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日本社会出现了城市运动。日本的城市运动是日本战国后期幕藩体制建立的结果。幕藩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国家对商业和城市的统制,使城市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起来,成为社会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幕藩体制中,以集权、分权相结合的石数制为核心的兵农、兵商分离制有力地推动着城市运动的发展,它不仅塑造了日本的封建小农经济,而且塑造着日本的商品经济,使城市运动成为日本江户时代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在明治维新之前成长壮大,日本的现代化也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2.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日本社会出现了城市运动.由于日本的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城市社会建立起来了.本文从幕藩体制、社会生产力、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等方面,探讨日本城市运动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史学界就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展开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同志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得利于近代亚洲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这场运动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与干涉,客观上对倒幕维新的成功给予了种种的支援,而戊戌变法则是在欧美列强虎视眈眈的险恶环境中进行的,国际环境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维新”与“变法”的成败。也有同志认  相似文献   

4.
通常 ,史学界将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并论 ,笔者认为 ,不妨将其与中国辛亥革命相提。其一 ,从前提看 ,明治维新是在推翻日本幕府统治 ,建立明治政府的情况下进行的。确切地讲 ,它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维新 (措施 )乃是革命的一个部分。其二 ,从革命力量看 ,在日本倒幕运动中以武士 (本来是幕府封建统治的维护者 )为主的倒幕派与辛亥武昌起义中受革命思想熏染的新军 (本来是清朝封建统治的维护者 )起了相同的作用。其三 ,从目的看 ,新政权 (即日本明治政府及中国中华民国政府 )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朝着各自近代化的…  相似文献   

5.
<正>明治维新是19世纪年后半期明治政府推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在日本历史上产生极深远的影响,使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明治维新运动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倒幕运动,时间从幕末开港后倒幕运动兴起到戊辰国内战争(1868~1869年)结束为止,其主要任务是解决政权问题,即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能够实行资产阶级改革、推进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政府。第二阶段(从1869年开始)是新建立的明治政府实行资产阶段改革的阶段,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学习和追赶西方,大力扶持和发展资本主义,力图把日本建成一个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和强大军事力量的资产阶级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6.
关于日本幕末时期变革思想的现有研究多侧重来自西方的影响。实则以山鹿流兵学家吉田松阴(1830-1859)为代表,日本幕末变革思想深受日本近世(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传统兵学的影响。吉田松阴是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的门下曾涌现出久坂玄瑞、高杉晋作、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倒幕维新运动的重要领导者,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松阴自幼奠定的以山鹿流兵学为中心的学问基础,从根本上塑造了他独特的变革逻辑,他对"约"和"博"的辩证关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认,所以才会对其他流派的兵学以及各种学问都抱有积极开放的求知态度;他对"理"与"变"的辩证关系也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形成了以不变的"理"为指导并且与时俱变的理念;他所服膺的日本近世兵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这使他不仅在军事上能够随机应变,在政治上也日渐萌发了独特的变革意识,直至促使他和他的门下前仆后继,投身于倒幕维新运动,最终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晚清遭受西方殖民主义的屡次侵略而渐次沉沦,内部又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谓内忧外患。这向尚处锁国状态的近邻日本频频发出强烈警报,使其获得改弦更张、积极面对列强来袭的启示,并断然走上开国、倒幕、维新的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文明触变理论"视域下,近代日本的对外观经历了延续、转捩、定型三个阶段:鸦片战争是开启东西文明碰撞的标志性历史,幕末期日本的主流反应是礼义谴责与海防对策,其对外观正是"华夷观";围绕条约交涉问题,日本主动研习万国公法、评判世界情势,开国期日本的对外观转捩为法与力交错的"公法观",成为日本告别东亚的思想起点;自《西洋事情》至《脱亚论》,从出兵台湾至甲申政变,维新期日本的对外观在思想与行动的对接点定型为"文明观",而甲午战争的爆发则意味着东亚世界的整体裂变。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 1.讲述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和武装倒幕简况,使学生了解封建幕府的统治阻碍着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明治维新是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农民运动空前高涨,推翻了德川幕府统治后实现的。 2.讲述明治维新的内容、性质和意义,使学生认识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虽然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的强国,伹又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二、重点、难点重点:武装倒幕和明洽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性质。难点:明治维新的性质。三、教学用具《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放大挂图。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学期我们讲过古代日本,其中提到幕府统治,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什么叫幕府统治?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小结,导入新课)由于封建混战的频繁,地方上逐渐形成势力强大的武士集团。武士首领将军的政厅叫  相似文献   

10.
本节一直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分布在各种能力层次的题目中,分值约占历史科总分的20%左右。考过的内容有:日本倒幕运动中中下级武士的作用;意大利统一的主要原因;德意志统一的主要原因;俾斯麦灵活的外交政策;日本明治维新后保留封建残余的表现;对美国西进运动的认识;俄国1861年改革原因及对之评价。未考过的有: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维新措施,成功原因;德、意统一的影响;美国内战背景;俄农奴制改革内容等。本节内容均在2005年《考试大纲》中。必须明白,已考过的内容可以变换角度再次命题,未考过的内容命题更加游刃有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  相似文献   

11.
江户时代中后期,在日本出现了以荷兰语研究西洋文明的“兰学”。许多兰学家翻译了大量的著作,并著书立说,创办兰学塾,培养了一大批掌握了西洋文明的年轻武士知识分子。使之成为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主力和先锋。日本人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嫁接西方文明,“师夷长技以制夷”。最终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兰学”在日本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同志"一词至少在8世纪末由中国传入日本,首先在文人学士和僧侣间使用;其语义在江户时代特别是幕末维新时期得到发展,出现了派别化和革命化的趋势,受此影响,中国维新和革命人士也开始互称"同志";日本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成员之间称"同志"也早于中国."同志"一词的语义在中日文化相互影响中得到了丰富.  相似文献   

13.
幕末,为了开创新时代,各派维新志士们让日本陷入了血海。而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与治安,幕府组织了拥有众多强悍剑士的警察组织——新撰组。故事的舞台设在京都。矮小的少年市村铁之助想为被维新志士所杀害  相似文献   

14.
吉莉莉 《时代教育》2015,(5):146-147
幕课(MOOC)是当今教育领域非常流行的一种新的在线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分析了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在对成人高等教育呈现的新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成人高等教育幕课建设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幕课在高等成人教育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校德育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日本学校德育的历史与现状金龙哲,徐冰一、《学制》与“修身科”1868年,以下级武士为主力的倒幕派推翻了统治日本长达260年之久的德川幕府政权,建立了明治政府。接着实现“废潘置县”格局,确立中央集权制政体,设立文部省,为引进西方近代教育制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撰组,是日本倒幕时代的一个传奇的存在,作为幕府派的特务组织,他们的确是妨碍了历史的发展.著名的池田屋事件,便明治维新推迟了至少一年,然而新撰组中那些被称为"壬生狼"的人们,以他们不寻常的经历,以他们的万千豪气在日本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有关明中叶至有清一代幕业的兴起与发展,学界已多所探讨。在我看来,士人的有关言说不但提供了研究幕业兴起、幕宾这一角色生成的材料,更可资考士人处明清之际的姿态与心态,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武士道"是日本战国时期武士在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训条。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世纪的武士道"是如何发展为"近代武士道",并嬗变为"现代武士道",从而沦为日本侵略者的精神支柱和战争工具的。下层武士领导的倒幕运动是"近代武士道"产生的萌芽,明治维新是从"中世纪武士道"到"近代武士道"发展的转折点。最终,由武士领导下的明治政府迅速建立起军国主义体制,踏上军国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无论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还是对知识分子的教养乃至思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德川政权的建构中占据了重要的思想空间。儒学从德川家康起被德川几代的政治家们推向政治舞台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赋予浓厚儒学色彩的尊王攘夷给予幕末维新志士摧毁德川幕府的思想力量,这正是日本知识分子在儒学文化中挖掘出的文化资源演变成的文化力。儒学在日本封建社会结束和近代国家建立的历史运转中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明治政权又一次选择了儒学。  相似文献   

20.
在评价 1 9世纪下半叶那场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时 ,无不一言以蔽之曰 :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其实 ,这是一种偏见 ,因为它虽然概括了维新改良运动的主要方面 ,却忽视了维新改良运动的另一重要方面 :在野的维新改良派在基层所进行的维新斗争 ,所以就不能全面地反映维新改良运动的全貌。被康有为称为“海内耆儒 ,为时领袖”的刘古愚就是一个坚持在乡野进行维新改良的独树一帜的维新派。刘古愚 (1 843~ 1 90 3 )出生于陕西咸阳天阁村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幼年父母双亡 ,靠兄长供养读书。 1 875年 (光绪元年 )中陕西乡试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