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学”更不可忽视.教师再也不能沿用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生物课堂中该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呢?  相似文献   

2.
宋月杰 《成才之路》2012,(12):56-57
过去,很多教师似乎已经习惯了那种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安安静静地听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后,学生不会的知识也乐此不疲地挨个指点。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过去那种唱“独角戏”的课堂上下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与片面,相当多的教师仍从“教”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从备课到上课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的“教”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中经常出现“满堂问”现象,使课堂教学变相地成为“满堂灌”。 许多经验启示我们,小学首先应该教儿童爱学和会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教师只有从“如何学”的角度去考虑自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师主导艺术秦丽华,顾云辉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师“导”学生“学”。教为主导,是学为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学的外因;学为主体,是教为主导的目的和归宿,是学生学的...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 ,营造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改革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关键性作用。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变教学生学为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众所周知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教师的“教”不是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教师受片面追求智育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在课堂上只凸显教师的“教” ,不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 ,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归纳。…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主动发展”的教改课题应运而生。“主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师从学生心理入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小说单元教学,篇幅长,容量大,而教学课时又很紧。如何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技巧,学有所获,又能保证完成教学内容,关键就是要打破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主角,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和深化,做穿针引线的配角。过去,在课堂提问题的程序上,往往遵循着教师发…  相似文献   

7.
在各科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往往还是停留在过去的以中文学习英文的方式当中,很难将文章学得透彻。因此,针对于英语的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自主获得知识、发挥潜能。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英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说课]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  相似文献   

9.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随着对这一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学习和了解,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交响乐。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教”和“学”自然地科学地组合起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必须打破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1.
张舒 《孩子天地》2017,(6):280-281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是以“学”为指针的,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正是教师要“教”的地方,而教学反馈是了解学生“学”中存在问题的途径之一。如何通过“学”的反馈来确定或者调整教师的“教”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笔者对此在课改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学生如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呢?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  相似文献   

13.
“少教多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现代课堂教学需要这种创新意识.“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孔俊霞 《学周刊C版》2011,(7):181-181
一、转变旧的教学模式,变“教”为“导”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首先弄清楚,那就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可是,在今天的教学中,还是有为数不少的教师采取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学生能听得懂,而学生的“学”也好像是为了听懂教师的“教”而拼命。这样的教学模式,很显然是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颠倒了,老师成了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就像一口知识的大缸,在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没有一点主动的余地。试想一下这样的教学课堂,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何谈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要想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上述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学会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的角色。变“教”为“导”,指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打开心窍。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教育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已经无法适应时代要求的陈旧教育模式.现在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教学只有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相互有一个良好的影响和作用.课堂上能把“教”与“学”两个环节有效地连接.才能有效地教学。所以,在当前的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教育学生“求真”,“做真人”,教师必须“求真”,“做真人”。在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真言、真情、真行能缩短以至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出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能强有力地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18.
高效课堂就是要将教师从窒息师生创造火花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变教课本、教知识为教方法、提素质;将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无论课堂如何改革,教学活动的一切任务必须在教师的组织下去完成,因此,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根本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专业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怎样把政治课教学作为思想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我认为 ,要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出发 ,遵循教育规律 ,优化课堂教学 ,让学生都能自觉自愿地进行知识学习 ,指导实践 ,达到知行统一 ,从而为提高其它综合能力奠定基础。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注重从以下四方面加以改进。一、摒弃重教轻学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 ,而且也是教学的主体。政治课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作为教师 ,要把学生当成有意识、有能力的人 ,而不要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改变过去那种强制性的灌、填、注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  相似文献   

20.
小语阅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而形成阅读能力的活动。它包含“教”与“学”两个主要因素,缺一不成。因此,小语阅读课堂教学评价既要评价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情况,又要通过听课评价教师怎样实施教学目标的“教”;既要评价学生怎样主动积极地“学”,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与“学”两方面的评价标准是:1.教师的“教”,要求做到讲要精要,导要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