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00年,中国科协针对科技场馆短缺的问题,借鉴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研制多功能流动科普宣传设施——科普大篷车的建议,并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承担了研制和配发科普大篷车的任务。到2003年底,共研制了三种型号的科普大篷车(Ⅰ型、Ⅱ型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大篷车)38辆,配发给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地(市)、县级科协使用。科普大篷车以其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多种媒体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江西省九江市开展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展活动",是实施《九江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的一项重要活动。一年多来,已在全市65所农村中小学近40000名学生中开展了巡展体验活动,充分发挥了科普大篷车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科普大篷车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流动平台科普大篷车车载的"数学思维"、"机械转动"、"材料科学"、"视觉体验"、"电磁现象"等20多件科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西科协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推动科普工作改革创新,开展了广西科普大篷车"月月行",乡村农寨"万里行"活动。本文就如何发挥好科普大篷车的功能作用,更好地开展科普服务,提高基层公民科学素质,总结科普大篷车"月月行",乡村农寨"万里行"的相关探索和经验,提出如何发挥好科普大篷车作用更好服务基层的思考与建议,为提高基层公众的科学素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广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孙建华  熊秀兰 《学会》2002,(7):42-43
落户于云南省的中国第一辆科普大篷车,所到之处,科普大篷车均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科普热潮,成了"焦点"中的"热点".邀请函、电话,甚至地、州科协亲自来人邀请.一时间,大篷车、大篷人忙得不亦乐乎,车轮滚滚.丽江地区的活动刚结束,仅一个星期后,等待科普大篷车的又是大理的"三月街"、版纳的"泼水节、"思茅"茶叶节"后的第一次室内展出、个旧的第32个"世界地球日"……休整、准备、计划,紧凑得几乎没有间隙.  相似文献   

5.
《科协论坛》2013,(1):34-34
2012年中国科协科普大篷车交接仪式去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徐建培及基层科协代表出席了交接仪式,交接仪式上,陈希书记把科普大篷车钥匙交给基层科协代表,并宣布"2012年科普大篷车出发",新开发的110辆科普  相似文献   

6.
也说科普     
科普,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是"科",一个是"普"。先说"科"。一提科普的"科"字,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科学或者是科技(科学技术),再往后细想一下,这个科学或科技可能是自然科学或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大概是不怎么在细想的范围内的。这种想法在科普工作的主力军——科协系统里面可能还比较普遍。为什么这么说?以科协系统现有的几个重大科普项目和科普活动为例分析一下,无论是科普惠农兴村、社区科普益民、科普大篷车等科普项目,还是全国科普日、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全国青少年科  相似文献   

7.
覃文 《科协论坛》2009,(8):16-17
科普大篷车是开展大众科普的有效工具、也是科协自身拥有的一个丰富的科普资源。广西科协从2002年装备科普大篷车起,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辐射面广、机动灵活、活动内容丰富的特点,面向不同对象的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利用科普大篷车特有的功能组织了包括有展板展出、展具操作演示、资料分发、科普讲座报告、培训、咨询、电脑机器人表演、科普山歌对唱、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等多种内容的宣传,还尝试实施企业赞助科普大篷车合作项目试点,每年接待各界群众8万人以上,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现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情况,就科普大篷车的一些管理使用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科普大篷车在哈尔滨市5年展出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并对科普大篷车在科普巡辰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总结,对于下一步如何发掘利用科普大篷车的潜能进行探究,提出一些初具规律性的建议,供广大科普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协论坛》2005,20(6):21-22
中国科协为了与地方科协共同做好科普大篷车的配发、使用和管理工作,以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的作用,于2005年4月19日印发了《科普大篷车管理暂行办法》,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科普具有科普主体多元化、科普对象普及化、科普内容立体化、科普传播渠道多样化等特征。为实现线下科普活动和线上科普活动的有效闭环整合,构建基于整合性、广泛性、有效性三大原则的"移动互联网"+科普整合模式概念模型。结合广州金融科技科普的实践,分析"移动互联网"+科普整合模式的具体实现路径。"移动互联网"+科普整合模式可以有效加大科普信息传播广度、加深科普信息传播深度、增强科普效率。  相似文献   

11.
简讯     
《科协论坛》2014,(6):63-64
<正>甘肃省景泰县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2014年甘肃省景泰县"科技活动周"以"科学生活创新圆梦"为主题通过宣传车、广播、展板、科技成果展示、现场咨询服务、发放资料和科普大篷车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组织农、林、水科技人员集中培训,示范、传播、指导和推广农村实用新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德阳市科协认真贯彻《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面向农村、学校、社区、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系列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德阳的大地上树立了一面面科普大旗。近年来,在针对学校的科普宣传中,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资源,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不断创新学校科普宣传形式,更新宣传内容,做到寓教于乐,在德阳  相似文献   

13.
<正>做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公众理解科学,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重庆市合川区科协顺应科普信息化发展趋势,努力拓展现代科普信息化渠道,积极主动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全区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主要做法与成效(一)加强媒体合作为切实发挥大众媒体宣传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好这一公共宣传信息平台,合川区科协积极主动与区内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加强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合川广播电视台增设开辟了《科技大篷车》节目,在合川日报增设开辟了"三江科普"  相似文献   

14.
《科协论坛》2013,(6):41-41
近日,四川科普电子宣传栏项目各类科普内容在四川省的有效传播。办公室和四川创新科普传播有限公司四川省科协于2012年启动"四在成都市正式挂牌办公,这标志着川科普电子宣传栏"项目的筹备工"四川科普电子宣传栏"项目正式启作,得到了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动。据项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持。四川省科协表示,要力争把四"四川科普电子宣传栏"项目是在省川科普电子宣传栏建设成为全国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四川省科协组普宣传的示范工程,更好地服务社织实施的一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会、服务经济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成"四川科普电子宣传栏"是现代都及省内大中城市建成3万个科普电子网络传播技术在科普宣传工作中的一宣传栏终端机。项目建成后,将推进项新尝试。该宣传栏利用3G移动信号  相似文献   

15.
短讯     
《科协论坛》2007,(8):47-47
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中国科协科普部决定在2007年度全国科普日期间组织实施“2007年全国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该行动旨在使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25辆科普大篷车有组织、成规模地在全国开展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提高重视资源、爱护环境、关注安全健康的意识,了解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以及手机客户端APP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以往点对多的传播结构被点对点和多对多的传播结构所替代,信息呈现形式以及获取方式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该文从传播学、符号学的角度探讨了科普信息传播应遵循的规律,并指出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科普创新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技术层面科普应用平台的研发;二是内容层面即科普信息的"转化",只有"双管齐下"形成合力,科普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会》2022,(1)
后现代语境视角下,大众对有宏大叙事话语权的传播主体、单一信息传播渠道的"元叙事"模式产生质疑,互联网技术逐渐消解这种传统的叙事模式,后现代主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社会的新视野。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医学知识在短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医学科普短视频将深奥晦涩的医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提升了科普知识的传播价值,拓宽了科普知识的传播面,成为短视频平台信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分析医学科普短视频传播主体、传播路径、传播受众的格局变化,提出科普短视频应进一步提升传播策略,以实现多层次的组合式传播,开拓科普短视频发展的新境界,建立科普短视频的传播新生态,促进媒介的融合以及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微信、微博以及手机客户端APP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点对多的传播结构被点对点和多对多的传播结构所替代,信息呈现形式以及获取方式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从传播学、符号学的角度探讨了科普信息传播应遵循的规律,并指出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科普创新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技术层面科普应用平台的研发;另一个是内容层面即科普信息的"转化",只有"双管齐下"形成合力,科普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涉农信息传播研究视角,剖析融媒体时代下我国农业科普期刊存在的问题,探寻农业科普期刊的融媒体转型路径,助力我国农业科普期刊创新发展。【方法】面向陕西省8个重点农业生产县区的农户、专业合作社成员、驻村扶贫干部及农业科研院(所)工作人员等群体开展问卷调查和专项访谈,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当前,陕西省农民对获取涉农信息的媒介渠道、信息可信度、传播成效的满意度不高。农业科普期刊作为涉农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面临着融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结论】农业科普期刊通过入驻社交类短视频平台、深耕专题,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推动组织、人才、平台、市场多层融合等路径,进一步构建"融媒体+"的农业科普期刊新格局,提升农民对涉农信息传播成效的满意度,进一步实现农业科普期刊的学术意义与时代价值,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微博、微信推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科普场馆面对当今的传媒新形式,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目标群体的眼球,扩大科普信息的有效传播将至关重要。本文就将探讨科普场馆如何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平台"推动科普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