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1,(30):5
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到泰国联展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获悉,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已于日前正式启动。在为期100天的新一轮中国图书销售季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将从北京启程,运抵全球300余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2.
地处西半球美洲大陆的美国,中文图书仅仅供应给少数中国人聚集的城市里的少数读者。因此,在美国的华文图书业者经营华文图书,有一些普遍遭遇的困难,希望国内主管单位及业者有所了解,并对如何开拓华文图书在美国之新市场进行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获悉,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已于日前正式启动。在为期100天的新一轮中国图书销售季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将从北京启程,运抵全球300余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获悉,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已于日前正式启动。在为期100天的新一轮中国图书销售季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将从北京启程,运抵全球300余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5.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5,(1X):11-12
北京图书订货会从去年开始邀请海外华文书店直接进行采购,这也是总署鼓励出版业“走出去”的一个有力措施,华文图书如何走向世界成为整个华文书业所关注的问题。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由订货会组委会主办的海外代表座谈会更是以“华文图书如何走向世界”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出席会议的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版协常务副主席陈为江、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发行司司长刘波、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王化鹏等领导及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海外华文业者代表。会议由刘波司长主持。  相似文献   

6.
北京华文经典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1年是起步之年,也是飞跃之年。作为一家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华文经典图书有限公司是如何朝着"国内  相似文献   

7.
对于目前新加坡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华文书较少的境况,新加坡总理公署曾士生呼吁出版商多出版适合本地青少年阅读的华文图书,并希望出版商可以自觉地开展这一工作,主动占领先机。他指出,因为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社会,政府推动华文出版业,就得同时推动马来、印度出版业才会公平。大家也不能单靠教育部出版的辅助渎物,因为孩子们是叛逆的,辅助读物对他们来说与学校课本没什么区别。因此出版业应该出版他们有兴趣的华文图书,让他们自动自发地去阅读华文图书。 但其中的尴尬与困难是如何解决新加坡华文出版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8.
继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宣布2006年举办首届海外华文书市,大陆也宣布将2006年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转型为世界华文图书交易会,首度开放台港澳三地出版单位设摊.这两个大动作显示,华文书市逐渐成型,简、繁字的出版大战势所难免.  相似文献   

9.
中文图书走向世界的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第六届"华文出版联谊会"上曾对华文图书走向世界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伴随着国庆节的到来,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序幕徐徐开启,直到农历新年,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从北京启程,运抵数百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伴随着国庆节的到来,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序幕徐徐开启,直到农历新年,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从北京启程,运抵数百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难点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华文出版物与我国的外文出版物在英、德的市场状况 1.图书 据常住英国和德国的一些华人介绍,英、德两国的华文书店无论其资本背景如何,其经营状况均不理想,离主流发行渠道有相当距离,且多数是挂着书店的牌子而不以经营图书为生.我们在实地走访中发现情况的确如此,所调查的书店都在唐人街或华人聚居地附近,店面都只有十几平方米大小,华文图书更是凌乱地摆放在不起眼的角落;最醒目的橱窗中多数都陈列着旗袍、国画和挂历等.这些书店供应的华文图书多为地图、旅行手册、医药、风水等方面的内容,且以港、台出版的繁体字版本为主.除了位于伦敦繁华唐人街上的"英华图书公司"外,其他书店都门可罗雀.  相似文献   

13.
随着跨国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华文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文章在介绍海外华文文学两大板块的基础上,对类分海外华文文学作品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确立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图书是一种社会产品,只有在社会上流通,才能实现图书的社会功能,才能为社会所承认。图书流通有商业性流通和非商业性流通两种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性流通日益重要,成为图书流通的主要方式。而图书的商业性流通意味着图书已成为一种商品。在我国历史上,图书是怎样获得商品性、如何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  相似文献   

15.
综合动态     
《出版参考》2011,(31):27-28
2011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日本站启动本刊讯10月18日,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日本站启动仪式在东京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主办,日本中国书籍恳话会和人民中国杂志社协办,新闻出版总署、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中友好协会和贸易促进委员会等有关单位派代表出席了该仪式。  相似文献   

16.
同步阅读现象,在亚洲主要华文阅读的地区越趋明显,透过信息流的传递,物流的便利,商流的互动,加快了华文阅读的趋同比例。从本年度四月份台、港及新、马等地的图书销售排行榜来看,多本华文图书台湾与香港可达同步,至多不会相差两个月,而新加坡,大约有三个月到半年的阅读距离,最后是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图书的历史非常久远,图书市场流通的历史也很长。在古代,书是雅品,读书是雅行,藏书是雅事,破家藏书更是历来佳话。但是,我们古人似乎对于图书的市场流通并不重视,关于图书方面的知识历代文献有很多记载,而提及图书的市场流通,记载则寥寥无几,且很不系统。甚至直到今天,好象还是如此,研究图书史、出版史、藏书史的论文专著很多,而对于图书的市场流通却视若无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图书的市场流通不重要吗?不是的。本文试图论述一下中国古代图书的市场流通。图书流通有多种形式。有非商业目的的流通,这主要是指图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流通史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的生产和流通集中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体现了民族智慧的积累,因此图书流通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图书的流通首先是精神产品的传递交流,同时又以商品形式参与全社会商品流通过程。图书生产的二重性构成图书流通的特性。这是《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对图书流通史的阐述。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是由李瑞良撰写,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全书分为:“周秦时期的图书生产  相似文献   

19.
近来被喻为海外华人一朵奇葩的大众集团,将于2006年在华文图书市场的第四块版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大展拳脚,承办"海外华文书市",势必在华文图书市场掀起一波热潮,引爆无限商机,成为瞩目焦点所在.六地书业业者将聚集一堂共襄盛举,共同为华文图书闯出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于十月底在台北顺利结束,此届联谊会议扩大了参与的范围,不仅澳门作为正式成员加入,而且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作为华文出版的一部分选派代表列席参加.此届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华文图书的出版整合与销售通路,旨在探讨华文出版如何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