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三味书屋”的回忆体现出了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家庭要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要告知儿童从家庭到学校的原因以及学校生活的乐趣及益处,让儿童有一个接受心理。要注意保护、引导儿童的好奇心理和朴素的求知欲望。关心儿童身心健康,提倡开明包容的教育环境、温和科学的教育手段、和谐互敬的师生关系,反对以打骂为主的粗暴教育。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但毕竟孤独.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无人解答;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多有束缚。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文章,大多如投枪、似匕首,充满了战斗性和论辩性。但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却渗透进了另一种信息,“像这样风格闲淡、自然的文章,在鲁迅的作品中并不多见”(厦大人文学院副院长朱水涌语),令我们读来感受到“回眸时看小於菟”的脉脉温情。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这时鲁迅已到厦门大学教书。当时处境艰难的鲁迅为什么写作了这么一篇充满着盎然童趣的作品呢?我们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作者当时的创作心理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析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既往理解之不足.对"百草园"、"三味书屋"意象的象征寓意进行把握,指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对童年成长过程必然经历自然天趣与文化规束两个阶段、二者共同参与塑造生命形象的寓言写照.  相似文献   

6.
一篇章有多种解读方法。鲁迅先生是一个思想型的作家,而且在写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已年满46岁,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型作家,因此,他的作品必然带着成熟的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这样,从研究鲁迅先生的思想出发,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思想解读”,应该是一个新的解读角度。  相似文献   

7.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阅读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体会全文结构的精妙。2.了解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经历,感受童真童趣。3.感受作者对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向往与怀念,准确把握作品主题。二、教学流程师:上节课,我们随着鲁迅先生回到了他小时候玩耍的园子——百草园,同学们想想这座园子有哪些好玩、可玩的呀?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众多学子欣赏品鉴。但文章的主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些教参认为文章旨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本文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解析探讨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许多学者对这篇文章的主题一直存在争议,那么该如何认识这篇文章的主题呢?笔者认为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就要品读作品,认识作品,从文本本身入手进行分析。下面笔者将从本文运用最广泛的表现手法——对比入手,来谈谈对本文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回忆性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其清新、朴实的风格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的喜爱,因此也成了中学语教材中的传统名篇。长期以来,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我一直都把这篇充满童趣的美解读为“思想革命战士”鲁迅投向封建教育体制的一把匕首。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当我从课堂上的聆听转变成讲述,在重读这篇美时我惊讶地发现,鲁迅唤起我深深共鸣的却是:童年时期那无忧无虑、生趣盎然的成长乐园对我们在现实重压下,疲惫不堪的心灵的抚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魏雪枫 《教师》2014,(2):127-12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是历来初中语文课堂中必学的传统篇目之一。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对本文主题方面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周延龙 《考试周刊》2012,(72):36-36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段特别令人向往的幸福时光,那里充满幻想,也充满快乐。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因为我们要长大,成长为一个大人。那么,当我们回忆童年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会告诉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14.
本是作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问题在不断推进,但当今的教育在追求改革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鲁迅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部分内容对当今教育颇多启示: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拥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格,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需要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学习特点的正确认知以及对教育目的与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时,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用‘再见’、‘别了’,而偏要用一个德词汇‘Ade’呢?”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相似文献   

17.
18.
立足文本中关键字词选定散文教学内容,合理解读文本,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是语文教师解读散文的抓手和愿景.文章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从“乐”字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从美好回忆中找到精神寄托的情感,通过关键字的解读选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关于怎样针对中学生特定的身份来进行多维的阅读训练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传统阅读教学中关于“主题思想”的提取仍然是整个语文阅读中的重点。作为文本意义解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诠释,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笔者以为.中学语文阅读的篇目,无一不是经过了长期淘汰、筛选和检验而来,从接受理论来说,它们的主题阐释注定呈现出一种历时态下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对这些经典作品的阅读.应该在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环境中进行;从而让文章的主题得到充分的、多角度的开掘。同时对这种多元解读的本身也应采取开放的眼光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性判断。  相似文献   

20.
(课前,配乐循环播放一组童趣图片。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一张张洋溢着童真童趣的图片,不经意间,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自己的童年。童年啊,犹如一幅五彩的画卷,飘过我们凝眸的双眼;童年,又如一曲优美的旋律,缠绵于我们多情的耳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生花妙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