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庐隐在《海滨故人》、《象牙戒指》等小说中流露出强烈的感伤情调和求索意趣。她常常借助于对爱情、对人生意义、对人的价值等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痛苦展示,鲜明昭示对感伤情调的偏爱和文本上的自觉追求。那感伤的情调,有着哀切的美感,而日记、书信体的形式选择、以及对古典诗词景物、意境的化用,也使其小说的感伤情调更浓重。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审美选择,受主体和客体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个人经历、心理素质在其审美选择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庐隐的小说创作既纳社会人生于笔端,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又以明显的主体意识融入作品,描写了"五四"一代知识女性的苦闷、挣扎和追求以及她们在爱情婚姻上的种种烦恼与不幸。本文意在从庐隐的生命遭遇、生活经历来揭示其小说创作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3.
庐隐的小说散发着“五四”时代的浓郁气息。由于时代、社会的原因,加之作家本人经历、个性,乃至文学修养、艺术趣味等方面的因素,庐隐的小说以其忧郁的情愫,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曹娜 《天中学刊》2003,18(6):61-62,98
方方小说的悲剧世界,是人生舞台上演出的一幕幕平实的悲剧,充满着平庸、琐碎、重复的现实生活的痛苦。这些悲剧有的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性格弱点而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人类生存环境所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外在环境所与人物内在性格双重原因造成的。作者通过这个悲剧世界,表达了她的责任感,剖析了肩负传统文化重担的知识分子无所适从的尴尬,表现了现代人对功利主义侵扰的困惑和非理性的反抗。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6.
庐隐被茅盾先生誉为“‘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在时代的感召下,她凭借着女性特有的视角和自己率真的性情,以鲜明的创作个性、众多的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主要创作形式是小说。她的小说打上了她的悲惨人生履历的烙印,常常以小人物的凄惨生活和女性对爱情渴求的破灭作为表现内容,蕴含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小说情节往往在对环境和人物心理进行悲剧性刻画中展开,极尽渲染了故事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女作家庐隐在强烈的抒情中形成了自己伤感,悲哀的艺术风格,有人认为是“只知伤感愤懑”,“是表现了她的厌世思想”,笔对此持不同观点,庐隐在伤感,悲哀的外表下包涵了丰富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小说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意蕴这悲剧意蕴中体现着鲜明的民间色彩。汪曾祺的悲剧意蕴并非悲观主义 ,相反是乐观积极的。他的目的主要是对缺失的一种形象凸现 ,以引起人们一同关注悲剧意蕴的深层内涵 ,以期寻到精神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一位充满童真童趣的女作家,然而寂寞,漂泊,充斥着她的一生。正是她自身的不幸命运,使她笔下的人与事也点染了一层悲剧之美。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自始至终用一双敏锐的慧眼关注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和艰辛,她的作品构成了一个个无比深冷而又残酷的悲剧。文章以研究萧红小说的悲剧内涵为中心,从萧红小说悲剧意识的根源,悲剧风格的体现,悲剧意义与价值这三方面来论述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她用凄美而绚丽的彩笔勾勒出一幅幅东北儿女的日常生活图景,其笔下的悲剧人生有肉体的疼痛更有精神的愚昧。她以悲凉的叙述格调贯穿于作品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她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思考。因而她的作品总是散发出一种单纯而深刻的苍凉之美。  相似文献   

11.
庐隐的作品大多是以女性为题材,选择富于感性的切身体会来描写女性经验并以此表达对社会人生的全部思考。其写作是二、三十年代自觉追求女性自身价值又困惑彷徨于世事人生的女性心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写作。  相似文献   

12.
摄政是一种病态的王位继承制度。春秋初年,(鲁)隐公摄政就是(鲁)桓公年幼、鲁国外患重重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畸形产物。(鲁)隐公作为一位有为君主,在摄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和平外交政策,使鲁国摆脱了外患的威胁。但是由于摄政这一制度为宗法制度所不容,隐公摄政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3.
庐隐小说大多从婚恋、家庭等角度来对女性生活及其命运进行书写,表现了纯粹的女性情绪世界。她以女性自身体验及生存境遇为依托,透过病妇独特的心理、感情、思想和欲望,展示了知识女性探究生命底蕴的苦闷与焦虑,以及爱情选择上的知与情的冲突,并借此对自我与社会进行双重探究及解剖。病情叙事既是她的观察视角,也是她的叙述视角,由此,我们看到了庐隐对社会秩序的焦虑与愤怒,她要借病妇形象来揭示女性个体与社会的失调和社会对女性的压抑。  相似文献   

14.
史浩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四明史氏家族的开创者。他有着丰富、独特的政治思想,其文集《鄮峰真隐漫录》是研究他政治思想的重要史料。从文集可以看出史浩的政治思想包括:继承前人并有所深化的仁义思想;来源于现实的"君总大纲,事委臣下"的君道观和"自治为先,以图恢复"的和战思想。他的政治思想或有理论渊源或有极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庐隐早期的小说创作反映了“五四”时代初期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好小说创作的审美个性特点,也为她后期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本文认为庐 隐早期小说的创作展示了“五四”初期青年知识分子在情智冲突下的悲郁心态;开创了以情绪为中心选择色调、协调音韵、组织情节的审美形式;同时体现了虚无主义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对庐隐女性意识的剖析、庐隐与其他现代女作家女性意识的比较分析,旨在证明,中国女性写作在它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一种双声语境的尴尬之中,具有不可避免的内在冲突性。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上,本作认为:就中国现代女性写作而言,庐隐的创作具有拓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享有“太康之英”美誉的陆机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在创作和理论上皆有创获的文人,钟嵘《诗品》将陆机置于上品,评骘甚高。但因其评语意赅而言简,内中确指,令人莫衷一是。今在诸家研究的成果之上尝试对《诗品》中的陆机条的相关字句作寻根究底的探索,以期能探本得源,明其实旨。笺证中发现所谓“文劣于仲宣”、“不贵绮错”皆非字面所指,而是褒贬参半,这无疑是与钟嵘所崇尚的诗歌美学思想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大潮中,余华对人性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警醒世人,震耳发聩,与“五四”启蒙思潮中的鲁迅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文化底蕴的浅薄,余华的批判缺乏一种理性精神的支撑,不可与鲁迅比肩。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文学家森鸥外在其创作后期,放弃了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独辟蹊径倾心开创了日本历史小说创作的先河。《高濑舟》就是其中一篇有名的反映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冲撞,宣扬超逸脱俗思想的短篇小说。本文尝试从悲剧关学角度,对文学叙事中对人的不幸遭遇、悲剧主人公的抗争行为以及潜在的精神超越这几个基本要素在作品所体现出的悲剧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