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chm an提出的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在其研究领域占据了主导位置。如何在外语测试中运用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客观地设计测试原则,从而使测试具备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行性,留学德国的德语确认考试不失为成功的例子。借鉴德语确认考试的成功经验,可以对改革大学外语应试教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比较2011年德语专四考试大纲修改前后听写题型的变化,分析改革后德语专四考试的听写考情,从中总结出德语专业师生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德语专四考试的通过率。  相似文献   

3.
严岩 《考试周刊》2011,(57):5-7
根据新版《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大纲》,本文分析了新题型的特点.提出了阅读部分的解题和备考攻略,建议考生从识别标题、快速阅读、利用构词法、排除法等方面,通过词汇积累、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应对新题型。  相似文献   

4.
怎样迎接全国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周小英根据国家教委高教司[1995]23号文件,各省、自治区、北京、上海、天津市及委属高等学校,非德语专业大学本科生要在执行《大学德语教学大纲》后进行统一考试。应试对象,合格证书的授予以及考试的组织工作同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外国留学生入学德国高校三项考试DSH、Test Da F和FSP的发展,对其异同进行比较,指出这三项考试具有交际性、可比性及以语言能力为导向、以考生为中心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外语测试提出应建立透明、科学、统一的考试标准、增加综合性考试题型、提高考试选材的真实性、实施口试考查、关注考试后效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实施的外语水平考试,有英语、法语、德语、日语和俄语5个语种。 该考试是为检测非外语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而设立的,其成绩主要用于选拔公费出国留学人员,目前,WSK还适用于有关外语培训中心对其学员外语水平的评估、有关企事业单位对其工作人员外语水平的鉴定、非外语专业人员职称评定时的外语水平鉴定。它的英语考试(EPT)成绩已经得到了某些外国院校的承认。德语考试(NTD)的成绩在1994年以后,被德国驻华使馆作为对中国赴德留学生人员签证的德语水平依据。 WSK不依据某一教学…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成人高等教育德语水平考试是针对成人高等教育非德语专业本科生申请学士学位设立的德语水平考试,考试结果好坏决定其是否准予申请学士学位。作者作为德语教师,多次参加阅卷工作,对阅卷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为今后参加考试的考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德国高校选拔考试较好地完成了对目标的测试,达到了测试的目的."2+3"德语教学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较好地适应了选拔考试的要求.这对我们类似的、突出语用能力的外语测试和外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郝丽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417-417
德语专四考试的听力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听懂德语国家人士讲话的能力,及判断、选择和综合归纳等摄取信息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短对话部分,归纳出便于学生提高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贸易日渐频繁,国家之间的关系随之密切,外语教学的地位显著提升。我国各高校都开设有第二外语专业,且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第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的影响很大。德语是我国很重视的第二外语,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德语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语言迁移策略提高德语教学的质量是外语教育者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迁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德语中语言迁移想象的体现,分析了语言迁移对于德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借助语言迁移理论指导德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2月1日教育部与德国签订协议正式推出TESTDAF考试(又称“德福考试”),这是一种将德语作为非母语的语言水平考试,类似于托福考试,申请进入德国高等院校或者从事科学研究者都必须通过这项考试。而之前DSH考试是惟一测试申请者是否已经具备在德国高校独立生活和完成专业学习的语言能力。考试是衡量留学生语言水平的标尺,德国此番推出全新的“德福考试’有什么新特点与内容呢?北京龙马企业家服务公司的许捷经理给读者作了答复。  相似文献   

12.
陈婷  罗琛 《时代教育》2013,(11):153
对于现代外语教学,学习第二门外语己成为各高校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必备要求。本文旨在通过二外德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来分析及探讨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二外德语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全球各地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于是学习第二门外语在当今高等教育中成为各高校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必备要求。本文通过对德语二外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来分析及探讨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德语二外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葛丽  罗雪婷 《科教导刊》2022,(18):71-73
为了满足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不同语种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为英语专业或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第二外语课程,德语也位列其中。但是,二外德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掌握的德语知识及德语水平很难达到就业市场的要求。文章从实践教学经验出发,总结当前二外德语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探讨如何打破当前困境,提升二外德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德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兰荣 《培训与研究》2007,24(9):130-132
外语强化教学就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不自觉地运用所学外语的语言习惯,将他们变成新的语言习惯。强化教学时间短、内容多、目标明、效果快等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必须基于任务教学法之上。歌德学院的德语强化培训就充分体现了任务教学法学用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情景交际德语教学法”是非德语专业德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其特点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克服传统的外语教学法的弊端,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情景交际德语教学法”的核心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因而主张通过情景的演练,以具体的交际功能来安排教学内容。德语教学主要不是讲解语法和机械的练习,而是在真实的情景中恰当的使用真实的语言,培养用德语思维。教师转变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发起者,教师发起各种与现实生活情景相关的活动,学生是此项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7.
陈立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458-459
大学德语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贯穿于三个学期,本文分析了大学德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些语法教学的模式,并探讨了如何更好的结合情境实例进行语法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法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88):91-9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样重要。要学好一门外语,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从文化因素与德语教学的关系入手,说明在德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指出引入文化因素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外语教学的首选语种是英语。德语和英语同源于日耳曼语系,学习德语会受到第一外语—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在德语教学中,教师应从语言的整体框架结构入手,结合英语和德语的异同点,用对比、交互、阅读讨论及联想方式对德语的语法、词汇和句法进行教学。学习行为因人而异,教师须了解学生已有外语及母语水平,利用其知识储备来帮助他们构建新语言体系,并将不同教学法进行组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础德语听力是全国德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听也是人与人交流中的最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听力是学外语的学生必须要过硬的基本功。笔者通过分析影响学生听力的一些障碍,找出症结,努力探索一些提高德语听力教学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