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吴洋飞 《寻根》2014,(1):139-142
一 浙江省泰顺县交阳曾氏是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同安新桥头迁徙而来的。交阳曾氏一世祖为肇作公。肇作公的胞弟肇力公,于嘉庆己卯年(1819年)亦由同安新桥头迁徙泰顺大丘头,为大丘头曾氏之一世始祖。大丘头曾氏与交阳曾氏虽并非同一个始迁祖,但其血缘和地缘是最为接近的两个兄弟之族。由于本文以交阳曾氏的发展为主线,因此对大丘头曾氏则略而述之。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量知识分子内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大后方,并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下了对重庆的印象与观感。独特的城市建筑形态和雨雾天气加深了内迁知识分子对于重庆作为山城、雾都的自然印象,与此同时,内迁者对于战时重庆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战争下的日常生活和民众抗战精神的认识日趋完整。内迁知识分子在游记中所记录的重庆印象是复杂的,生活在重庆的中国人的抗战精神是坚韧的,这些印象和精神成为后来重庆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3.
顾建平 《寻根》2004,(4):101-101
满族是直接由女真族融合部分北方民族演变而来的。满族在明末大体形成。满语称姓氏为“哈拉”。至清代,据清《皇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满族有679姓。满族形成后,其姓氏来源主要有下几个方面:一是沿用旧姓。满族的很多氏族沿袭了女真乃至时代的旧有姓氏。如清代的大佳氏即由时的  相似文献   

4.
山东枣林庄与麻城孝感乡、南雄珠玑巷和洪洞大槐树等著名的移民出发地、集散地相比,实在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名.要不是去淮北调查,我们也不会知道枣林庄.由于朱元璋是濠州人,明朝开国后,他就在故乡设立了一个跨淮河两岸的凤阳府(治今安徽凤阳县).凤阳府虽然辖境极大,但因长期受到战乱、灾荒、瘟疫的三重打击,已经残破不堪,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土著人口还相当稀少,估计不过13万.根据文献记载,从洪武三年至七年(1370~1374),官方对凤阳府至少组织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这些移民来自江南的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府和山西北部的弘州、蔚州、定安、武朔等地.迁自江南的移民主要分布在凤阳府城及临淮、怀远、定远、五河等县,迁自山西的移民则集中在灵壁、虹县、  相似文献   

5.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在近期古籍重新著录时发现一部钤有"楝亭曹氏藏书""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印""次公"等朱印的抄本《大金国志》。此三个印主分别为曹雪芹祖父曹寅、曹寅外甥富察昌龄、民国名人邵瑞彭,此本是抄自明本;曹寅遭雍正整肃后此本被昌龄收藏;昌龄家衰败后流入书肆,民国时被政治文化名人邵瑞彭收藏并重新装订;邵去世后被华西大学收藏;解放初大学院系调整时调入现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此本抄自名本、由名人收藏、传承基本有序、历经劫难侥幸存世、保持状况较好,是一部难得的珍本。  相似文献   

6.
郢都楚魂     
郢都楚魂□王英琦这里说的郢都,是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后的楚国国都。少小时,就常听大人们提及郢都。李郢子、张郢子、老郢子不绝于耳。也曾纳闷过,何以这些乡土之地不叫村、庄?或者起码也该叫个屯、坝什么的?稍长后,才得知,这是一种对故...  相似文献   

7.
1984年河北保定出土一通《大元敕赐故顺天路达鲁花赤河西老索神道碑铭》(以下简称《神道碑》),现保存於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公园内。前人对《神道碑》已有些研究,首先周圣国先生发表了《保定西夏人探源》一文,主要利用1962年保定韩庄出土西夏文经幢和1984年保定颉庄发现的《神道碑》对西夏遗民进行了考究,认为西夏人在1239-1260年之间到达保定居住,韩庄和颉庄一带西夏人在保定的先祖是老索及其带到保定的西夏人。①白滨先生在《元代唐兀氏与西夏遗民》一文中对《碑铭》也简略提及,用几句话对碑铭内容作了简要概述。②梁松涛在《<河西老索神道碑铭>考释》一文中首次对碑铭内容进行全文录文,她认为此碑为复刻碑,作为军户的老索是在1227年来到保定的,但对老索及其相关人物未进行细致考证。③彭向前的《西夏遗民  相似文献   

8.
许姓祖地考     
李立新  王道生 《寻根》2006,(5):100-105
炎帝、许由与文叔《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夫许,大岳之胤也。”晋代杜预《春秋世族谱》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元和姓纂》、《急就篇·注》中均有相同记述。在上述文献中,出现了五个人物:炎帝、太岳(四岳)、伯夷、许由、文叔。他们似乎均为许姓始祖,让我们逐一予以分析。(一)炎帝。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部族早期以渭水流域为根…  相似文献   

9.
有朋自远方来,说要拍一组原汁原味的大理白族民居的照片。于是找了个老乡,由他带着我们走进了银桥的一个村落。村民们大多数都在老村子前面盖了新房搬出去住了,差不多一半的老屋都是闲置的,没人居住。大门上也没有上锁,随便用一根棍子插着门环,我们轻轻地推  相似文献   

10.
葸茅围,当地人俗称“八卦围”、“老围子”、“太围子”。位于粤北山区翁源县城龙仙以北13公里江尾镇葸茅岭管理区。距广州220公里,距韶关120公里。为当地张氏始祖张二郎避迁此地定居时建。始于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85年-1395年),四至六世时大建,随后由各代照始祖之图尽善尽美地兴建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庄子·至乐》篇属于述庄派的作品,述庄派是庄子后学中的嫡派。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来看,述庄派的作品是外杂篇中年代较早的一类。这一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继承和阐发内篇的思想,对庄子的思想也有所改造和发展,然而没有重要突破,基本上是述而不作的。述庄派作品是研究庄子思想的主要参考资料(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63页)。前人对该篇的研究或从美学思想的角度阐发庄  相似文献   

12.
公元七世纪中叶至十世纪初,在我国西南边陲以云南洱海地区为中心,崛起一个与唐王朝相对独立的地方性王国--蒙氏南诏国,传十三代王,历时两个半世纪.它与历史上的任何王朝一样,经历了创立、发展、鼎盛、衰落、灭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任崇岳 《寻根》2012,(5):123-128
河南省中牟县有一支校姓居民,约4000人,分布在该县城关镇的东关,姚家乡的校庄,韩寺乡的大洪、兴隆岗,东漳乡等地。《百家姓》有504姓,但没有校姓。校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校姓源干何处?为何姓校?又为何迁至中牟?何时迁至中牟?这些都是饶有趣味、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昃姓的由来     
昃姓的由来张茂荣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城西山脚下,有一座“昃(Ze)家庄”,从这里繁衍出来的若干家昃氏子孙大都集中在博山附近地区。“昃”作为姓氏在全国唯此独有。《百家姓》及后来的《续百家姓》,收有单姓、复姓596个,但不见“昃”姓。最近10多年间陆续出...  相似文献   

15.
李欢欢 《寻根》2022,(2):127-128
叶姓,是中国古老姓氏之一.楚庄王之孙、左司马沈尹戌在与吴国作战时阵亡,楚昭王封其子沈诸梁于叶(今河南叶县南),后裔以封邑为姓.这是叶姓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叶、沈同源,而后又世代繁衍,多有徙居,因而支派繁多.明清时期,叶姓向各地分迁,逐渐形成了现代叶姓的分布格局.在历史上有诸多闻名的叶姓家族,例如宋代叶梦得后裔吴中叶氏...  相似文献   

16.
“无用之用”是老、庄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历代注释家和研究者都有所涉及。如《全唐文》第803卷载李溪《废庄论》对老。庄“无用之用”论作了三个方面的划分;今人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也对有关“无用之用”的思想资料作了较为详尽的收辑与疏理。但是,他们对“无用之用”论的深层意涵及其与.“道”、“无为”、“自然”等道家哲学的中心范畴之间的关系则鲜有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尝试对此问题作出个人的观解,以求正于方家。“用”字在老子《道德经》中共19见,在《庄子》一书中有72见。虽然在大部分地方是作普通词语使用,表…  相似文献   

17.
我的野鹜轩     
正一越是中年,越想回家。我是地道的洱海人,我的家就在洱海东边山脚下。虽然离家数十里,但是家的牵挂总是如影相随。有人曾问我:"如果让你回老家,盖间小屋,你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我说:"就叫野鹜轩吧。"我最喜欢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希望在我的野鹜轩里,静静地看烟雨洱海,积雪苍山。年纪越大,越想有幢属于自己的小院,如孤鹜一般。王维四十多岁  相似文献   

18.
郑金洪 《寻根》2009,(4):138-141
许姓出自许由和姜文叔,已为学者共识。由于许国所在许地(今河南许昌县)是当年许由居住过的地方,许姓族人尊奉许由为开族始祖,尊文叔为得氏始祖。许国被楚灭后,国人散居各地,秦末高士许猗不仕,隐居于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繁衍子孙,汉高帝置汝南郡,许姓汝南郡望由此而来。十六国时许茂为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太守,许姓因又有高阳郡望。  相似文献   

19.
吉氏的根源     
吉家林 《寻根》2009,(3):115-117
南朝齐·王俭在《姓谱》中说:“古帝中有吉夷氏。”按詹招琳《中华姓氏源流通谱》之释,在远古之时中华大地的。五方”都分布着很多以氏相称的先民原始部落,主要有:浑沌氏、葛天氏、女娲氏、伏羲氏、赫胥氏、东户氏、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等。不过,这些“氏”是指中国远古时期大的氏族、部落的称呼,与后来由“姓”而分出的“氏”是有所区别的,“吉夷氏”与古代中华吉氏不是一回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血统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王妍 《华夏文化》2003,(1):14-15
海内外华人素以炎黄子孙自诩 ,炎黄二帝被敬为华夏始祖。可是我们的老祖宗到底发源于何方 ,目前还未有定论。近年来很多学者发表文章探讨这一问题 ,笔者加以梳理发现 ,关于炎黄二帝的发祥地问题主要有四大方位说 ,即东西南北四方说。下文将加以简单介绍 ,以窥目前之学术动态。炎帝 :(一 )东方说 :此说的主要根据是 :(1)《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说炎帝 (神农 )初都陈 ,后徙鲁 ;《左传》说曲阜有大庭氏之库 ,大庭氏先儒说即神农氏。 (2 )炎黄阪泉之战的阪泉即今山东莒县板泉乡。 (3)炎帝出于少典氏 ,而少典氏“最初大约……居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