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信笃 《教书育人》2002,(10):24-25
画家作画巧妙布白,给欣赏者以遐想的空间;音乐家演奏特意停顿,听众细品绝佳境界;教师上课在细针密线处留有余地,会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恰到好处的“空白”,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教学内容上的“空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适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这种省略的艺术,学生会得到更多,特别是在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养成上收获更大。其方法有:1.“反弹琵琶”法教材的体系,一般按事物的起因,时间的先后,结局的情况来叙述,教学中若总按这一体系平铺直叙,难免会出现枯…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中留出一定的时空,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发现探索、联想驰骋、休息调整,能达到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境界,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无景胜有景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艺术是多种多样的,采用哪种教学艺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形式可谓千姿百态、色彩纷呈。我以为语文教学过程不可忽略提问的“空白艺术” ,即在教学过程中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 ,让他们做教学时空的“统治者” ,而非做“奴隶” ,亦即惯常意义上所说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优化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一门精湛的教学艺术。既然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 ,不能“填鸭” ,那么师生间的共同活动应该是课堂的主旋律 ,提问则成为构筑课堂教学大厦的框架。教育学认为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提问学生 ,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 ,…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曾给白石老人出过一道画题;“蛙声十里出山泉。”蹩脚的画家也许会画上成群的蛤蟆对天长鸣,但白石老人却别出心裁,只在大片纸面上点染了一群小蝌蚪,象是从长流的山泉中冲游而出,使人仿佛听到阵阵蛙鸣伴着淙淙的水声从远而来。寥寥几笔,境界全出。如果不是在画面留下一大片空白,又如何给人以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并使人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呢?  相似文献   

6.
有幅国画,栩栩如生地画了一个人牵着条毛驴过桥,桥下水流湍急,小毛驴似乎害怕了,使劲地扭着头不肯上桥,牵驴人用力拉着。人与驴之间虽没画缰绳,但从那维妙维肖的动作姿态上使你感到缰绳的存在。这幅题为《川上图》的珍品出自明代大画家唐伯虎之手。据传,《川上图》在画店拍卖时被识货者看中,以一百两银子高价定购,约定第二天来取画。画店老板喜出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及时恰当地设置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觉“内化”的内涵、时问、过程的方法和技巧,称之为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是一种行之有效并被广泛采纳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巧妙地应用“空白”艺术,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科学思维方式的练就、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效能,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画家在作画时,不把整个画面画满,而是虛设了许多空景,但给人的都是丰满的画画,这种虚处传神的手法就叫空白。从艺术构思看,画面上的物象由于集中在一个边角,所以空间感非常突出,能给人以咫尺千里的气势。比如:《寒江独钓图》,作者只在画之中间画几笔作水,却使人觉得整幅皆水,极尽浩淼之壮观;而那孤舟  相似文献   

9.
画家常常运用“空白艺术”使画卷锦上添花。所谓“空白”是指画面空着、没有图画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为何冠以“艺术”之美称?因为空着的部分可以起到“无形胜有形”的作用,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由此,使人联想到  相似文献   

10.
陈大琴 《早期教育》2004,(12):39-39
中国画讲究"空白"艺术,强调的是"卷有尽而意无穷".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自由表达的"空白".笔者曾看过一次中班科学活动<沉浮>,虽然活动的内容比较平常,但执教者却较好地运用了"空白"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1.
张珍娟 《班主任》2002,(4):22-23
国画艺术中有一种“以白当黑”的审美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虽如此,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空白”?什么是艺术空白”? “空白”本来即是模糊的概念。现实生活中,“空白”就是指物体内部或外部不被物体所占有的物理空间。这种空间的存在不仅仅具有物理意义,而且具有精神意义。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譬如一室之内,人之所游焉息焉者,皆空处也。若窒而塞之,虽金玉满堂,而无安放此身处,又安见富贵之乐耶?故钟不空则哑矣,耳不空则聋矣!”袁氏的理论在于强调“空间”的存在对物体本身和精神的必要性;在于强调客观事物之间或客观事物本身应该具备某种必需的物理“空白”(间隙或停顿)。不是么?  相似文献   

13.
商文冕 《山东教育》2004,(11):49-49
赵开华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我国,有一种普遍的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他指出,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而且在恰当的地方有  相似文献   

14.
梁旭 《物理教师》2001,22(7):10-12
从审美角度讲,教师有节制的讲解会造成空白,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本文对物理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所谓班级管理的“空白”艺术,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出时间与空间的空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她们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舞台上自主地去完成任务,在积极参与中开展自我教育,在相互协作中提高能力的一种班级管理方法。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自主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它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艺术有着“虚”和“实”两个方面。虚和实是互为依存,相反相成的。艺术中的“虚”,就是相对于艺术实象的“空白”。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而这些,其实就是“虚”,就是“空白”。中国诗论超越莱辛“接近顶点”理论的艺术探索,可以称之为“序曲即尾声”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有位丹青高手,每每为花鸟传神,替山水留韵,总能恰到好处地留些空白,这一"留"给人以诗的想象、弦的余音,令人浮想联翩,神游万千. "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满满当当未必是艺术,简简单单方为境界,其实不仅是绘画,书法家运笔,那似断似续的笔迹,往往给人留下了涵泳回味的空间.一切艺术(无论书法、绘画、还是戏剧、建筑)的表现手法都讲究虚实相映、形神兼备,都追求"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空灵境界,写作当然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赵凯华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 :“在我国 ,有一种普遍的提法 :作为一名好教师 ,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 ,把所教的内容都讲透’ ,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 ,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他指出 ,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 ,在物理教学中 ,要及时恰当地在时间、空间上留下一块“空白” ,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教育是一项特殊的艺术。教师如果能把这种“空白艺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上去给学生留出想象、思考的余地 ,不讲透、讲深 ,而且在适当的地方有意留下一些暂时的空白 ,设置一些缺陷地带 ,促使学生产生一…  相似文献   

20.
空白是书画艺术酌一种表现手法。一幅字画如果一点空隙不留,成不了好的艺术品,我国的书画艺术非常讲究留有余地,以求整幅作品的和谐别致,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