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正>经典,是先贤者赠予我们的隐形翅膀。而只有在人生的初始阶段接受经典的熏习,才有将来的羽翼丰满。书到今生读已迟是古人的追悔,何尝不是对后人的警示呢?我认为自己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将国学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与国学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而小学这个特殊时期更是一个建立国学基础的一个黄金时期,纵观古代的大儒和近代的几位大学者,他们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了国学经典的熏陶,打下了  相似文献   

2.
杜甫诗歌艺术灿烂夺目,前人称赞倍致.元稹说杜甫“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王安石说杜甫“其词所从出,一莫知穷极.”(《杜工部诗后集序》)宋人王彦辅道:“子美之诗,周情孔思,千汇万状,……非特意语天出,尤工于用字,……历世千百,脍灸人口.”(《增补杜工部诗序》)宋人蔡梦弼在《杜工部草堂诗笺跋》中写道:“自唐讫今余五百年,为诗学之宗师.”今人张元济在《宋本杜工部集跋》中写道:“少陵诗圣……,备藻丽之态,实积众流之长,为千古宗仰而不替.”历来研究杜甫的文章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每得每新,看来“诗圣”丰碑仍将挺立于中国人,乃至华夏子孙的心目中.因此,用现代科学对杜甫进行研究就是年青一辈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王飞 《语文天地》2014,(1):33-36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是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文学样式,学好诗歌是进入文学的重要一步。而学好诗歌的关键是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诵读对于品味诗歌情感的重要性。本文以赵嘏的《长安晚秋》为例,尝试探索古典诗歌的“五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5.
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作为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被评委会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门罗的作品大多描写乡村小镇平凡的日常生活,但这种看似平淡的描述却潜藏了特定时期的地方特色和社会风貌。同时,门罗凭借其女性作家的身份,将女性的悲剧命运剖析得透彻、深刻。《一个善良女人的爱》这部作品,就将门罗此两方面的长处展现得极尽完美。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用近乎虔诚的心拜读了<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颁歌>一书.掩卷沉思,感慨万千,久久难以平静.五位师德高尚的老师的爱的教育,让我这个自认为热爱学生的教师,顿时觉得无地自容,他们的高大师德之光深深地刺到我心灵的深处,照出我心底的那个"小"来.  相似文献   

7.
《砚池诗笺》是楚雄师范学院中文系曹晓宏教授在新世纪之初出版的一部古典诗词集。该书的出版具有三层意义:第一,它表明尽管古典诗词在当代很不景气,但仍有人在诗词的园地里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第二,在古典诗词倍受冷落的今天,它凸现了一位年轻学者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关怀之情。第三,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当代语境里,它是将学者与诗人的角色相结合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读宋词札记     
一、“词”的名称确定于北宋元间起源于唐五代而大盛于宋代的“词” ,他的名称起于何时 ?固定于何代 ?历来有不同意见。当代任半塘先生认为“唐代歌辞名称只有‘曲’或‘曲子’、‘大曲’ ,‘唐词’是由宋人喊出来的。”[1] 施蛰存先生认为“从晚唐五代到北宋 ,这个‘词’字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固有名词。……南宋初期之后……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固有名称 ,‘词’这个名词才确定下来 ,于是有了‘诗词’这个语词。”[2 ]我认为“词”的名称的形成、固定 ,是经过一个漫长时期的 ,就现存有关资料来看 ,如 :开元中……上曰 :赏名花…  相似文献   

9.
诗以有意境而自成高格,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是心灵之声,有意境则自有诗美诗,高度凝练才有韵律之美,诗品源于人品;诗道唯在妙悟。  相似文献   

10.
11.
12.
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本文试从慷慨悲凉之美和微婉隐约之美两个角度来分析其诗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开元间 ,西北凉州地区流行的一种乐曲 ,被称为《凉州歌》 ,或称《凉州曲》 ,属《乐府》宫调曲。凉州在今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王之涣的《凉州词》 ,可能就是根据《凉州歌》填写的歌词。盛唐时期的边塞诗 ,是当时社会的产物 ,它歌颂了唐王朝开疆拓土 ,文治武功 ,国力强大 ,歌颂了祖国边疆山河的壮美 ;同时也反映了边塞长年征战之苦。《凉州词》正是这些边塞诗中独具特色的佼佼者 ,故千百年间为人们所传唱。盛唐诗重气象 ,后人称之为盛唐气象 ,这是一种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4.
建安时期,由于受到多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咏史诗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繁兴的局面,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曹植。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高了咏史诗的抒情性和艺术技巧。尽管其咏史诗尚未达到成熟的境地,但他的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构成该体诗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曹植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于其诗赋创作,然而其诗赋作品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运用了许多蕴含浓厚隐喻色彩的意象。这些蕴含浓厚隐喻色彩的意象的运用,不仅使曹植在其诗赋中的抒情避免了因过于暴露而失于雅正,进而合乎"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而且还有利于其整个诗赋"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艺术特征达到完美的内在统一。曹植诗赋中意象的隐喻特征两类,一类为人物意象,另一类为物象。  相似文献   

16.
曹邺作为晚唐诗坛上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不仅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特征:常采用赋之铺陈直叙的艺术表现手法,多运用比兴寄托的艺术表现方式,清新通俗又冷峻辛辣的诗歌语言,以及高古质朴、峭拔冷峻的艺术风格等,由此奠定了其在唐诗史上知名诗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