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位词"中"的意象图式主要有:"中心—边缘"图式、"中心—两端"图式、"容器—内容"图式以及路径图式。本文通过对"X中"的"X"的类型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意向图式的运用。"名词+中"格式形成"中心—边缘"图式,"形容词+中"和"数量短语+中"格式都会形成"容器—内容"图式,"动词+中"是形成路径图式的主要格式。通过对方位词"中"与方位词"中间、中央"的比较发现,方位词"中"可以形成"X中"格式来表示空间,形成"X中X"格式来表示同类别的领属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之"数",皆"术",教有其"术",学更有之"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切""磋""琢""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画"中"切"、"圈"中"切"、"比"中"磋"、"逆"中"磋"、"教"中"琢"、"议"中"琢"、题组"磨"、反思"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里的"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礼记·中庸》也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唐五代时期敦煌出土文献以及传世文献作为语料,将"中""里"与"内","内""中"与"里","内""里"与"中"进行比较。验证了现代汉语中"里"具备的"等同义"和"划界义",在唐五代时期为"里""中"共有,而"指代义"却属于"中"独有。现代汉语中"中"拥有的"过程义""状态义""无限义",从唐五代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5.
潘文新 《江苏教育》2013,(23):23-24
<正>从县中的视角看待"二中现象",有点尴尬,但或许有不同的发现,因为同一个县域中"二中"与"县中",办学上似乎是天然"竞争对手"。毋庸讳言,正是"县中"过于强大和垄断,才造成了"二中"的衰弱;而今天议论"二中崛起"时,说明有的地方"二中"已对"县中"的形成了压力和冲击。我认为,教育发展历经"县中现象",而走近  相似文献   

6.
让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有吸引力,是提高其有效性重要措施.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的在"玩"中完成生词抄写家庭作业;在"画"中完成家庭作业;在"唱"与"演"中完成家庭作业;在"看""读"中完成家庭作业;在"写"与"编"中完成家庭作文.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说明,他们喜欢动,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毒家庭作业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在"乐趣"中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7.
晚明方以智提出"中边言诗说",当为明代"格调说"诗学理论的总结。方以智认为"中"与"边"包含诗歌创作艺术构成的三个层面,且"中"与"边"辩证依存。方氏从佛典中拈出"中边"一词作为其理论阐述的范畴。"中边言诗说"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与教学实践,结合相关案例,对"对话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从"设计准备"到"全面实施",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初中语文对话式课堂教学的方式,主要有:"问"中对话、"读"中对话、"写"中对话、"演"中对话、"辩"中对话等。  相似文献   

9.
数学解题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尚简"是数学解题的至真追求.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去伪存真的分析,可以从"退"中求简、"化"中求简、"换"中求简、"设"中求简 、"借"中求简、"分"中求简.通过化繁为简、删繁就简,发掘"简"的解题之道,生成"简"的解题智慧与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中严"、"外办"《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释不确,其本系古代皇家礼仪用语,盖某些场合需为天子等皇室要员专设一空间,以此区分内、外。"中严"之"中"就词义而论当指"禁中",其适用范围就"中严"、"外办"礼的施用对象来看,当不限于皇帝周围,还包括太子、皇后、皇太后之近身区域。这方面一个证据是"中庶子"、"中舍人"、"中记室"等官称,作为东宫或王府、军府官,其权重、秩次居于"庶子"、"舍人"、"记室"之上,据此可断定"中"在此当指太子、僭主的某个贴身领域。  相似文献   

11.
《保训》"假中"之"假"习见于传世文献,是"祭者致神"之义,"假中于河"即通过祭祀"河"得到"中"。"假中于河"之"河"是河神之谓,与传世文献中的"冥"关系密切。上甲微通过祭祀河神来凝聚人心、积蓄力量,并赋予攻打有易的正义性,"假中于河"即通过精诚的祭祀来获得神灵公正的裁决。因此,"中"就是具有公正、正义、公道含义的思想观念,"得中"就是公平、公正地裁决事理。这一点可以结合"中"的功能从汤、舜、尧以及周文王的事迹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2.
从"十三中模式"到"十三中现象",再到"十三中奇迹",南京市十三中因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十三中模式"到"十三中现象",再到"十三中奇迹",南京市十三中因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的接尾词"中"来源于汉语上古时期的"中"字,之后在日语中发展出表示"进行"的后置接尾词用法。与此同时,汉语中的"中"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进行"义,但其并没有像日语"vp中"那样,已经语法化。近代以来,日语对汉语影响很深,"VP中"这一结构以一种看似新颖的方式传入中国。"VP中"结构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并且与汉语"中"发展出表示进行的用法契合,因此得到迅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语料库,从方言的问句理论出发,聚焦河南鹿邑方言中"可VP"问句的句型及其解释。研究表明:河南鹿邑方言"可VP"中"可"主要继承了古汉语中虚词"可"的疑问副词性质,起到发问的作用;根据定量语料分析得出,鹿邑方言中"可VP"存在附加式问句:"S+‘可VP’"以及一般的"可VP"问句;分析"可VP"问句得出,在鹿邑方言中"可VP"在问句中一般做主语、谓语、补语;鹿邑方言"可VP"问句中不能套用"可VP"句式,以及"X不X"句式。  相似文献   

15.
在"薄"与"厚"的文本视界中徜徉、在"动"与"静"的和谐氛围中沉潜、在"语言"与"精神"的烛照中拔节这三个层面来探讨语文课堂思维运动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活动经验展开数学想象,帮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在观察比较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平均分"的意义,在细节中精致"倍"的内涵,在分分圈圈中完善"平均分"的建构,在数学想象中内化"平均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古代德育中,生命教育"抑"中有"扬";在近代德育中,生命教育"扬"中有"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德育中,生命教育在革命人道主义中发展;在建国初期的德育中,生命教育在继续发展中出现断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中,生命教育面临着褒扬和挑战。要促进生命教育的发展,在德育中必须要避免"整体主义"和"个体至上"两个极端;要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大力继承和弘扬人道主义原则;处理好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的关系,同时还应继承传统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感觉"是声乐学习中感受和获取种种技巧、方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渠道。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将重要的技巧"感觉化":将"声门挡气"技巧寓于"搬重物"的感觉中、将"打开喉咙"技巧寓于"打哈欠"的感觉中、将"头腔共鸣"技巧寓于"面罩"的感觉中、将"字声结合"的技巧寓于"语言表达"的感觉中,可以使复杂的机理技巧变得简单和直观,使技巧的训练过程更易于掌握运用、富于乐趣、融合情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什么",是近几年语文教学要破解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实践探索中人们越来越清晰,破解这一难题要从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定性和教材的选文功能出发,即消除或缩短学生已有经验与阅读"这一篇"课文(或完成写作)的距离与落差。为消除或缩短这个距离与落差而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就是教学的"学点"。教学中要善抓"学点",以点带点,破解"教什么"。从"定篇"中抓"张力点",从"例文"中抓"方法点",从"样本"中抓"问题点",从"用件"中抓"引发点",从"引子"中抓"延伸点"。  相似文献   

20.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专业课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探讨了专业课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特点,提出专业课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应对方法:加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在教师培训中增加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究"课程思政"五大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