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互动特征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互动特征再探刘晖笔者曾撰文认为,从微观的操作层面看,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信息传播和控制信息传输的过程:教育者把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通过双方的互动(interaction),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某种期望...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信息污染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文章主要从主客观因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信息、传播渠道与媒介和环境因素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主体素质与信息污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最基本最活跃的主观性因素,二者素质的高低以及相互之间的信息处理、互动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效果,并对信息污染的存在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我们必须不断优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素质,以控制信息污染的危害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许多环节和因素,信息污染的成因极其复杂,可从主客观因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信息、传播渠道与媒介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以此为出发点,笔者试图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表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施教育手段、方式等)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的规律。具体表述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层次。以及实施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教育内容之层次以及教育手段和方式一经确定,付诸实施,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具有反作用;双方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推动受教育者不断接受教育者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形成与之相符合的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6.
干扰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附加信息,存在于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干扰的存在具有绝对性、广泛性和可调整性等特点。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干扰主要表现在信源质量干扰、教育媒体干扰和受众的生理性和心理性干扰这几个方面。一般而言,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干扰的影响,因此,应根据干扰的不同表现形式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干扰减小到最低程度。但为了达到教学上的一些特定的要求,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引入干扰,使教学目标得以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足一种特殊的传播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传递过程。本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从宏观和微观上来探讨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传播学受众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可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过程.选择传播过程的终点--受众作为研究的载体,通过运用传播学领域中的受众相关理论,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这一受众的特性、动机、需求及其接受机制的独有特征的基础上,探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上的运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在网络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传播媒体等几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对传播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众法律文化在当下中国的兴起对社会主义法治教育造成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也包括对教育活动本身的影响.应将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看作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共同实施的,法律文化互动、传播甚至进一步建构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应坚持将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应学会充分运用、辨析大众法律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质是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传播过程,或是人为的原因,或是技术的原因,又或是信息本身的固有原因,信息污染现象不可避免地也会存在于其中,并给传播活动造成一定损失和危害。在传播过程中,教育者总是处在主控、主导地位,因而其自身素质高低及传播行为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信息接受程序和效果,因此,要抵御信息污染的侵扰,教育者要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传播控制与自我控制,才有可能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教育传播的语境发生了变化,其变化活跃了教育传播的生态,影响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引发了教育传播过程及其模式的重构。该文运用教育传播学、系统论、技术哲学等理论,分析了信息时代教育传播语境的变化,总结了由此引起的教育传播过程要素的变化,即:教育者从"把关人"变成"引导者"、受教育者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传播中意见领袖的角色多元化、教育信息实现数字化、教育媒体传播由单向变成双向或多向;据此,文章针对面对面教学、远程教育、Web2.0非线性双向互动的教育传播过程模式进行重构,分别提出了其传播过程模式。文章最后分析了信息时代下教育传播过程模式的新发展,并指出了传播技术的变迁促使教育传播过程的重构,其传播过程更重视个体的发展,体现了人与技术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3.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活动,即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以反映一定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传播活动,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接受与反馈,以达到彼此共享、互动、共识的社会行为、活动和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2.0的传播具有个性化、社会化、共享性、平等性、开放性、去中心等特点,改变了知识传播过程和信息传递方式.本文从传播模式、传者和受者的角色地位、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分析基于Web 2.0的教育传播的特点;从重视教育传播方式的突破与创新、发挥教育者主导与受教育者主体作用、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构建多元的传播通道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并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进行基于Web2.0的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既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接受影响的过程,更是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内部道德环境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所具有的数字化和互动性等特征对传统教育传播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媒体对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信息等基本组成要素及其彼此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导致教育传播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并呈现出互动和非线性等特征。本文从新媒体的特性出发,分析其对教育传播模式的影响,探讨了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基于新媒体的教育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研究互联网传播方式对改变个体受教育者地位角色的启示;网络虚拟空间对改变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交流方式的启示;网络传播技术对改变受教育者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微"载体是一种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主要是利用微博、微信、微公益等传播方式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受教育者在微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从而达到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道德水平提高的目的。而伴随"微"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微"载体易传播不良信息,负面影响大,高校对不良信息的控制力相对较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设"微"载体意识薄弱,认识缺乏前瞻性;部分高校"微"载体平台形同虚设,关注度低等。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微"载体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全面地从实质上认识德育过程,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方向、性质和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任何学校全面的德育过程都应有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能动过程,受教育者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导向和调控各方面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在德的性质和德的发展方向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并将家庭、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德的影响调控到统治者所要求的德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需要,在品德、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使受教育者沿着社会所要求的德去发展提高.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  相似文献   

20.
大学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双向活动过程。从教育者角度看,它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过程(以下简称施教过程);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它又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的活动过程(以下简称受教过程)。教育者的施教过程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过程是德育过程的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