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见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节选部分只有800多字,却写活了一个坚毅乐观的深爱着"我",并  相似文献   

2.
童年的朋友     
6岁的时候,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因为没有训练用的沙袋,我就拿自己的小熊练拳。我把它放在沙发上摆好,以便打起来顺手些。  相似文献   

3.
童年的朋友     
《小学生》2008,(6):30-31
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 我六岁或六岁半的时候,还根本不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要干什么。周围的人和各种工作都使我喜欢。  相似文献   

4.
童年的朋友     
六岁的时候,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手。因为没有训练用的沙袋,我就拿自己的小熊当沙袋来练拳。我把它放到沙发上,摆好,以便打起来顺手些。  相似文献   

5.
《童年的朋友》是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文章极力展示的是外祖母这个可亲可敬可爱的形象。在文学界,这一形象被誉为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这种魅力既来自于外祖母那活泼慈爱的性格和乐观、坚毅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是一条七彩的路,是一座闪亮的桥,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比起我们美好而愉快的童年生活,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笔下《童年》里主人公的童年生活非常悲惨。  相似文献   

7.
孟峰印 《文教资料》2010,(31):17-18
本文通过对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和大卫·帕金翰的《童年之死》的异同分析,得出结论:电子媒体时代,给童年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对此不能太过悲观。中国目前也处在这种时代,要警惕新时代童年消逝的危险性.同时也要为我们已经作出的相应努力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8.
莫伟军 《中学文科》2007,(12):85-8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换句话说,就是要还学生以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地位。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实践这一转变?在教学《童年的朋友》时,除了扫除生字障碍,我把大量的时间交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究,感悟内化,效果不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从《红楼梦》以"情"为主旨的角度入手,谈了宝黛之情、祖孙之情、主仆之情、朋友之情、博爱之情等,得出"情本思想"贯穿《红楼梦》全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让我们不读这本书。  相似文献   

11.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全文运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外祖母的乐观、坚毅和慈爱以及对“我”一生的影响,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因此要体会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就必须落实在对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的感受上。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感受外祖母的形象呢?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扫除了字词障碍和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如  相似文献   

12.
①雪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下的。我和妻乘坐的大巴车一路慢行,回乡者一个个都在各自的城市站点下车了,等到了我们所在的县城的车站时,车上就剩我们俩了。②那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早已进入梦乡,偶尔,未眠者燃放的焰火一遍遍腾空而起,  相似文献   

13.
吴蔚萍 《现代语文》2006,(3):117-117
在《胡同化》中,汪曾祺先生的感情是复杂的。也许是受到《教师指导用书》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分析作的情感时,以一种调侃的口吻,着力夸大其中批判的因素,而淡化甚至省去其中的伤感成分。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细读原,联系汪曾祺先生的生平、创作经历与背景,浓重的伤感之情顿时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4.
孙晓丽 《文教资料》2010,(30):154-156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创造出辉煌的物质文明.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安享它带来的快乐时,它也正在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发展。包括电子媒体在内的现代科技,正左右着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当儿童被成人所主导的电子媒体淹没时,我们惊异地发现童年在消逝。  相似文献   

15.
《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7月所写的散文名篇,由于作者的创作时间刚好与当时特殊的政治年份巧合,因此,对于《荷》文的分析,许多论者总是从它的政治背景入手。其实不然,朱自清先生的生前知交,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潜心做学问,对政治不太关心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读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这篇文章,令我不由得想起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起了那个被学校开除、满嘴脏话、又吸烟又喝酒的浪荡少年。他的快乐、苦闷与孤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他的那些令师长和其他成年人看来十分古怪甚至荒谬的行为,究竟是出于什么缘由。而费奥多罗夫的这篇《童年的发现》,同样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有着丰富的内心和令人惊异的想象力,他那属于童年的发现让读者由此窥见了处在人生特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整体感知1.“她”是谁?“我”是谁?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自读课文,弄清以上问题,并画出课文里与题目同样的话。二、切身体会,感悟课文(一)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献血)1.课文讲了阮恒为她的朋友献血的事。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看待我们身体里的血的呢?是的,血是非常  相似文献   

18.
王宜振的诗歌《秋天》: 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秋天在田野里打滚,/秋天在小路上奔跑;/秋天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稻穗熟,蝉声消,/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相似文献   

19.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尽管体裁上属于小说,但因为带有作家本人成长的深深印记,作品透着如抒情散文般丰富的情感、浓烈的情绪。那么,贯穿《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呢?人教版的配套教参并没有给出答案或提示。  相似文献   

20.
回忆性散文是一种追叙过去的生活,将作者的情感本质清晰地再现出来的文学样式。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从童年视角看阿长,觉得阿长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作者厌烦她、不大佩服她。作者经历几十年的情感积淀后,慢慢理解了阿长,并怀着尊敬、喜爱、感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