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教学型高校本科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教学型高校自身条件、翻译人才类型和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三方面论述了教学型高校本科翻译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探讨了翻译课程设置特点:双语阅读课程、以输出为主的语言技能、翻译技能课程和多领域应用翻译课程,以培养能够在经贸、科技等多领域从事翻译的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的结构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才需求的分布、类型、规格、数量和质量受产业结构及其技术结构的状况制约和调节,人才的需求结构决定着高校人才的供给结构。人才供给结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和层次与产业间分工所形成的需求相匹配的状态。高等教育要改变人才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就要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改变用学科价值的单一尺度评价高校的做法,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科学的定位,调整人才供给的结构,使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认为,高校人才培养标准成本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对高等学校考核、高校学费制定与教育经费拨款的必要的依据,也是高等学校内部节约支出、提高教育经费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人才培养标准成本制定的基本思路:在人才培养品种、规格根据社会需求确定的前提下,从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出发,设计人才培养成本的支出内容。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不仅与学校人才培养结构、办学效益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切性。本文运用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对1994年来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学科设置变动情况及其动因进行实证分析,并从优化学校学科类型结构、推进学科质量评估和拨款调控、加强人才供求信息服务等视角提出优化和调整高校学科设置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术学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使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项要素更加协调,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美术学学科人才分类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一次重要探索,针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说明了实施美术学学科人才分类培养原因,提出了学科人才按照各自能力类型进行分类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按照学科的发展和分类设置专业,按照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高校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置和协调,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从以分科和专门化为特征的现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到现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自清末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以来,我国大学的学科分类与专业设中。因此,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对高校学科专要系统研究我国晚清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经验教训,总结归纳的情况,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正确对待我国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中存在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国家重大部署不仅仅是我国顶尖高校需要努力推进的重要议题,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更应该成为优势学科领域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我国33所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文本分析,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发现,从选拔方式、培养机制、管理机制的角度来看,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拔尖人才培养特色并未凸显,而通过传统优势学科的带动,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逐渐显现出来。基于此,研究从优势学科参与的视角对行业特色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进行归类,将其划分为独立发展型、中心辐射型和多元复合型三种类型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并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特征与现实困境,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对法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要掌握相应的法学知识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及多元化的技能,这种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必然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培养实务型法律人才应是当今高校法律类学科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大学人才培养类型随着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断发生变化。从中世纪大学单学科领域人才的起源和对自由教育的追求,到近代大学学科类型人才的扩张和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产生,再到现代大学复合型人才的创生和精英人才的重生,大学人才培养类型的演变表现出以知识发展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宏观分类向微观分类细化、横向分类向纵向分类深化的特点,呈现出一种放射型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是遵循人才培养中的无限性规律.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特色,但不能局限,不能割断,不能封顶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人才培养和发展有其存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客观规律.不论什么类型和定位的高等学校与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目标的确定上,可以以什么样的类型和学科专业规格、目标为主,但不能局限在这一规格和目标中,一定要尊重并坚持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允许并极大努力地去突破这种局限,实现超越和提升.二是把握教育教学中的职业性规律.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的类型、层次、形式之分都是基于职业所确定的;学科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方法设定、人才培养规格设计都是按照社会不同职业应用所确定的;科研方向与项目、服务社会内容与形式也都是瞄准职业需求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STCW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的正式生效以及国际航运界对高素质船员的需求,对高校航海类专业进行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以培养高素质的航海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试图分析目前集美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学建设、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方面对航海技术专业进行综合改革的初步方案,以促进航海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并对学校其他专业或同类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基本职能表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与社会责任。中山大学坚持"人心向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学科会聚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中山大学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系列探索的重要体现。面向未来,中山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育"世界一流人才"的实践中,跨学科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而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改革者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分类角度,教育可分为学术型教育、应用型教育、实用型教育,人才可分为学术性人才、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置于教育分类及人才分类研究之下的本科层次技术教育有其独特发展优势,一方面利于技术教育的衔接,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专科层次办学资源的作用。因此发展本科层次技术教育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4.
徐国莉 《辽宁高职学报》2013,(11):25-26,109
通过分析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现状,从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分不同层次角度出发,认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也应分不同层次以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市场需要的汉语国际教育初级人才。基于初级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属性高度契合的分析,构建了初级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高职初级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框架。  相似文献   

15.
庄西真 《职教通讯》2012,(19):23-27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的普遍观点,通过技能型人才短缺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张之间反差的分析,提出技能型人才有自己的成长规律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双重身份特点,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有学业成就和职场表现两种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重大举措,这意味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取向需要重新审视。以传统学科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融合作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取向,是应用型大学属性、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法的共同要求,符合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术人才流失:从学术人员管理角度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巧玲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5):44-48,31
高校学术人才的流失现象的背后有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内部原因。管理中应对人才流失问题的关键在于遵循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逻辑和内在规律,遵循教师成才和学术发展的规律,以发展、繁荣学术为根本目的,构建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完善学术人员管理体制,以学术发展为中心,完善激励学术人员发挥作用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高校自身竞争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不断的探索。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受到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教育模式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应用型高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的、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尤为重要。本文对当前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探讨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旨在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德国高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双轨制,重视基本素质与职业技能的人才规格养成,强化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紧密相结合的国家资格考试。这些经验为我国高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阶段,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均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因此,在保证拥有高水平学术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同时,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因,并以广西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试点为例,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