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稚圭《北山移》中的“周子”其实就是周颐。佛道之争的矛盾冲突使孔稚圭有了写作此的动机,但是其道学的家学渊源使得这位身浴老庄玄风的仕途中人在写作倾向上有了极为独特的风格,这就是道家普遍的“遗貌取神”的学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就人物设置而言,也很精当,令人惊叹。 它一共写了十一个人物。在仅有五千多字的篇幅里,写了这么多人,可谓不少。然而又不能说多,因为人人都有存在的权利,个个都有重要的作用。 华老栓是主要人物,写他当然是不可缺少的。夏瑜也是主要人物,写他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3.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其赋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然而他的檄移这类应用文 ,人们很少对此作深入研究。本文试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并着重分析司马相如的檄移文特色 ,以帮助大家加深对他的这种文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正>《说文》七篇下宀“部:“家,居也,从宀瑕省声.”对许慎的说解,自元代以来异说纷坛.周伯琦认为“家”乃“豕居“,最先与许氏左论.其后翟云升以“家”为“从豕,豕亦声“;钮树玉以“家”为“从彖省声’,逞私见而修改许说.龚橙则认为“家”本为“(?)下坐犬”,批评许氏”误说从宀瑕田省声”.叶启勋则洁责许氏:“以造字之先后论,家当在先,瑕当在后.岂有先造之字从后造之字得声之理?“即以崇许宗许名世的《说文》大家段玉裁也不无遗憾地认为:“此字(即“字”——引者)为一大疑案.瑕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已.从表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瑕省耶?何以不言瑕声而迂回至此耶?窃谓此纂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字义之转移多如此……且曲为之说,是千虑之一失也.“诟议甚多,兹不悉引.  相似文献   

5.
《再见了,亲人》这篇抒情散文,写了第一批回国的志愿军战士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着重写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感情,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读来十分感人。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一课,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时应注意抓住四个要点: 一、把握课文内容,确立语气基调。 关键是把握典型事例,只有把典型事例理解透彻了,才能正确地抒发感情。如第一段要抓住大娘为志愿军送打糕而昏倒和救护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的典型事例来抒发感情。第二段应抓住小金花为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而失去妈妈。第三段应抓住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去双腿来抒发感情,这些是课文朗读语气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移文又称“移”或“移书”,萌芽于春秋时期.先秦时期移文创作数量不多,主要有平行文和下行文两类,行文格式较为灵活,多以叙述为主,以规劝、告诫为目的.王孙骆的《移记公孙圣》是此时期移文作品的典范,对后世移文文体名称命名方式、行文关系、创作格式及文体功用等方面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东大寺讽诵文稿》,大体是佛教法会读诵的愿文、表白和教化文,以及法筵讲话的讲稿和札记。内容和写法袭用中国愿文,且用字也反映了敦煌写本的特点,堪称敦煌愿文的域外姊妹篇。在日本,关于它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日语训读方面。敦煌写本研究的成果,为准确解读提供了有力手段,而将敦煌写本的研究扩展到东亚写本的研究,将会使敦煌学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交流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等师范学校应该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良好师德,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精神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健康体魄的小学教师。”这个培养目标对中师学生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其中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精神和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应是最基本的两条。但是,中师学生的现状如何呢?从下面两组数字可以窥见其一斑。1986年12月安徽某师范对本校在校的604名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书面调查,在专业思想方面的结果是:正确率40.1%,  相似文献   

9.
多写侧议     
要写好作文 ,必须多多练习。但是 ,能够自觉地经常练练笔的同学并不多 ,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识上有误区。这误区主要有两个 ,下面分别说一说。一是片面理解“作文就是说话”。的确“作文就是说话”。马克思早就说过的 ,“你怎么说就怎么写 ,怎么写就怎么说 ,在小学时老师就这样教导我们。”在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提倡白话文也讲过不少类似的话。如钱玄同说 :“我们的话怎样说 ,我们的文章就该怎样做。”胡适说 :写文章要“有什么话 ,说什么话 ;话怎么说 ,就怎么写。”鲁迅也强调写文章要“用活着的白话 ,将自…  相似文献   

10.
南朝檄文、移文数量不多,二者性质相似又有区别。就功能而言,檄文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移文还可用于朝臣围绕国事而展开的讨论,重在阐明自身旨意,以达晓喻对方之目的,就适用对象看,檄文常针对违逆之人而作,移文则用于政见初异而终同之人。南朝檄移文以俪体行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反北山嘲潘音达人知进退,曲士岂同谋。尽使藏身去,谁当为国忧?烟霞成痼癖,声价藉巢由。虎啸雄心在,胡为鹤唳愁。【诗律】平起不入韵式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按:"达""国""藉",为入声字。  相似文献   

12.
13.
贵刊1995年第七期《议小学数学题中的代数解法》一文,作者从四方面例说了:“用代数方法解题,不仅思路清晰,方法灵巧,步骤简明,而且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极为有利。”读后颇受教益。但作者在涉及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忽视了整数和数位上数码的相互关系,整数表示格式的特殊性,以致出  相似文献   

14.
[原文]新城游北山记① 宋·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②。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④。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⑤;堕石井⑥,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虫元)⑦。其上有鸟,黑如鸲鹆⑧,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⑨。稍西,一峰高绝,有  相似文献   

15.
请你移动图中的二根火柴,使它组成一个著名文学家名。  相似文献   

16.
《北山录》是我国佛教史上一部颇具影响的文献典籍,著者释神清为唐代著名的义学高僧。本文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勾稽相关的传世文献,对神清一生的行事、所著《北山录》的版本流传及其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出师一表真名世”,这是诗人陆游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赞扬。其实诸葛亮写此表时,何尝想到“名世”。《出师表》的名于世,应该是后来的事。在诸葛亮自己,当时他心目中的读者只有一人.就是他的少主划禅。从这个特定的语境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何以一篇“出师”之“表”,对出师本身只用了很少的几句话匆匆提及.却用很多的篇幅对这位少主谆谆教诲.又用不少篇幅诉说自己受先帝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的心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马致远《汉宫秋》的重新解读,阐述该剧在创设“昭君和番”的历史背景,塑造崭新的人物形象以及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卓越见解与宝贵贡献,从而进一步认识这部剧作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与北宋宰相陈尧佐,因潮州治理鳄鱼患而各作一篇文章。韩愈著《鳄鱼文》,陈尧佐著《戮鳄鱼文》。这两篇文章在写作背景、体裁、题材、结构、写作手法、影响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本文拟从这六个方面一一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一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的“神思”,我们看到有几种不同解释,有的认为“神思”是指创作的想象活动;有的认为“神思”就是艺术构思;有的则认为“神思”即是形象思维。以上种种说法含意基本相近,都表述了《神思》篇的某一内容。但是能否用“想象”“构思”或“形象思维”等概念来概括“神思”的基本意义呢?恐怕不能。虽然《神思》篇不少地方都讲到创作的想象活动,如“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宝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几句话,就很具体地描绘了想象活动的情状,不过谈想象只是“神思”篇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创作离不开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