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铁 《电大理工》2015,(1):56-57
做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衔接工作,对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城建学院为例进行了阐述。首先要正确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办能力,要以学生为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其次要明确"两课"衔接对高职就业的影响;最后,"两课"的衔接既要注重教师的衔接,又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较快,但只注重对工科基本理论的培养,而没有把适合本专业不同知识模块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效地衔接。文章从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入手,重点探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衔接,为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发展提供实践性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北京农学院基础教学部为例,对农业院校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必要性和结合方式进行探析,指出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要通过编著适合农业院校的精品教材,教学内容上与专业课结合,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跨专业联合指导学生,建立相互渗透的考核体系等方式。  相似文献   

4.
指出轻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不利的,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了公共基础课对专业课的支撑作用,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晓静  邓珍 《广西教育》2023,(12):103-106
本文以小学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探究高专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的路径,梳理典型工作任务,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融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及运用办公软件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专门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找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树立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就业市场建设,积极开辟实习就业基地;建立全员参与就业工作责任制;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学历层次七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医药类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滞后于专业课程的改革,没有发挥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为此,医药类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视域下改革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重点。但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还不健全,尚未形成,这严重制约着创新型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本文通过对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试图在新形势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0.
以山区高校——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实例,重点就学生中的重要群体——贫困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力求以政府就业政策为导向,通过学院和贫困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从多方面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升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高校、社会以及学生等主体合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必要的理论为支撑,强化技能操作,渗透职业素质教育将会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应对能力.其切入点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构建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知识、能力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逢春 《职业技术》2011,(12):51-52
本文主要探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文秘专业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衔接问题并做简要分析。本文通过对文秘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意义,文秘专业实习的要求,理论知识在实习过程中的运用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如何做好文秘专业实训与就业的衔接。同时,通过研究文秘专业毕业生校企合作中实训与就业的衔接问题,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如何让文秘专业的同学更好地做到实训与就业的无缝衔接,也推进E&T课程的不断创新和改进,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徐岩  吕久燕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26-27,30
高职学生学习成效评价考核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应从理念、机制、内容、方法等几个角度切入,紧紧围绕就业导向,能力主线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科特点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定位的调整,涌现出了一批新型的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就是其中之一。本课题组通过对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新设立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基础课与职业专项技能课课程现状的分析与实践,围绕现有两大类课程彼此孤立、衔接较差的状况,提出如何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授课方法、技能整合四个方面有效衔接专业基础课与职业专项技能课,为提高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日益暴露不足.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实现信息教学与各门课程的结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建立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章以电子产品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为依托,对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就业环境的剧变导致高职生面临新的就业困难和挑战。高职院校必须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的就业服务体系。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发挥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明确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并搭建了就业服务平台,构建了就业服务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学生对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重视程度有天壤之别,如何缩短这个距离,文章从实践的角度,以纪实的手法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昭通学院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地方社会需求、毕业生选择职业的单一以及就业能力不足.其中就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是昭通学院外语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在探究昭通学院外语类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构成的基础上,以自制问卷形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促进昭通学院外语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是学生能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此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十分重要,面对内涵丰富的就业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尤其重要。首先要准确把握就业能力的内涵和特点,其次是要设计出一套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分析样本进行试评检验,为完善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