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刘梦溪 《中国文化》2013,(2):149-163
王国维与陈寅恪一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和王国维《颐和园词》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王陈关系最近,盖因气类相投也。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许我忘年为气类,北海今知有刘备"句,即实写此意。而《挽词》中"风义生平师友间",则是两人关系的理则概括。四大导师的年龄,梁启超生於1873年,王国维生於1877,陈寅恪生於1890年,赵元任生於1892年。梁最长,比王大四岁,比陈大十七岁。王比陈大十三岁。1925年清华国学院成立时,梁五十二岁,王四十八岁,陈三十五岁,赵三十三岁。吴宓生於1894年,当时是三十一岁,任  相似文献   

2.
陈拙 《华夏文化》2000,(1):62-64
梁启超之所以为清末民初学术界的卓然大家和新史学奠基人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对学术史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回顾梁启超对学术史研究的成败得失并对其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科学评介,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下仅就梁启超所著《近世之学术》和《清代学术概论》这两部学术史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3.
关于"《春秋》书法",历来论者甚众,观点纷呈。苏轼有一系列论文探讨了《春秋》中相关记载或表述的"书法"问题。苏轼之论"《春秋》书法",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其"《春秋》书法"观不仅有对先儒尤其是"春秋三传"的批判吸收,更有自己的独到发明。苏轼认为,孔子作《春秋》,褒贬历史事件与人物,均以"礼"为评判准则。作为孔子思想学说的坚定拥护者,苏轼论析"《春秋》书法",探究圣人之意,亦以"礼"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波 《寻根》2010,(6):48-52
<正>"东南烽火光何烈,歌舞繁华一时歇。"烽烟四起,国祸日蹙的晚清社会,早已没有了寻欢作乐、消愁遣兴的土壤和氛围。此时的戏曲与其他文学形式一样,肩负着激励民气、拯救国难的历史重任。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连续发表了《劫灰梦》、《新罗马》、《侠情记》传奇三种,彰显自己"借雕虫之小技,寓遒铎之微言"的意图,开"捉紫髯碧眼  相似文献   

5.
<正>邱汉生(1912—1992)先生著《四书集注简论》(以下称《简论》),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外庐(1903—1987)先生、汉生先生和我主编的《宋明理学史》开始撰写的前一年。《简论》的篇幅不大,全书只有201页,如果剔除其中一些在当时难以回避的"套话",如谈到"道德"就加上"封建统治思想",论及"天理"也会加上"地主阶级所谓天理",而且引用鲁迅先生在《老调子已经唱完》一文中的某些句子,如说"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流毒有待批判和肃清"等。将这些套话删去,直接探讨朱熹《四书集注》一书的本来思想,就会看到《四书集注简论》有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为我们撰写《宋明理学史》一书做了  相似文献   

6.
正甲午之战,清廷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继而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纷起效尤,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是时,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奔走呼号,主张变法,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湖南维新派亦站在时代的前沿,积极响应,创办《湘报》,啼血呐喊,呼吁维新。《湘报》于1898年3月7日创刊,同年10月10日终刊,共刊出177号。《湘报》以"开风气,拓风闻"为宗旨,设论说、奏疏、公牍、本省新政、各省新政、各国时事、商务等栏  相似文献   

7.
<正> 《关雎》为《诗经》305篇之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又为《关雎》首章之始,其中的"河"如何解释,《毛传》以后各种《诗经》注本、当今诸家通俗读物及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要么解释为"黄河",要么不出注。不出注者,实际也默许为黄河。实际上,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河"解释为黄河,是有待商榷的。首先,并非所有《诗经》中的"河"都专指  相似文献   

8.
谌震 《东方文化》2000,(6):108-111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在学术界可说是一本奇书。其奇有三:  相似文献   

9.
冉苒 《华夏文化》2020,(2):37-43
正在中国诗歌的长河里,《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而且也是最特殊的诗歌。"诗三百"不仅仅是盛开在文学花园里的奇葩,还是根植在伦理道德土壤中的药草。如"关关雎鸠",传诗的毛公释"关关"为"和声",暗拟男女情投意合。但千百年来,学者们对此的阐释从来都不是"和声"一片,罕有"情投意合"者,《关雎》的主旨之争更是众说纷纭。本文拟从名物角度,结合周代文化现象和儒学思想,探寻《关雎》作为"纲纪之首,王教之端"的言说进路,从中得出结论,那些把《关雎》当作民间恋曲、婚庆礼歌的解读行为,都是在"矮化"《诗经》这部文学元典。  相似文献   

10.
名人故居不仅仅是一座单纯的建筑,更因为其主人的缘故而被赋予了史料和文化的内涵,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宝贵的精神家园,从对待故居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一个社会对文化的态度。我国作为有着数千年灿烂精深文化的古国,名人故居自是不胜其数:北京香山正白旗村的曹雪芹纪念馆,将我们引回几百年前的红楼梦境;天津意大利风情十足的饮冰室,让我们领略到梁启超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师之风采;  相似文献   

11.
吴正格 《寻根》2012,(6):53-55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里,"酱"字写为"(嗜)".此字左边是"爿",指劈开的竹片或柴爿,取火用的;右边上方的"(夕)",不当"月"字认,而是"肉",《说文》里的"肉"字写为"(夕)";下方的"酉",也不是指地支时辰中的十七时至十九时,而是指"酒","酒,酉也"(汉·刘熙:《释名》).可见,最早的"酱"字是爿、肉、酒的三字合成.所以,解析"酱"字,得分别解析其中的爿、肉、酒.  相似文献   

12.
正解葱"葱"字,甲骨文写作"■",象葱形。《说文·部》写为""(音同葱),是葱的先字。造""字是有因由的:此字上部的"",义为百卉,以二屮象其丛生,也表示""是植物,即一种蔬菜;中部的"囱",《说文·囱部》释为:"在墙曰牖,在屋为囱。"这是说,在墙上开设的称为"牖",  相似文献   

13.
作为道士的陆西星,虽然反复强调《庄子》乃《老子》之注疏与竺西之贝典,但实际上,《南华真经副墨》既不是纯粹的"以道解庄",也不是"以佛解庄",亦不是"佛道并释",而是三教融通意旨的真正践行,并给后来的解庄者在思路与意旨上以不同维度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三种人",是一桩说来复杂又评骘纷纭的公案。《星火》是"第三种人"编辑出版的刊物。二"第三种人"的出现,始于一场文艺自由的论辩。1931年年底,胡秋原主编的《文化评论》创刊。胡秋原自称"自由人",在《阿狗文艺  相似文献   

15.
朱正 《寻根》2002,(3):103-109
梁启超的《纪事二十四首》最初刊登在1900年11月《清议报》上。这一组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一时颇受年轻读的喜爱。诗人柳亚子在40年之后回忆说:  相似文献   

16.
宋飞,消消气     
正"谢绝拥抱,拒绝成长。"此即拉瑞·大卫给《宋飞正传》(1990年开播的美国情景喜剧)定下的创作理念。不似《老友记》那样既温情脉脉又积极向上,在政治正确的年代,《宋飞正传》是一股"清流",一个奇葩的存在:朋友之间冷漠甚至互相掣肘,残疾人笑话满天飞。但就是这样一部"残酷剧",获得过68次艾美奖提名,10次获奖;2002年被《电视指南》评为"史  相似文献   

17.
北大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是母校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我谨以此小文作为向母校祝贺的一份薄礼。本世纪初,有远见卓识的学问家、思想家提出中国传统史学向新史学发展的主张。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史学》一文,主张建立国民为主体的史学。同年,章太炎致函梁启超,说他准备编写一部新...  相似文献   

18.
清华简《摄命》的"亡承朕鄉"之"鄉",不当理解为有"过去"义的"往""昔",而实当读为鄉祭、鄉祀之鄉(享)。"朕鄉"实即"朕享",所谓"亡承朕鄉"就是周王在册命之始语带忧患地说他无以承受社稷之重,以凸显册命伯摄的必要性。由《摄命》的"亡承朕鄉",可知师询簋"亡承于先王鄉"表达的也是类似的意思。传统上,师询簋此处断句以"鄉"字属下,并读为"过去"义的"向",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朱鴻林 《中国文化》2012,(1):95-112
一引言 梁启超(1873 1929)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选编的《节本明儒学案》一书,可能因为是"节本"之故,一向少被研究梁启超生平和思想者所注意,也未受到研究《明儒学案》者所研究。但从书本的内容以及著作目的等处看,此书与梁氏同年所著的《德育鉴》一书,其实与他在逃亡国外时期的政治志业有着莫大产系,而《明儒学案》原书正是他致力于维新运动时的主要思想源泉。本文从《节本明儒学案》的著述背景及内容特色的研究,探论梁氏对清末中国政治前途的感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20.
正《萝轩变古笺谱》下卷包括选石12幅,遗赠8幅,仙灵8幅,代步8幅,搜奇24幅,龙种9幅,择栖12幅,杂稿8幅。"石不能言最可人"。《笺谱》中的"选石"均有名目和出典。如"雪浪石"一笺即出自宋代杜绾《云林石谱》,此石出自中山府,颜色灰黑,纹生白脉,姿态旋绕曲折,苏东坡将其命名为"雪浪石",并做《雪浪石》诗,其中有"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的句子。"郁林石"一笺则出自《新唐书·隐逸传》,诗人陆龟蒙远祖陆绩三国时为吴国郁林太守,罢官归乡时因无家私,船轻不禁风浪,须用石头承重压舱,人们赞此石为"郁林石",特置于姑苏陆氏门前,以彰显陆绩之清廉。"妇负石",出自明代《大理府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