩上去时,看着就像踩在棉花糖上一样,让人心情变得轻松。李西南停在树下,仰头看那些花瓣飘落。它们安静得没有生气。行人在她身后走来走去,笑闹声不断。有人停在她身旁,笑问:"很漂亮吧?每年四月这里都会开槐花。这槐花就像和人有一个约会一样……"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初中的美好时光正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回首逝去的日子,数不清校园里留下了多少属于我们的快乐。而今,有些人的初中生话还在继续,有些人却不得不面对毕业的离别,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惆怅。但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一个"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如果你是即将毕业的学子,现在,就让我们对这几年初中生活的轨迹来一番回顾,让我们共同回忆那些难  相似文献   

13.
总是走过了才感叹时间飞逝,校园的林荫路上,高高的梧桐树绿了又黄,陪伴我们走过了三个冬天和春天。昨天,我们还是刚踏进中学的羞涩孩子,一转眼,三年的初中时光已经将我们雕琢成了花季少年。这个夏天,我们就要离开。我们开始感受离别的酸楚,开始回首过去的日子,开始在毕业留言册上写一些真诚的句子。一种叫做毕业的情绪悄然蔓延,我们和同学告别,和老师告别,和初中校园告别,也和这一段青葱岁月告别。过去三年里的欢乐、悲伤、遗憾、骄傲需要我们一一清点,因为那是我们成长的财富,然后我们得背起行囊,走进另一段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正>对教材文本进行探究性学习,往往会产生一些疑问,如果像王安石所阐述的那样"深思而慎取",对文意的解读就会登堂入室,别有洞天。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文本的疑点,我的课堂导入过如下三问:一、"她的家"指大堰河的家吗在艾青创作的新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有这样一节: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诗句"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似乎有产生歧义之嫌。"她的家"可以是艾青生母的家,也可以是乳母大堰河的家。在这句话里,"他"作为唯一  相似文献   

15.
6月的校园,充满离别的忧伤;6月的校园,充满收获的喜悦;6月的校园,更是一场文明的盛宴. 连日来,记者在洛阳师范学院采访时,始终被一种浓浓的爱和深厚的离别情谊所包围,一场以"感恩·成长·使命"为主题的2010届毕业生主题教育月活动正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6.
正01吃完路边摊,走到那个电话亭,晓庄突然停下来,意味深长地往斜前方看了一眼。上面是一排红房子,华夏学院的男生寝室。我知道她在想什么,寝室楼下的音像店里放的是首老歌,游鸿明的《下沙》:"每个人都有无法忘记的人,思念会像细沙穿过你的灵魂。"本来她是死也不肯走到这个电话亭里来的,这里有太多她惧怕的东西。要不是我们常吃的那家路边摊为了躲避巡逻而搬到了这个较为隐蔽的地方,她是没有勇气再来这里,从他当初指给她的角度看这些房子。晓庄一向是个软弱的人,除了在食堂里每顿点两个全荤菜时脸皮厚一点之外,没有什么时候她是理  相似文献   

17.
邓伟  倪玮 《大学生》2013,(19):56-57
正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小小的中国人民大学只占地900多亩,从东走到西、从北游到南,半个小时绰绰有余。但是这样巴掌大的地儿,让不少人流连忘返、魂牵梦萦。2013年的毕业生在人大的涂鸦墙上写:我会想念你,直到再相遇。一腔深情就这样不着痕迹地留在了青葱校园里。虽然,王小波在人大上学时向李银河吐槽:"要是这路上的90分钟省下来和你呆在一起多好。"但是,他们的爱情就萌发在这里啊!虽然,人大的食堂不够好,但毕业许久的刘瑜仍然专门写文,怀念她记忆里的人大食堂二两猪  相似文献   

18.
身在校园里,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个瓷娃娃,晶莹通透,即便是相互碰撞,也是轻轻地,轻轻地,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缭绕成繁重学业之余最动人的余音。然而,当娇气的瓷娃娃一不小心推开另一扇门,那里,再也没有人会呵护她的娇贵,再也没有人会包容她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6月底,大学校园里弥漫着离别的味道。在湖南科技学院五栋学生公寓的值班室里,每天都上演着这样温情脉脉的一幕:住在楼上的毕业生陆续来到值班室,与一位宿管阿姨拉家常,送上离别的祝福。这位阿姨叫莫琪金,在同学们心中,她就是给人温暖的宿管妈妈,而她更乐意别人喊她"莫阿姨"。莫  相似文献   

20.
快乐三人行     
那年夏天,我剪掉了千辛万苦蓄起的长发,走进陌生的校园。慢悠悠走到门口,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一眼看到她,和我一样迟到的她,明亮的眼睛,可爱得像漫画里的小公主,正傻傻地站在门口。我记得是别人将我们拉在一起的,可是后来她说是我向她微笑。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紧攥着彼此的手,像抓着救命稻草一样走进了教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