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场雪》(五年制第九册31课)第五自然段末有这样一句:“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几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认真读文,仔细推敲之后,我们不准发现此句中的“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提法欠妥。因为无论是从生活实践本身,还是从作者在文中描述的,与此句关系密不可分的句子:“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都可说明一点,即作者所描述的“银条儿”、“雪球儿”是指下雪时雪花不断落到柳树、松柏上,  相似文献   

2.
正都说语文美,到底美在哪里呢?语言的音韵美。语言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音符,经文学大师们的巧妙组合,发出美的节奏,回荡起美的旋律:或刚或柔,或高或低,或急或缓,抑扬顿挫,优美动人。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  相似文献   

3.
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对自然现象、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进行具体的描写,这就是写景。风云雷电、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工厂学校、公园社区等等都属于写景的对象。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其中的奥秘吧。一、师生对对碰:我会观察案例1《第一场雪》选段,作者峻青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大街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师:短文中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知道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吗?生1:我觉得是按时间顺序来观察的,因为开头写“大雪下了一夜”,后来又写了“今天早晨”,这些是表示时间的词语。生2:我认为不是按时间顺序来观察的,开头这些表示时间的语句,只不过是交待了作者观察的时间,从后边描写...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在语言教学中只有通过语言的分析和品味,才能帮助学生领会内容,体会情感,使之获得美的感受。 《第一场雪》一文中的“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几个叠词,非常贴切地描绘了柳枝上的银条儿和松树、柏树上的雪球儿的样子。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教材,体会作者的用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第九册31课,六年制十一册20课《第一场雪》,按雪前、雪时、雪后的顺序,写出了美丽的雪景和人们的喜悦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生活引进课堂,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这样,可让学  相似文献   

6.
《第一场雪》描述了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大雪 ,重点描写雪后的美丽景色及作者的联想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教学难点是透过雪景及联想 ,体会作者的喜悦和赞美之情。教学本文要紧扣语言文字训练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较透彻地领会文章内容 ,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一、初读全文 ,感悟美景   “同学们 ,还记得今年冬天我们这儿的第一场雪是什么样的吗 ?说说看。” (学生自由发言。 )“作家峻青于 1962年写了一篇有关雪的散文《第一场雪》 (板书课题 )。他笔下的雪景又是什么样的 ?对这场雪作家怀有怎样的感情呢 ?”开篇揭…  相似文献   

7.
瑞雪遐想     
小作者写东北的午后的一场大雪,场景写得很美。你看,这段描绘雪景的文字:“我抬头仰望天空,密密麻麻的雪花就像蝴蝶在空中飞舞。这里,整个世界都变成白色的了。校园里的柏树上也都积满了一堆堆、一簇簇、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就像绽开的梅花……”小作者从天空中的雪花写到地上的、树木上的雪花.再写柳树上的雪花,“而柳条上也挂满了一串串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看上去恰似含羞的少女,亭亭玉立,随风扭动着细细的身体.”这些文字既像诗又像画,把东北的雪景之美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我们经常看到“儿化”。如:“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大莲蓬(《荷花》)”。“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第一场雪》)”。以上句子中的“瓣儿”“球儿”叫做儿化韵,用汉语拼音拼写它们时,在前一个字的拼音后加“r”就可以了。如“瓣几”——bànr;“球儿”——qiúr。我们读到儿  相似文献   

9.
<正>雪,晶莹剔透,似柳絮翻飞,亦如梨花盛放。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雪”这一意象曾被众多诗人竞相描绘。不同时代、不同作者描绘的雪的形象不同,情感也有差别。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灭的雪景,意境幽僻,情调凄冷;山回路转,雪满天山,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怅惘,情真意切,令人难舍;关山飞雪,青海长云,边塞大雪中的战斗场景,激情飞扬,豪情万丈……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人笔下的雪景,去领略那多姿多彩的美丽吧!  相似文献   

10.
《天使的魅力》是一篇充满诗情和象征意味的作文,它的作者是一名情感丰富、性格坚强的女孩。在我们读过的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是咏雪的,如欧阳修“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苏轼“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有的阴柔温情,有的阳刚大气,但漫天飞舞的雪景总是给人无穷的美感。河北省唐山市寇静小朋友的作文《天使的魅力》也一样。它把飞雪从外在形体、姿态到内在的象征意义都写得很细腻很美丽。在文章中,雪是拟人化、生命化的,除了它外貌的美丽,它的高贵在于“从不会像雨那样打扰周围的人,而总是默默地滋润着大地”。小作者爱雪,…  相似文献   

11.
古人吟雪的诗句也不少见,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算来也是一首为人称道的好诗。诗人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挂满枝头的雪,宛如一片片雪白的梨花,煞是赏心悦目。诗句通俗,形象鲜明,呈现在读者眼前的雪景是素雅而美丽的。不过读后细细品味,并无其他深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在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有两位教师都上了《第一场雪》。课后我对两个案例进行了比较,受益颇丰,但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商榷与思考。关于雪后美景一段的学习,他们是这样处理的:[案例1]师:读一读描写雪后壮观景象的一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生:我最喜欢“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这一句写出了雪的晶莹透亮这一特点。师:你还读懂了什么呀?生:我从“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读出课文不仅写出了静态的美,还写出了动态的美。生:我从“…  相似文献   

13.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讲读课文。叙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表达了作者预见到小麦丰收的喜悦心情。教学重点、难点是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怎样借写雪景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的,又是怎样凭借具体事物产生联想的。在指导...  相似文献   

14.
《扫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由三段话和两幅插图构成,主要讲的是大雪之后的雪景美,大人们忙着扫雪,小学生也去帮忙。表现出人们勤劳的美德。同时,也反映了小学生在参加劳动后的欢乐情景。根据课文的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可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 一、景美。课文首先勾勒了一个美丽的白雪世界。“下了一夜”,说明大雪下得时间长,雪量大,到处都被大雪覆盖着,一连三个“白”字从三个方面概括了银装素裹的艳丽景像:“地上白了”,“树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太阳出来之后,阳光“照在雪上”,使雪越发显得洁白光亮,为白皑皑的雪增添了新的光彩,使雪景越发美丽。为使学生体会雪景  相似文献   

15.
好心的小鸟     
鹅毛大雪下了几天几夜,地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小猪罗罗屋里很冷,他前天就没有了干柴,不能生火炉取暖,也不能烧水煮吃的。隔着窗户,小猪罗罗看见枯树枝上积满了雪,变成了银条儿,在风中抖动,连屋后树顶上的鸟窝也成了一个大雪球。“这大雪怎么下个没完?”小猪罗  相似文献   

16.
《看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台湾小朋友想去北京看雪。文中第九自然段有一句话:“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正是这短短的一句话,激起台湾孩子们想看雪、想到祖国北京看雪的愿望。这是课文的核心语言,表面上是一句雪景的描绘,实际上却是激情的导语。句中“飘”、“铺”、“披”等动作的运用把北京雪景描绘得绚丽多姿,生动而又形象,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教学时应抓住这三个词通过边读、边  相似文献   

17.
李白在描写妇女的诗歌中,大量运用“花”,“月”,“玉”,“云”,“春”等一系列优美意侧面点染,烘托女性之美丽可爱,坚贞纯洁,构成了鲜明独特的诗歌意象群,从而使他笔下的女性成炎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的美而令人赞叹,其妇女诗也因之而显得高雅隽永。  相似文献   

18.
教育活动的价值是教育过程对学生久远而深刻的影响。 1989年的正月十五,雪从傍晚就开始飞花碎玉般地撒落,一会儿杨花柳絮般舞蹈起来结结实实地下了一夜,清晨天放晴了,嗬!好厚的雪,一脚踩下去小腿都会陷入雪中。整个世界粉妆玉砌,银光闪耀,分外妖娆。壮美的雪景触动了我滚雪球的念头,于是赶紧来到操场的雪地里滚了起来。学生们欢蹦乱跳地涌到了操场,年轻教师也凑了过来。雪球在滚动的同时,逐渐在变大。一大群孩子把雪球围住,  相似文献   

19.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描写西湖雪景的一篇文质优美的小品文。笔者通过对《湖心亭看雪》教学的实践和对作品的分析,认为《湖心亭看雪》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多角度切入的方法深入文本,拓展文本。一.难点切入法《湖心亭看雪》是作者记西湖雪景的小品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而其中高超的素描技巧及景中情、事中情的特点引人玩味、耐  相似文献   

20.
一、悲剧美感的崛起 中国古代文化充满和谐意识,因而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是“优美”美感,而不是“悲剧”美感。儒主中庸,道尚无为,佛倡虚无,它们都强调宇宙之“和”,社会生活之“和”,每个人的人格心理之“和”,无论“竞争”还是“斗争”,都未进入占主流地位的价值系统。这种和谐意识浓厚地渗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使中国古代文学追求优美美感,因为优美美感的特点就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