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女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男生相比,她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一方面,她们受传统民族文化的束缚,背着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智女愚、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的包袱,另一方面在现代生活中,面临如何挣脱各种羁绊,跻身于生存空间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她们内心的各种冲突、矛盾和失衡可能比男生更为复杂、强烈和隐蔽,加之女性对于压力更加敏感等自身心理特点,如不及时疏导,势必会影响她们身体、心理健康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扩招,使在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其中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不断扩大。而女大学生在女性群体中是极富个性的一类,位于女性群体的较高层次上,与男生相比,她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和机遇。一方面,她们受传统民族文化及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的束缚,背负着男尊女卑的沉重包袱;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她们同样跻身于生存空间的竞争和拼搏。她们内心的各种冲突、矛盾和失衡可能比男生更为复杂、强烈和隐蔽。因此,了解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以自我职业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价值观所主导的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合整体,是贯穿人的素质各部分主观能动地在自身职业道路上取得持续的、长远的发展的内部根据。职业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成才观以及价值观的基础和核心。女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和机遇,其内心的各种冲突、矛盾和失衡往往比男生更为复杂、强烈和隐蔽。所以必须准确把握女大学生职业心理的特点和规律,为女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指导和教育,以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4.
刘洁 《现代企业教育》2010,(10):209-210
随着各高校扩招,女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贫困女大学生因为自身经济困难的原因,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她们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方式,以使贫困生女大学生的心理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使她们能够健康成长、成才,更好的帮助她们圆满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5.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更容易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压力,这与女大学生的性别心理和其所面临的特殊压力密切相关.心理防御机制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女大学生使用积极的防御方式,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和精神修养的群体,她们是女性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作为这样一个独特的群体,她们的素质优劣,直接关系着家庭生活的质量,也关系着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由于与男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在恋爱交友、求职择业、心理健康等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与之相关联的自爱的研  相似文献   

7.
贫困女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她们进行家庭经济状况与消费现状、学习现状、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恋爱观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强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其心理健康档案,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贫困观,重视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贫困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尤其在内蒙古各高校里面。据一份权威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2010年上半年在册学生365896人,其中少数民族女大学生60026人,占16.41%。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独特的生存环境、民族性格、文化信仰、生活习惯等原因,在以汉族为主体的普通高校里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而研究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以帮助她们快速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就业前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目的:了解当前女大学生在就业前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康奈尔健康问卷(CMI)以及就业紧张量表,对17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就业前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且差异显著;女大学生的人格因素、心理健康状况与就业紧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结论:面临就业紧张的女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受到障碍或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从挫折的概念可知,挫折产生的原因是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正确合理的需要,但客观环境不理想;(二)需求过高,不合理。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挫折产生的原因基本属于前者。在实际生活中,女大学生产生挫折的现象很普遍,给她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增强女大学生对挫折的调适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一)女大学生面临挫折的可能性高于男生。1、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冲突,使女大学生比男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瑜伽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进行瑜伽练习的76名女大学生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瑜伽练习可以有效缓解女大学生各种不同程度的紧张与压力,提高她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为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大环境,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思想文化意识激烈碰撞,当代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受到强烈的冲击,心理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低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她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低年级女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有很多与高中生相似的心理特点。本文分析了低年级女大学生出现心理不适的原因,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层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当代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理想与现实、人际交往障碍与强烈交往意愿、成就动机与传统角色期望等诸多冲突,严重影响她们的成才和未来生活。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实现角色和谐;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结合,共同推动女大学生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开设“女性学堂”,在“差别教育”中实现女大学生价值取向和谐化,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女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与社会越来越密切的接触对当今女大学生而言是利弊共存,既为她们了解社会,丰富社会经验提供了广阔空间,又给她们的身心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一些隐患。本文从生理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安全防护教育等四方面提出了高校应加强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面临毕业的女大学生进行关于就业歧视的调查,了解她们遇到的问题,分析各种就业歧视现象、数据背后隐藏的原因,并进行相关对策如法律、保障机制、文化、媒体、家庭、个人的分析和研究。为了保持客观性,调查中加入了男大学生的情况反映。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的就业往往会处于弱势。由于社会观念、就业歧视、自身弱点等原因,她们在就业时往往会遇到更大的障碍,影响她们顺利地择业。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法律、政策方面的保障,同时也需要女大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自强自爱,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微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6):102-106
以独立学院和普通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成熟度和冲动性紧张因子上差异显著;男、女大学生,文、理科,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总体差异都不显著;女大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成熟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在疑心与妄想上的均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但自我控制能力上的均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应关注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 0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均分为(77.35±10.79),其中,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总分均低于国民男性、女性;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学校角色和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具有群体差异,参加过心理类课程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显著高于未参加过的大学生(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地区、城市类型、学校角色和是否参加心理学类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产生影响(P<0.05)。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待加强,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对男生、高年级学生、西部地区学生、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体育专业等学生、未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普通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干预,积极开展心理学类课程等,可提高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给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她们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力图根据女大学生心理的特点,找到切实可行的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女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性态度、性健康是女大学生自身生理与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证,不仅能为她们将来正常投入到社会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去作好准备,同时也能为更好地繁衍和养育后代、推动整个社会稳定发展、促进人际和谐进步奠定基础。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性教育并不系统规范,也没有针对男女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作出相应调整,女大学生性教育还处于零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