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先秦史传文学作品中的文体萌芽与雏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史传文学作品中孕育着多种文体的萌芽。后代文论家论述文体,涉及先秦史传作品者多达四十余处,涉及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誺碑、哀吊、谐讠(隐)、史传、诸子、论说、檄移、章表、议对、书记各体。其中以《左传》一书出现的文体样式为最多。文章以《左传》为例进行逐项分析,以展现各类文体发生期的状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在逐渐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是根本性的,即数字化时代社会文化对文体的影响.在20世纪报告文学繁荣的时候,报告文学真实性、时效性、文学性的文体特征非常明显.时至今日,报告文学原有的文体特征虽然存在,但已逐渐弱化和转化,并与新的媒介、新的传播形式融合,产生出了新的文体特质.  相似文献   

3.
韵文是散文的先导,文字出现后,诗歌等韵文的口头记事功能逐渐减弱,到后来主要以抒情功能为主,文本的记事功能则主要由散文来承担。散文由诗歌中分化出来,《周易》卦爻辞中散语和韵文并存,应是文体由韵文向散文的过渡形态。较早的散文可追溯到甲骨卜辞中的叙事之辞,这是散文的萌芽。金文出现后,散文书写的物质载体比甲骨时期有了很大进步,散文的篇幅增长,叙事也稍具规模,散文有了进一步发展。简策的出现为长篇散文著作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先秦的历史散文产生之后,散文的叙事技巧渐趋成熟,至春秋末期诸子散文兴起,散文的文体基本定型,散文进入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对文体的辨析归类是与文体的产生、发展同步的,其间分分合合、时繁时简,历代研究者都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古代文体的独特性日渐明朗,文体功能作为较为理想的分类标准也渐渐浮出水面.<尚书>、<诗经>已兆其端;<文章缘起>、<文选>等采用一体一类、同类相从的分类方式是对这一标准的模糊运用;<文章正宗>则对文体分类的思维方式加以开拓;<古文辞类纂>以"为用"为标准,最终以简驭繁,为文体分类作出了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体论是在文学获得较大发展,文体分化以至于繁缛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文学分体,文体分化产生了辩体的需要,辩体的系统化、理论化产生了文体论.此外,历史上的文化和思潮的因素,如目录学、名理辩析思潮、传统史官文化、新兴通变思潮等,对文体论的发展也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题材选择是魏晋诗,赋关系的重要方面,建安时代,以提纯学创作内容的学性和凸显学自身抒情功能为特征的体演进意识,与“雅好慷慨”的时代精神相交汇,使诗、赋创作以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为统摄,题材趋同现象普遍、突出;魏晋之际,诗、赋创作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而同题创作中衰,更为重视诗、赋题材之“异”;太康作家更为自觉地选择诗、赋题材,对“诗缘情”、“赋体物”有了更深刻的体认。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碑”列为一种独特的文体,与同属祭文的诔相区别。承载着文章的“碑”同时也是实物,能否看作文体,后世一直存在着争论。东汉蔡邕在碑文方面的杰出表现确立了这一文体的地位,谀墓的文风也反映他的人品上的缺陷,华而不实的碑文因此完成了纪念逝者到美文的功能转变,人们关注的焦点由墓主转向作者。中国古代文人知识结构的泛文学化致使审美性向所有文字领域渗透,致使几乎所有的应用文体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包括“碑”这样的准文体。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学现象中梳理出文体演进的基本线索,再让学生思考这些文学创作规律和文学现象之间的演进与衔接问题。以四言诗为例,《诗经》代表了四言诗早期成就,两汉时期由于三家诗和四家诗的普及,作家们熟练运用四言体创作了一大批四言诗和赋,从数量和质量上看,真正繁荣应该是魏晋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四言诗与赋依然占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当代"百城赋"文化现象与人文始祖公祭文中的四言诗赋创作也是需要关注的文化现象。以"效陶诗"为例,文学史教学内容要求史料尽量追求连续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学现象中梳理出文体演进的基本线索,再让学生思考这些文学创作规律和文学现象之间的演进与衔接问题。以四言诗为例,《诗经》代表了四言诗早期成就,两汉时期由于三家诗和四家诗的普及,作家们熟练运用四言体创作了一大批四言诗和赋,从数量和质量上看,真正繁荣应该是魏晋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四言诗与赋依然占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当代"百城赋"文化现象与人文始祖公祭文中的四言诗赋创作也是需要关注的文化现象。以"效陶诗"为例,文学史教学内容要求史料尽量追求连续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谈到中国古代文体学,一般会想到诗词文等体裁,其实,文体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即体裁、体格、体类。详尽梳理这三个层面,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20世纪30-40年代的成熟,到21世纪的多元发展,在社会公众审美活动及中国化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愈加彰显.在这种情势下,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几十年来风格的演变和发展进行分析与反思,从中引发带有规律性的历史经验和艺术经验,无疑对今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向前推进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体式的形成有赖于体貌演变所创造的艺术质素与方法的长期积累、准备与整合,体貌的形成则有赖于体式作为其内容表达、艺术拓展和个性张扬的载体。体式体貌的这种互动互促,构成了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艺术动力。  相似文献   

13.
骈体与散体是古代公文写作中经常使用到的两种文体。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复生小说重在记录复生的事件,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南北朝时期开始转向宣扬佛教;唐复生小说将宣佛深化到对佛教的因果报应、灵魂轮转等教义的宣扬上,宋代复生小说在内容上基本上沿袭唐代;明清时期,复生小说超越了宣佛的狭隘目的,"复生"转化成为小说叙事的结构。复生小说使古代小说拓展了叙事时空,形成回环式的结构特点,并使小说表现出珍视生命、追求至善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壁画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数量众多,并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古代的墓室壁画、石窟壁画以及道观壁画等,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与作用,但是,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价值仍然为世人所赞叹。敦煌壁画、永乐壁画等,现已成为一道道人们留连忘返的风景。公共艺术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壁画是公共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的今天,特别是在大力倡导去建设一个和谐的节约型社会的现在,如何继承和发扬古代壁画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艺理论对各学体裁特征的研究,应该说是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的。但从思维的角度分析体特征的章尚不多见。本拟从诗意思维的符号、语境、载体等方面,探讨中国学体裁的诗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籍因不同时期的书写材料、图书制作方式以及对图书美化、保护的需要不同,经历了卷轴装、卷轴装到册页装过渡的旋风装与经折装、册页装等几种形式。随着时代发展,册页装又演变为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几种渐趋完善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及其变异,给报告文学文体的面貌及流变带来影响。文章从记者型与作家型写作主体对文体的影响,“一日式”:大众型写作的模式,军旅身份写作主体的意味等三个方面对此作出阐述,写作主体的身份变异使报告文学这样一种以跨文体性作为自身重要规范的文体显示出较强的交叉性与兼容性。  相似文献   

19.
辨体明性:关于古代文论诗性特质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古代文论以论说之体而具诗赋之性 ,其批评文体的文学化、语言风格的美文化和理论形态的艺术化 ,共同铸成文论之“体”的诗性特质。而导致批评文本“破体”的主体性缘由 ,则是文论家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诗意化。本文辨体明性 ,清理古代文论的诗性传统 ,意在抉摘 2 0世纪中国文论的“失体”、“失性”之弊 ,并为中国文论走出世纪困境寻求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国现代海报设计风格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报在清代通过贸易进入中国,意为“从海上运输而来的信息纸”。海报与社会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海报风格的转变,同时海报自身的风格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海报会撷取当时最为典型,最具吸引力的文化符号来集中显现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