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12日,经过“马拉松”谈判之后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终于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两个月后,邓小平访问日本,并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批准书互换仪式。  相似文献   

2.
佛教在日本的地位非常显赫,上层一向参与国家政事,僧人可以出任大僧正、大僧都、大臣禅师等重要官职,因此,有"皇国佛教"之说。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日本政府开始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多次发动对华侵略战争。而且,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政府都将包括佛教在内的日本各  相似文献   

3.
78岁高龄的绪方贞子,从东京来到北京,然后飞往四川、贵州、陕西各地进行考查研究。中日关系的改善,倚仗这种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曾为中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打造了双赢的中日经济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本结束对华0DA应当可以理解。但是,试图唱衰ODA或利用其施压,只能让本已冷却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日本朝野都在说:现在根本不是美日同盟,而是日本面对美中同盟。而且现在中国比日本有钱,手上有大量美国国债,这样的美国已经不是日本的同路人  相似文献   

6.
2008年年初,关于“毒水饺”事件,中日两国媒体又是各唱各的调,此事甚至引发了其它众多的输日食品处于停滞状态。胡锦涛主席在5月初的访日谈话中还特别重申,饺子事件一定要继续调查,究明真相。双方媒体后续对此事件报道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对问题的解决有着关键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旭 《新闻爱好者》2011,(12):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8.
吴赛华 《新闻爱好者》2011,(24):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①,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9.
演出还没有开始.结局已经注定。小泉纯一郎力挺的接班人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因为在日本自民党内人气高涨.同时缺乏强有力对手的挑战.使得9月20日的自民党总裁竞选成为他一个人的秀场。日本的安倍晋三时代.其实已经提前到来。 在经济上缺乏作为的安倍.也许不会给势头依然强劲的中日经济关系带来大的影响。但在政治理念上.安倍过往在历史和外交问题上表现出的强硬姿态.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日本的邻国有理由希望得到对他更多的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诞生于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汉报》(1896-1900)是日本在华第一家舆论机关,针对当时中国人厌日人极甚的对日态度,它在制造唇亡齿寒的中日关系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本文主要以现存《汉报》原件为史料,分析该报关于中日关系的报道及论调,揭示该报在中日睦邻论、师日论和联日抗欧论这一整套动听说辞背后所包藏的真实意图及其舆论诱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3月1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一行七人抵达平壤,这是自2003年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后,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首次踏上朝鲜的土地。虽然此访没有达成任何具体协议,而且无缘得见金桂冠,巴拉迪还是高调评价朝鲜之行“非常有用”。3月16日,与巴拉迪一同访朝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官员、此次访问的  相似文献   

12.
刘征  金琳 《湖北档案》2005,(7):45-46
1939年由“集纳出版社”出版由“新知书店”总经售的一本薄薄的书,书名叫《一个日本士兵的阵中日记》,它实际上是翻印了由侵华日军自己所写的一本真实的日记,当时定价为一角八分。  相似文献   

13.
电影《阿凡达》在全球热映,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电影进行解读。电影中,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土著纳美人进行的无疑是一场侵略战争。为了阻止侵略战争,杰克等人类中的一小部分站到了被侵略者纳美人的一边,与自己昔日的战友展开殊死搏斗。电影中“侵略与反侵略”的要素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在文学上的联系十分密切,彼此都给予了对方很深的影响。我国文学史上的文风、思想体制、作品等都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日本最早的汉文诗集《怀风藻》、《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等等都深受中国六朝到唐初骈俪文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5):67-75
我国第一部外国新闻事业著作为何,其诞生背景、成书过程、内容特色及后续影响如何,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梳理。基于对史料的考论,本文认为1918年6月由包天笑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考察日本新闻记略》是中国第一部外国新闻事业著作。作为第一次团体考察外国新闻的直接产物,该书最早对日本新闻事业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著述。其写作富于特色,在图文并茂、资料翔实的基础上,注重编纂和著述相结合,于新闻之"术"的观察中寄寓新闻之"学"的理论思考,尤为突出的是由日及中、比较立论的对照视野,开创了外国新闻事业著作书写的基本范式。《考察日本新闻记略》不仅是近代中日新闻交流史上的宝贵见证,而且对《新闻学》、《中国报学史》两部奠基性的新闻学(史)专著产生过直接影响,是中国新闻学史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1727年,俄国政府首次派遣留学生作为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成员到北京学习满汉文字,揭开了近代欧洲国家留学中国的序幕.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俄国政府对传教士团职能进行了调整,决定从1864年起不再派遣随团学生.在这130余年间,俄国来华学生络绎不绝.对这些俄国留学生来华的背景与动机进行研究,分析其教学和管理诸方面的特点,考察其返回俄国后的活动,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清代中俄文化关系①.  相似文献   

17.
在中日"满洲交涉"中,《顺天时报》不惜牺牲多年来因"呼吁立宪改革"积攒的声誉,想方设法为日本辩解;并且针对清朝上下国民心理,展开"理"与"势"的分析,诱导、迫使国人让步。这是日本民间团体的在华报纸,首次在中日两国的冲突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言论策略影响了后来日本侵华时期的在华媒体。  相似文献   

18.
正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台湾及附属岛屿的一度割让,是国人的切齿之痛。甲午战争尤其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由来已久的侵略扩张和野蛮残忍的本性。那么,120年前的日本是怎样蓄意发动甲午战争的?日本侵略者是如何大肆屠杀中国无辜百姓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是如何出笼的?台湾军民又是怎样浴血抗击日本侵占的?号称世界八强的北洋舰队为什么打不过无缘前十的日本联合舰队?或可在清宫留存的甲午战  相似文献   

19.
日本《广告科学》作为日本广告学会的会刊,收录了每年广告学会会员重要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及各类广告文献,是反映日本广告学研究学术进展的重要平台。本文对《广告科学》杂志1975-2009年刊载的学术成果进行量化分析,探讨日本广告学研究的学科视角、理论范式、主题类别、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演变与特点,以期对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严绍璗海外访书志》的特点:一、本书所有的内容都是在到日本的有关藏书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二、本书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古文献学功底;三、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晶;四,本书在论述近现代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文献典籍的掠夺时,采取了难能可贵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本书乃雅俗共赏之作,不但对专业读者十分有用,而且对一般读者亦颇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