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残雪与卡夫卡以其相近的创作风格受到国内外研究界的关注.一位是西方荒诞大师,一位是中国当代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二人都具有鲜明的可比性,且在作品中都不自觉地向荒诞美学靠拢,但在其荒诞性的外表下又隐含差异. 本文将立足荒诞,审视二人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在配方非理性哲学思潮影响下诞生的。西方哲学叛逆者的逆向思维,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现代主义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创作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真善美主题的进而覆。因而,对“恶”的审视与展现就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母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西门庆在性、金钱及权势方面的独特性,梳理出了其价值意义。文章认为西门庆对于传统社会道德是一 个反动。这个反动因其一定程度上的趋新而具时代意义;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这一艺术形象的腐朽性而持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历史、文学史发展的交汇处,总有一些跨时代的人物处于新旧思想的交锋中,20世纪英国作家劳伦斯就是这样一位人,他的创作既根植地传统现实主义,又汲取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精髓,价值取向呈现为传统力量与现代力量形成的合力,这种合力走势又表现在他对人的生命本能的大胆张扬上,有人把劳伦斯不加分析地列入现代主义作家中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5.
校园舞蹈是在校园中诞生的、表现校园情感生活的全新舞蹈表现形式,具有审美价值、教化价值、文化价值、观赏价值,遵守学生性、时代性、民族性的艺术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6.
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王小波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王小波对卡尔维诺的作品爱不释手,他的小说创作中随处可见卡尔维诺的创作踪影.他们的小说创作在故事内容的设置、叙事技法的安排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三个方面都有很多异同.正是他们小说创作的异同,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学创作的动力,古今中外文艺创作者和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观点,其中如下两种观点最有价值:一种认为文学创作的动力是不平则鸣,一种认为文学就是白日梦。关于这两种观点,文艺理论家们已经分析评论得够多了,但过去主要谈的是两者之异,实际上,两者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那就是:两者都认为文学是起源于人类深层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8.
程晓萍 《考试周刊》2014,(77):27-28
中国和日本在很多方面都关联密切,"一衣带水"的邻居中国和日本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对对方的要求或者请求如果不想执行或者执行不了时就需要拒绝对方。这样的拒绝的表达方式,中国和日本都存在。在日本和中国拒绝对方要求和请求的表现方式上,有些不同之处,需要了解和辨明,以便于和日本很顺利、更流畅地交往,减少因文化因素产生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关于中日拒绝表达方式的研究,至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对中国和日本的拒绝表达上的异同的研究还不是十分深入和广泛。本文以对于森山卓郎的关于拒绝的策略方法为基础,论述中日在拒绝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形象的创作,是诗人头脑中的意象和客观现实中的物象相融合并互相激荡升华为诗中的审美意象,进而与审美物象水乳交融生成了超越客观物象,超越主观情意,超越了宇宙、天地、万物、历史、时空的融而为一的诗歌艺术形象,使诗的光晕获得了永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阮瑀和应玚的文质论有相同之处,都肯定了文质并重.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阮瑀重质轻文,应玚重文轻质.两者的文质观表现在创作中,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和西方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心理,造成了中西在审丑观和审丑艺术实践上的明显差异.中国侧重于对丑美并存和对比性关系的认知,往往以丑反衬美,美是艺术表现的终极目的,而丑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西方则不仅将艺术创造中的审丑视为能引起快感的观照生活与求知的过程,而且发展到把丑看作社会现实与心灵现实更真实的本质的显现形式,其审丑艺术的表现显得更为直接和普遍.  相似文献   

12.
无论在汉语还是在日语的对话过程中都避免用"死"这个字眼,这是两种语言的礼貌说法。在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场合,代替"死"字用怎样的间接表达呢?二者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呢?文章首先对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间接表达进行考察,通过对比日语和汉语中"死"的间接表达的异同,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死"的间接表达。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人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哲学观念、价值标准以及风俗习惯等,从而直接影响到自身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对特定思想观念、语言词汇甚至是事物对象的理解,在跨文化语境中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进行翻译活动成为诸多人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笔者从选择翻译标准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方翻译中的异同点以及产生根源,并提出了可行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对当前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汉代对《诗经》的研究继承了先秦研究《诗经》的成果,同时也注入了汉儒对于《诗经》的独特思想和汉代的时代特色。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出土,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先秦与汉代在说《诗》态度、对《诗经》社会作用认识、对《诗经》政治作用认识、对《诗经》历史性认识等各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而词义模糊则是语言模糊性中最突出的方面。论文分析了汉维语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表达方式、词义模糊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指出汉维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现象是人类思维模糊性的共性的体现,而其差异则是汉维文化差异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人类思维遵循着共同的规律,但中西的思维方式又各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中庸重整体重直觉重求同,而西方则尚竞争重个人重逻辑。只有认真比较二者的不同,才能发现它们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促进它们进一步交流,有机结合为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直接关系着双方间的沟通交流.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基于双方文化背景不同、地域文化不同以及风俗习惯不同等,导致在英语翻译中存在很大的偏差,在影响双方文化交流的同时,还直接影响着英语的翻译质量.在此,本文针对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影响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8.
张震  江林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5):66-68,88
家族企业的繁衍,在东西方各有其伦理动因,分属不同的文化。其伦理动因在家族企业的存在、发展之中,无论是作用的范围还是作用的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在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现代价值的探讨中,涉及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之比较就在所难免。不能以“叛离家庭”(或“以家为本”)与否,作为衡量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差异的唯一标准和作为是否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的判别标准。以“家为本位”特征的作为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繁衍主要伦理动因的儒家家族主义,并不一定就不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而只具有否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要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以实现跨文化交际为着眼点,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形成系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是两个紧密相联的社会形态,二者在指导思想、国体、历史使命、经济结构等众多方面极为相似,但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社会性质、主要矛盾、政权阶级基础、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