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中国"钢琴热"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钢琴热是中国音乐化史上特殊的化现象,它使沉寂了多年的中国音乐氛围重新充满活力和生机。本就中国钢琴热的形成原因及中国音乐化的发展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主要通过钢琴热的原因、化的交融与转型、钢琴热所带来的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王蒙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小说音乐化的硕果。它不只是形式的音乐化,而且是内容的音乐化,即对音乐的“本体”的渴望:朦胧、多义、含蓄,从而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复杂心绪。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它不受种族、民族、地域等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双能辨认音律的耳朵,就能意随音飞、情随乐转。因此,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很注意不用过多的教学语言诠释损坏音乐的旋律美;不让概念化的分析破坏音乐的和谐美;不让图解化的教学程式限制音乐的空间美。我的方法是:采用情景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离不开对高校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教育.对音乐艺术教育来说,要使课程结构发挥最优的整体效应,就必须构建全方位的音乐艺术课程体系结构,并逐步完善各音乐艺术课程内部结构,即对学科课程和非学科课程的探讨.因此,笔者对普通高校艺术团中的音乐活动进行重新"审视",并对其"课程"化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教育向综合的方向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向人的本性的回归,因此,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把"提倡学科综合"作为音乐课程的新理念.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断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文章主要从"提倡学科综合"的必要性、"提倡学科综合"的内涵、音乐学科综合的策略三个方面对"提倡学科综合"这一音乐课程新理念进行了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中国音乐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面对西方音乐化,中国音乐化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要使中国音乐化立足于世界音乐化之林,必须弘扬民族音乐化。  相似文献   

7.
论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音乐化的发展历史中,音乐化基于其传承和发展的需要赋予音乐教育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存在价值,而音乐教育则给音乐化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因此,探讨音乐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认识音乐教育在民族精神培养、音乐化传统保持、音乐化的创新与发展及其在音乐化传承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学习和借鉴其它音乐化传统和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成功经验,对于繁荣我国民族音乐化以及发展我国的现代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章从三个方面对音乐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给予论述。  相似文献   

8.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将“音乐鉴赏”课上成“音乐欣赏”课,从而失去了“音乐鉴赏”课程本身的重要价值。这与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一词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有关,将“音乐鉴赏”简单地等同于了“音乐欣赏”。对这组词语的深刻辨析,有助于我们走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误区,真正发挥鉴赏教学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养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辞书中包含大量音乐资料。基于辞书角度考察音乐词汇典籍化现象,梳理各类型辞书中音乐词汇,通过系联古代辞书音乐词汇的释义系统,观照现代辞典中音乐词汇的编纂情况,勾勒我国古代音乐词汇辞书化表达的历史流变。研究发现音乐词汇辞书化的初级形式是字、词书的分类辑录,而音乐词汇在类书中表达方式是其辞书化进程中的重大进步。百科全书性音乐专书则为古代音乐词汇辞书化演进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流行音乐在上个世纪由港台传入内地,经历过学界的误解与反对后,依旧走向大众。而今,流行音乐不断发展,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不断的加速着其中国化的进程。而戏曲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文化,其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也成为近期流行音乐事项中的一抹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文化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音乐教育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定表现形式,而音乐教育作为一定的音乐文化形式则反作用于一定的音乐文化本体,使音乐教育自身呈现深刻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只有对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给予更多关注,将音乐教育研究置于音乐文化大背景中,音乐教育才有生命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使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文化传承活动中有着深刻民族底蕴的音乐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大众音乐文化的蓬勃兴起,音乐教育在大众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大众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也不能脱离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轨迹而躲进自我欣赏的"象牙塔",两者相互融汇,互相促进。音乐教育在大众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传授知识、培训技能、正确引领、提升水平等职责与任务,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大众音乐文化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整合各类音乐资源,调整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大众积极健康的音乐欣赏心理等,都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蕴藏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珍宝。而我国的学校教育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必须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音乐教育中寻求新的定位。树立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本的观念,深化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实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与人类音乐文化的“回归”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当代音乐教育呼唤文化自觉,乡土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乡土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单纯西方音乐体系下的乡土音乐欣赏,而应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通过乡土音乐表演、中西音乐比较以及乡土音乐民族志研究三个手段,培养学生多元音乐文化观念和民族身份认同意识,从而弥补单纯西方音乐体系教学所带来的民族与文化意识的缺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演变、社会进步、经济刺激、人文推动的种种因素下,音乐文化产业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执政党地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产业。音乐文化与音乐文化产业的连接已成为必然。通过对音乐文化与音乐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评价标准、艺术追求、教育宗旨、受众人群、区位优势、国际交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剖析与探究,让我们对音乐文化更好地融入、转变向音乐文化产业的趋势有全新的定位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瞽矇”,精通各种音乐,熟知各种祭祀礼仪,他们在上古礼乐文明诸多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对礼乐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通过对古代音乐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可以发现瞽矇与音乐的渊源:他们是古代乐官的一类,地位很高,在礼乐活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政治教化、历史传承、音乐教育等多方面承担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我国本土的民族宗教,是在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孕育下生成的。作为道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音乐,在它漫长、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集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之大成,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性,呈现出了十分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56个民族在古往今来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音乐财富。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民族音乐受到了来自港台及西方等国家流行音乐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音乐,弘扬民族文化,高校音乐专业的民族音乐课应该顺应时代,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做一定的调整,尤其应加强本地民间音乐的讲授及新音乐的介绍,让中国民族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有 8 0 0 0年历史的中国音乐是人类音乐文化史中光辉灿烂的一页 ,但整个二十世纪 ,她却被笼罩在“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阴影中。建立有强烈民族色彩和风格的“中国音乐体系” ,让中国音乐回归到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正常序列中去 ,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20.
奥尔夫希望能在全世界的音乐教育中推广和普及他的"原本的"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思想,但是每个民族的本土文化都将影响本民族的性格、品德、修养和思维方式。我国的音乐教育对奥乐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引进,应在吸取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维护本土文化的民族性,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路子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