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李渔曾写过一篇小说,题“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于死节”,收在他的短篇小说集《无声戏》,和后出的另一个本子《连城璧》中。说的是谭楚玉和刘藐姑的爱情故事。李渔又用同一故事,写了一部有声有色的传奇《比目鱼》。也就是他戏曲名作十种曲之一。这篇小说,按照说故事的人,也就是作者李渔自己的话,大致是这样的:天下最贱的人,不过倡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4月本来多风,今年更是不时地受到沙尘暴的袭击,使人不胜其烦。正在这时,北京人艺以最强阵容奉献了一台精致淡雅的《风月无边》。该戏一改人艺往日俗人俗事、一派京腔京韵的路数,选取了不大为人所知的明末清初大戏剧家李渔的故事,用淡墨勾勒出他的独特形象和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3.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是本世纪德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对中国文化的爱好和对中国的执著感情,使其思想和创作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示和影响。中国文化从不同角度开拓了布莱希特的眼界。他曾是白居易诗的崇拜者和知音。50年代,他将自  相似文献   

4.
郑毅 《寻根》2005,(3):84-87
夏季里的“三伏”是酷暑的代称,然“伏”的本意就是“避暑”,这大概是人们没有想到的。避暑原本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的逃避行为,但也正因为其消极之至,无为之极,故清人李渔将其视为养生行乐之旺季,清人冯曦在《颐养全要》中提出“更宜开发人体生机,生机一发,则有如活水源源而来”。他还明确地指出:“生机有二,一是此心常自怡适,不为忧郁窒其生机。二为助养脾土,以滋化源,则四脏俱有生气。”  相似文献   

5.
板桥遗踪     
吴锡平 《寻根》2009,(2):69-71
郑板桥不仅是扬州的文化名片,更是扬州的一个文化符号。作为“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他的声名不仅表现在他的诗文书画成就上,还在于他耿直刚正的土人品格向来为人所乐道。前者从随处可见的“难得糊涂”字画上可见一斑,后者则有无数流传甚广的趣闻佳话可以佐证。他的名字不仅凝结了一个城市盛世的记忆,更绵延着一种文化精神和品格。  相似文献   

6.
周積明 《中国文化》2023,(1):314-322
馮天瑜的一生致力於中國文化史研究。他的文化史研究論著,有一條清晰的紅綫,這就是深深地摯愛中華文化,爲此,他一直在執着地追問和探尋中華文明是一種什么樣的形態,它的生存機制如何?它的血脉是如何傳遞下來?由此進而去探求中華文化未來的發展方向。爲了回答這些問題,馮天瑜圍繞中國文化的生成機制、文化特質,中國文化的元典精神,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基本形態,中國文化的近代轉型等中國文化史的重大問題作了深入研究,建構了一個系統認識中國文化的體系,并在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上作出重要貢獻。他從觀念文化轉向制度文化,對中國歷史上的“軸心制度”——周制與秦制進行别開生面的研究,所著《“封建”考辨》振聾發聵,而《周制與秦制》則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部著作。他關懷并憂患於中國文化乃至人類文明的當下與未來,以木鐸之聲警醒當世。他病危之前,將其有待出版的口述史的標題定爲:“向着公民的無悔抉擇”。這是他對自己一生學術和思想人生歷程的自我定位,是對這個世界的莊重宣言,更是對陳寅恪“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遥遠致敬。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是本世纪著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以文化问题为切入点,终生致力于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探讨,欲替中华民族开辟一条新出路,其钩玄决疑的理论探索、一代直声的人格风范,成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的文化理论在二十世纪学术史上独树一帜,具有不朽的地位,我们认为,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忧国忧民的文化心态梁漱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从青少年时代起,民族意识和忧患情结就深深扎根在他的心底。他曾说:“我省思再四,我自己认识我,我实在不是学问中人,我可算是‘问题中人’”,而中华民族的出路问题始终是他思考的核心所在。他认为,只…  相似文献   

8.
茅以升(1896—1989)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也是科普作家。他的一生学桥、造桥和写桥,为我国的桥梁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享誉国内外。他指出,桥是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创造,桥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欣尝和想象。随着改革开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有关桥文化也必将随之兴起,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茅以升与桥文化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先生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思想是一种学术态度和学术思想,像血液一样流贯于他的全部著述之中。这种学者的执着使他的历史研究事实上与文化史相重合。《元白诗笺证稿》等直接关涉文学创作的以诗文证史的著作姑且不论,即使如《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那样的纯史学著作,寅恪先生也是选取从文化史的角度来加以立说。1951年撰写《论韩愈》,开宗明义即提出,他的文章是要确定“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  相似文献   

10.
研究李白者多将他入永王幕一事作为他晚年悲剧的原因。或指责他不明君臣之体,或以为他有心投机。今人多认为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如果我们不是孤立地看待这一件事,而是将之与盛唐文化的构成与走向相联系,就可以看出他个人的命运是随着盛唐文化的中落而走向痛苦与悲凉。受永王之累是李白一生中最大的不幸,而其悲剧的命运在当时欲已是必然的。这是  相似文献   

11.
杨慎是明代四川的文化名人,他的家族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名门望族。杨氏家族世家文化的形成,深受其家族优良家风家训的影响,杨慎家族的家训文化以勤勉谨慎、廉洁爱民的"四重"、"四足"家训为主要内容。杨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从小所浸润的优良家风有密切关系,其家族的优秀家训文化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炜 《寻根》2006,(6):4-7
在世界文化史上,“圣化”是一种常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说其常见,是因为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圣人;说其独特,是因为每一种文化造就圣人的原因和途径各不相同。在中国历史上,“圣人”最初是用来称颂那些聪明睿智、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圣人本质上也是普通人中的一个,虽然他有优秀的一面,但也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其人格逐渐被升华,人们不仅尊敬他,而且开始膜拜祭祀,希望能得到他的保佑。这时,圣人实际上已经被神格化,有了神的特点和秉性。开漳圣王陈元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他的形象实际上经历了人—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宗白华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优秀的编辑,给我们彰显出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人格建树,令人敬佩不已。他文化视野宽广,学贯中西,识见卓越,人格境界高迈,终生著述颇丰。其重要原因主要在于他能站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时代大转折点上,将西方文化特别是德国古典派文化的科学思辨精神和浪漫气质,与中国传统的诗学智慧和生存思悟巧妙地融合起来,对中西文化的精华进行了创造性的自我开掘。毫不庸言,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非同寻常。但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人民有文字记载的友好交往和传统友谊可以追逆到2000多年以前。中印两大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两国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着悠久的文明。今年,是印度独立扣周年。记者最近采访了印度驻华使馆分管文化的二等秘书卫古玛(VIKRAMK·DORAISWAMI)先生,同他就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进行了交谈。卫古玛先生一口流利的汉语是在香港学的;他热爱中国文化,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中国历史;在没来中国以前,他就读了许多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书;他尽可能多地观看前往印度访问演出的中国京剧、杂…  相似文献   

15.
高罗佩(Dr.Robert H.Van Gulik,1910-1967)是荷兰最负盛名的汉学家。虽然他一生以职业外交官为始终,但由于他发奋钻研,撰写了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各个方面的大量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至今在西方普遍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注意。童年时代的高罗佩是在中国民俗风尚都非常浓郁的印度尼西亚长大的,这使他从小就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12岁回国后,他跟随阿姆斯特丹大学梵文教授、国际闻名的语言学家吴伦佩学习梵文。同  相似文献   

16.
正费德勒是20世纪杰出的犹太裔美国批评家,文化批评家。他祖辈是东欧犹太移民,后来迁到美国,费德勒从小在犹太社区长大,"二战"期间,担任日语翻译,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生活和写作都影响极大。他声名鹊起是因为他是战后最重要的犹太知识分子之一——在诸如《党派评论》和《评论》这样的杂志上撰写关于文  相似文献   

17.
舞动韵律     
在当代工笔画坛上,吴团良是近年崛起的一位引人瞩目的画家。他的画多以北方草原为母题,尤其喜爱画马。在他的笔下,马那充满野性的美和高度警觉的生命状态,和蒙古族人民坚毅、深沉、强悍的品格相连,同草原的空灵、博大、静谧合为一体。他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以马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极力去掉马的动物属性,融入自然的灵性。一切都是那么简洁、率真、和谐,洋溢着雄健、壮美的阳刚之气。虽然,他营造的氛围显得有些悲壮和苍凉,然而这恰恰是特有的草原文化在他作品中的自然呈现。苍凉而有力度,悲壮而又激奋,也正是他长期接受民族文化的濡染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學人寄語     
正1950年,梁漱溟先生向國家領導人建議設置中國文化硏究所。梁漱溟一直認爲自己是"問題中人",而非"學問中人"。他在國家初建的時刻提議中國文化硏究所,正是基於他的"問題"意識。他一直在思索文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問題。梁漱溟承認中國社會有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國家共同的一般性的問題,但他更關注中國的特殊性問題。認爲要理解中國的特殊性,必須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建設新中國,必須切實下功夫去認識老中國。二是要認識老中國,必須對中西文化作種種比較硏究。  相似文献   

19.
德国图书文化奖是西德著名的文化奖,每年颁奖一次,奖励那些为和平而勇于奋斗、坚强不屈的文化名人。第一位获奖者是作家马克斯·陶。他曾和许多作家一起,受纳粹的迫害而流亡国外,和其他人不同的,马克思·陶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他坚定不移地用挪威语继续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而著述。他的大量著作充满了对人道主义的信仰。1950年马克斯·陶荣获德国书籍业和平奖。1986年度的获奖者,同样是一位勇敢的强者——波兰史学家兼新闻工作者弗拉迪斯拉夫·巴尔托谢夫斯基,他是波兰克拉科夫天主教报刊《普世周刊》的编辑。他的著作《华沙犹太人居住区纪实》是一部畅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50年代认识孙宝林,他是从煤矿送到西安美术学院学画的,毕业后一直扎根于煤矿和矿工甘苦同济;做矿区文化宣传工作,数十年如一日,是全国煤炭系统的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大家知道,他执意追求的是画画,组织美展、办美术班,编《书画学习》,为煤炭系统的美术事业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