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学生通过在阅读中自寻问题,自提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主体作用得以发充发挥。如何让小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学会提问题,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对此,我想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吉雪莲 《天津教育》2020,(13):101-1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快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小学当中出现了一种不好的现象,而且数量呈上升的趋势,那就是小学生越来越不愿意自己动脑筋想问题,而是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辅导书和老师的讲解,最后依靠死记硬背在测验中蒙混过关。尤其是在语文教学当中,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针对此状况,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指引学生,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学习,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国家根本,关系着民族的繁荣富强。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基础性学科,是与人沟通交际的桥梁,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及加深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语文教育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语文素养的提高及精神世界的拓展。然而从我国语文教学现状看,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尚存在多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在于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完全忽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学习。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教学现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艳丽 《考试周刊》2014,(21):43-43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这两个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应当采用多样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专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求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并授之以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养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多角度出发,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与同行共塾。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愿望;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地学习。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树立问题意识。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要求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倪广林 《文教资料》2007,(35):145-146
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门艺术 ,所谓“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其实质在于一个“活”字。吕淑湘先生指出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 ,只有“活”才是各种教学法的前提 ,只有“活”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活”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活”堪称语文教学的精髓。那么 ,怎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活”起来 ,我认为 :激情——“活”的前奏语文教学是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统一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然而 ,在语文教学中 ,人们往往只重前者而忽略后者 ,致使语文课枯…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不断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主动问、敢问、会问和善问,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启思激疑是一种新型的有效课堂机制,它是在教师引导点拨下,学生从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特点方面去思考,去激活疑问,激发推想,预测,边读边思,由思促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儿童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训练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徐纪涛 《江西教育》2001,(12):24-24
一、集思广益,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相应地采用评论、研讨、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去学习课文,去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所长,凭借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积累,去联想、分析、概括,然后把获得的新知识,纳入已知系统中,使原有的知识面不断扩大;而自己掌握得比较熟练的知识,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又能获得新的理解和升华。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对此文的主人公问题,我实行了“开放政策”,让学生在“开放”中七嘴八舌去讨论、去探…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根源。唯有让学生产生疑问,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与学习相关的知识,深化知识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让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也能够提出有效问题,从而使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获得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早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的。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因此,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何永平 《学周刊C版》2020,(10):119-120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根源。唯有让学生产生疑问,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与学习相关的知识,深化知识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让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也能够提出有效问题,从而使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获得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一直是现代教育所关注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使得小学语文进入了一个"高消耗、重负担、低质  相似文献   

19.
20.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素质的提高,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