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ECFA进一步释放闽台两地农业合作动力,通过描述福建与台湾农业产业合作现状,分析ECFA对闽台农业的机遇与挑战,以提出ECFA下闽台农业合作模式与原则,建议在ECFA下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合作机制、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和交流,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相似文献   

2.
程光 《情报探索》2009,(9):57-59
对“大三通”后福建与台湾两省图书馆的合作模式进行探讨,认为闽台两省图书馆界应从成立闽台两省图书馆合作组织、扩大馆际合作与交流、建立闽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强闽台图书馆技术合作以及活跃两省图书馆界学术交流等方面,促进两省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ECFA为闽台第二产业的战略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描述福建与台湾第二产业合作现状,分析ECFA对闽台第二产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ECFA下闽台第二产业合作遵循的原则与框架,建议在ECFA下闽台通过产业合作规划、加强管理部门的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等措施,深化第二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文仲 《学会》2001,(8):20-22
闽台同天共海 ,科技交往有着诸多优势。多年来 ,福建民间科技社团拓展与台湾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 ,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入新的世纪 ,闽台民间科技交往应营造新优势 ,拓宽交流领域 ,在“官未通民先通”的条件下 ,构筑两岸科技与经济合作的平台 ,使之成为联结海峡两岸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台湾应用本科教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在推进福建应用本科教育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引入台湾高校的教育资源、借鉴台湾应用本科教育模式、联合台校台企力量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是一条可行的便捷之径。为此,应着力夯实闽台应用本科教育合作政策基础,搭建沟通协商长效平台,多措并举推进合作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和台湾一水之隔,有着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特殊关系。"五缘"区位优势让福建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现就福建省航海学会应如何依托这"五缘"区位优势,开启与台湾航海界的交流与合作大门,谈谈本人的粗浅认识。一、依托"五缘"区位优势,开启闽台航海技术交流与航海业务合作之历史福建省航海学会自1980年11月成立以来,首次参与对台学术交流工作起源于2009年。  相似文献   

7.
《学会》2018,(1)
正闽台两岸一衣带水,"五缘"一家亲,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地震地质、深部构造环境、地震活动等方面都有着内在联系。多年来,闽台开展地震科技交流主要是通过民间渠道从两岸学者个人接触交流开始,进而延伸至实质性合作。近30年,闽台两岸地震界同仁在地震学、基础地球物理、地震工程、减灾对策等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和合作。一、闽台地震科技交流的历史渊源闽台地震科技交流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2  相似文献   

8.
《华夏星火》2008,(10):36-37
农业是闽台合作的重点和特色,创业园区则是特色之特色。努力打造精品园区,已经成为福建省开展两岸合作的重心。政府不断推出各项优惠政策,使得台湾农民愿意把福建作为投资兴业的首选地。这种积极作为澈发了台农的创业热情,使福建省的两岸合作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高校对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由于共知的原因,有30多年的时间几乎断绝了一切来往。闽台历史以来均重视农业,以农立省。两地农业均有长足的发展,但各有长短,互有特点,需要取长补短.江泽民年初发表对台关系八项主张,福建更应当先走一步,积极开展闽台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促进三通,导致祖国的统一。农业高校是农业最高学府,对两地农业的发展作用显著,以此进行交流与合作,互补互利,相信对两岸的农业发展更加有利。当前闽台均强调科技的因素,科技兴省,科技兴农,因此,加强闽台农业高校的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10.
分析台湾形成强竞争力的产业创新战略,为福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结合宏观环境分析(PEST)、德尔菲法、层次分析(AHP)和态势分析(SWOT)等方法,增加SWOT量化步骤,构建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AHP-SWOT量化模型;在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分析基础上确定关键战略因素,并计算因素力度和相对重要性、构建战略判断矩阵。结果表明: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中,海峡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显著互补优势是最大优势条件,海峡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战略则是最大机遇;最优策略为利用海峡两岸产业发展互补优势,抓住我国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和新兴科学技术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并提出福建要加强科技研发的生产要素投入、加强与台湾科学园区和台企的合作、进一步探索闽台合作新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18,(1)
正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两岸气候类似,天气相近,互为上下游,经常受到同一个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诸如暴雨、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过程。这些气候特点决定了闽台气象的密切关系,所以提高两岸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联合防御各种气象灾害,保障两岸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是两岸气象科技交流合作的主要目标。一、闽台"气象缘"回顾(一)解放前:亲如一家,互动频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时任福  相似文献   

12.
正为加强海峡两岸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增进双方了解,探索两岸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机制,提升两岸人民的健康福祉,我们充分发挥地缘、人缘、血缘优势,加强闽台预防医学科技交流的力度,深交台湾预防医学界学者、专家、朋友,为促进闽台疾病预防控制作贡献。我们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合作,与台湾财团法人毒药物防治发展基金会、台湾职业医学会、台湾健康教育学会、台湾财团法人欧巴尼纪念基金会、台湾学校卫生学会、台湾健康促进暨卫生教育学会、台湾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科技先行,福建依托与台湾的地缘优势,在闽南构建闽台科技市场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加快两岸经济、技术交流的战略构想.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闽台科技市场的建设使得两岸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将会持续推动两岸经济和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闽台产业经济合作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产业经济合作对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意义重大.目前闽台在贸易、投资、农业等产业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台商投资较少、产业合作较为单一等问题,未来可通过加快福建自身发展、扩大产业合作领域等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嘉  韦素琼  陈松林 《资源科学》2018,40(10):1980-1990
闽台间独特的“渐进”开放,对两地农业发展影响深远,因而在开放条件下进行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比1951—2015年闽台农业发展特征基础上,运用Malmquist指数测度两岸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建立VAR模型进一步研究对外开放、闽台渐进开放对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这65年间,福建农业产值总量大于台湾,而台湾农业产值增速总体上高于福建,但两地农业增长率水平趋近,二者差距逐渐缩小;闽台农业存在一定竞合关系,即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差异性及其变动的互补性,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赶超与竞争;在农业TFP增长推动因素方面,开放因子对闽台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冲击作用,且渐进开放3个时期间,其冲击效应存在类似“迭代作用”的发展趋势,闽台渐进开放持续影响两地农业技术进步,而闽台农业开放的效应仍在持续显现中。最后,讨论了主要结果所赋予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6.
金融生态是指金融主体为了生存与发展与其环境之间及其内部金融主体之间在长期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良好的海峡西岸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福建经济与闽台金融合作的和谐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与台湾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密切合作,努力搭建闽台食品科技与产业交流平台。2001年,在饶平凡理事长、黄椿鉴秘书长的带领下,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首次组团访问台湾,开启两学会互动的新起点。通过互相参加年会、共同举办会议、深入企业访问等形式,近5年来,互访交流人数超过200人次,交流主题报告30余场,签订两岸合作协议10多  相似文献   

18.
加强闽台科技资源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科技资源分为三个部分,即创新资源、竞争资源和潜力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指标体系分析福建和台湾的科技资源。根据对两个区域科技资源的优劣势比较,阐明了加强闽台科技资源整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与台湾造船暨轮机工程师学会的交流缘自福建省科协2009年5月在厦门举办的"海峡两岸科技社团合作与发展交流会"。当时通过台湾有关部门牵线,同年7月我会与时任台湾造船暨轮机工程师学会的蔡进发秘书长(现任理事长)建立联系,由此拉开了闽台造船学会交流与合作的序幕。2009年以来,我会与台湾造船暨轮机工程师学会联合举办了6场学术交流会,其中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分会场3场,收  相似文献   

20.
跨区域的产业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近年来,两岸光伏产业联动发展态势良好,台湾光伏厂商以不同形式在大陆相关省份投资设厂发展光伏产业,而与台湾一水相隔的福建,却在两岸光伏产业协作上远远落后于苏浙赣等省份.为了能更好地推动闽台光伏产业协同发展,借鉴协同学理论方法,在分析两地光伏产业协同发展的互补条件、自组织机制、竞合关系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闽台光伏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