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2.
《学周刊C版》2017,(12):171-17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基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内容,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传授学生预习方法,鼓励学生带着疑问预习,让学生感受预习带来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一、转变思想,重视预习1.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陈建芳 《成才之路》2010,(34):59-5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有价值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调查证明,课前预习效果好,课上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自然会很强烈。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学习效果往往比不预习的好,而且差异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张琼 《时代教育》2012,(12):133+15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我学习。有许多老师在小学阶段并不重视课前预习,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想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数学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个体独立的一种探索活动,是一种学习前的心理准备过程,通过预习让学生自己摸索出学习的路径,积累自学的好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让课堂教学焕发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和冲动,就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带着问题去听课。那么,问题从何而来呢?我认为预习是发现问题的主渠道,是听好一堂课的基础。如果学生课前不预习,  相似文献   

8.
从引领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上热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三个方面,谈了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进人数学课堂,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预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怎样看待预习?数学教学需要怎样的预习?  相似文献   

10.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而预习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并能引领学生自主地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叶圣陶先生指出:"书是教不完的,……更不能永远教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提高数学预习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认真预习。学生课前如果没有预习,听课就显得被动。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力求预习有道,让学生有备而学。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一、培养预习与复习的习惯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  相似文献   

13.
陆菲 《教书育人》2014,(3):55-55
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预习就让学生提前知道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上课时就没有悬念,学生就没有好奇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并非如此,数学的课前预习很有必要。通过课前学生自己的先预习,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明白之处,在新授学习时就可以带着疑惑、带着想法去听讲,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发展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应抓实预习指导活动,以此引发学生调用自身的经验参与学习,还要关注数学阅读、数学实践操作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去探索数学奥秘,从而让学习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个体独立自主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能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让数学课堂更精彩。那么,如何在学生预习后,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课堂中学习呢?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要领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在教学过程中,抓好预习、学习和复习三个环节,尤其是预习环节是相当重要的。有实效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习新课的兴趣,有利于集中精力解决新课的重点和弄不懂的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也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失,  相似文献   

18.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有效预习。有效预习需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生发展特点设计,以指导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万华 《考试周刊》2013,(35):89-90
在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连接教与学的重要桥梁,设计合理的数学课前预习方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本文就农村小学生教学预习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本文论述了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