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生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事件进行了及时、广泛、深入的报道,其战地日记《亲历炮火》成了一位新闻记者的绝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记者履行职责、坚守岗位的高度敬业精神。同时,《亲历炮火》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新闻报道集,其在写作上有以下特色:再现真实,让读者看到残酷无情的  相似文献   

2.
遥远的南联盟在炮火中走近了每一个中国人,我的好朋友许杏虎、朱颖夫妇就把生命留在了那里。他们作为《光明日报》驻南记者,生前向国内发回了大量稿件,特别是许杏虎撰写的百余篇分析文章和43篇日记体报道《亲历炮火》,成为本报读者了解南联盟局势的最重要渠道。每次看到许杏虎发自南联盟的稿子,我都在心里为他和朱颖祈祷。我知道他们在那边会很苦很累,但我绝想不到会发生这样令我和每个中国人悲愤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南斯拉夫时间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同志殉难。延续一个半月的战地日记被拦腰斩断,许杏虎的《亲历炮火》专栏就此定格在人们尚没有料想的瞬间!逝者已逝,生者还在悲愤与怀念。战友挥就悼文:虎子,你活在我们心中;网友泪洒祭文:跟杏虎说话;故人汇聚许家,为英雄扎设灵堂;电函、信件像雪片般飞来。正如一位读者的来信中所说:我是通过战地日记认识许杏虎的。3月24日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以来,许杏虎就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这场战争,逐…  相似文献   

4.
5月8日晚,当听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本报驻南记者许杏虎及其夫人朱颖不幸罹难的消息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作为许杏虎、朱颖的同事、作为一名青年新闻工作者、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为他们的牺牲感到深深的悲痛,同时对北约的野蛮罪行表示极大的愤慨!许杏虎今年31岁,原为光明日报国际部编辑,中共党员,1998年7月受报社委派,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原光明日报广告部美术编辑朱颖一起,赴南斯拉夫担任常驻记者。自今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实行轰炸以来,许杏虎、朱颖…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开始以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南斯拉夫人民对这种野蛮行径的反应如何?他们的精神面貌又是怎样?《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许杏虎的特写《歌声鼓舞我们》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南斯拉夫人民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决心,以及他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极度蔑视之情。一幅万众一心抵抗侵略的巨大图画跃然眼前。强烈的现场感和典型材料的运用是这篇特写的基本写作特色。3月28日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日,也是北约对南联盟轰炸的第五天。经过几天的空袭,南斯拉夫人民的士气…  相似文献   

6.
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哀悼我们的战友许杏虎、朱颖同志。许杏虎、朱颖同志是我们光明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联盟的优秀记者。自科索沃危机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悍然发动轰炸以来,他们两人不畏艰险,互相鼓励,以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坚守在硝烟弥漫的南联盟战...  相似文献   

7.
历史将永远记住1999年5月7日:这天深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共和国联盟大使馆,致使使馆馆舍被毁、工作人员20多人受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不幸遇难。这一暴行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也使中国人民进一步看清了他们长期鼓吹的“人权”、“民主”和“新闻自由”是些什么货色。 这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打的是人道主义旗号,以“人权卫士”自居,却对南联盟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他们说是轰炸“军事目标”,却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和民用建筑被毁。其实,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巴尔干半岛这块战略要地,杀鸡给猴看。不屈的南联盟人民,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声援。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夫妇就发回了大量的战地报道,揭露了他们的战争罪行;他们害怕人民知道事实真相,先是炸毁  相似文献   

8.
从3月25日至4月24日一个月的时间里,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已有几十篇文章和消息见报,并且还发表了21幅新闻照片,图文并茂地向全国、全世界及时报道了在南联盟发生的真实情况,有力地揭露了在美国主导下,北约对南联盟逐步升级的野蛮轰炸给南斯拉夫人民...  相似文献   

9.
在炮火纷飞、炸弹轰鸣的南斯拉夫战地,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采写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报道,揭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践踏国际法准则,肆意蹂躏一个弱小国家的罪恶行径,为捍卫和平、伸张正义而呐喊,一直战斗到壮烈牺牲在北约的屠刀下。他们留下的篇篇战地报道,字字都是鲜血凝成,是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诚可谓铁肩担道义,热血著文章!他们的英名和遗作将永垂史册。 读邵云环和许杏虎的战地作品,尽管会有种种不同的感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对南斯拉夫人民的深厚同情,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慨,字里行间充溢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发回的系列战地通讯《战火中的贝尔格莱德》中的一篇。1999年4月1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摧毁了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市多瑙河上的瓦拉丁大桥。这座大桥是连接诺维萨德市新老城区的交通要道,是一处纯粹的民用设施。而北约一直声称它轰炸的都是军事目标。记者没有大发议论,只是朴实地记录事实,用事实向世人揭露北约在南联盟所犯下的罪恶。在铁的事实面前,北约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面对战争的罪恶,激愤之情难以避免。但新闻工作者最有力的武器是事实。因此,记者必须…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仗着他们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违背联合国宪章,袭击一个弱小国家南斯拉夫联盟,但它们没有想到数十天的狂轰滥炸也不能使之就范,却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义愤。于是它们就越来越丧失理智,悍然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炸死我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人,炸伤20多名外交人员,激起了全世界的抗议浪潮。我国记者在南斯拉夫不顾生命危险,冒着北约的炮火,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南国土受空袭的惨状和南人民蒙受的巨大灾难,招致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仇恨。北约在对南联盟进行野蛮轰炸时,摧毁了南联盟的一…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轰炸南联盟的国际列车,造成至少10人死亡,16人受伤!这一野蛮行径令人发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贝尔格莱德记者王智敏、郭志家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地向世界报道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惨剧。战地通讯如何体现现场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战地通讯要有强烈的现场感,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这篇通讯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记者必须亲临现场。现场感来自对现场的细致观察和真切感受。否则,现场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北约飞机轰炸国际列车的事件发生后,国际台的记者迅速赶往现场,将自己在现场的…  相似文献   

13.
爱好和平的人们最不愿看到战争报道,但在当今世界,战争报道还无法消亡。一些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战事报道或许能给人们带来一丝慰藉。然而,像新华社记者从北约轰炸科索沃的现场发回的特写《梦魇从天而降》,这样用调侃、幽默的手法记录战地新闻的报道,也许并不多见。 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后,新华社驻外分社及时派遣记者赶往冲突第一线,从空袭现场发回了大量动态消息和一批生动、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其中,新华社驻南联盟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驻南联盟记者许杏虎、朱颖当场遇难,笔者同全国人民一样,无比愤慨,万分悲痛,尽管笔者与三位烈士素不相识,但邵云环和许杏虎发自南联盟的每篇报道我都看过,读文思人,烈士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跃然纸上,不能不令人油然起敬。真实:敢持巨禄当空舞真情:一片丹心向和平通览邵云环、许杏虎二位烈士自南联盟发回的报道,给人的第一个强烈感受是一个“真”字,这里的“奠”字,既包括作者通过大量的客观的报道真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15.
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位新闻工作者不幸遇难。各新闻媒体立即投入战斗,迅速及时地报道事实真相,以大量情真意切的报道哀悼死难同行,激发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综观这些天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等首都主要报纸对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一事的报道,可谓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单就新闻标题而言,亦可发现许多可圈可点的精彩之作。消息类标题:概括事实准确表达立场鲜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的消息…  相似文献   

16.
许杏虎、朱颖同志简历许古虎,男,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1968年3月26日生于江苏省丹阳市。父母都是农民,他是家中惟一的男孩。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专业,后人光明日报国际部工作。1993年2月入党。1996年9月赴贝尔格莱德大学进修一年。1998年7月赴南斯拉夫。1999年5月8日在北约对中国驻南使馆的轰炸中牺牲。朱颖,女,1971年11月2日生,1992年7月在天津轻工业学院工业艺术工程系毕业。1994年1月调入光明日报广告部工作。1998年与许杏虎结婚,同年7月随许杏虎赴南斯拉夫工作。1999年5月8日在北约轰炸中国大使…  相似文献   

17.
《南联盟同仇敌忾》是一篇优秀的战地通讯,也是记者吕岩松冒着生命危险真实生动地记录下来的一段珍贵历史。记者站在正义一边,站在受害者一边,对南联盟人民给以深切的同情。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记者对侵略者的谴责和对南联盟人民的支持。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作者的情感介入并没有导致读者对其真实性的怀疑,反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且成为文章生动感人的原因之一。通讯给人以很强的现场感,这与记者巧妙的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记者通过抓取活生生的现场画面,捕捉有特点的人物语…  相似文献   

18.
今天人民日报社隆重召开学习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表彰吕岩松同志大会,我代表丁关根同志和中央宣传部向三位烈士表示沉痛哀悼,向吕岩松等仍然在南联盟战火中履行神圣职责的我国新闻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邵云环、许杏虎...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记者进入南联盟科索沃战区进行战地采访,客观条件、通讯状况艰难,并有极大危险性,能成功地将实况展现给观众实属不易。该片充分运用电视语言,从几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战争中的南联盟人民的状况。1999年3月25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袭。南联盟虽然遭到了北约的轰炸,但贝尔格莱德人民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气概。记者在住地饭店立即开始采访,通过对饭店经理这一普通人的采访入手,以“如果你是米洛舍维奇先生,你会在协议上签字吗?”这个颇具针对性的提问…  相似文献   

20.
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26日已进入第三轮。导弹并没有带来任何和平,却使南斯拉夫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到目前为止,南联盟至少有11名军人牺牲,60余人受伤。更令人愤慨的是,一个安置波黑难民的军营也未能幸免,里面的妇女和儿童被炸伤。作为一名常驻此地的外国记者,我也与这里的人们一起度过了自北约轰炸以来短暂而又漫长的四天四夜。我看到的是震惊、愤怒、无奈却仍坚强的无辜的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曾经美丽却在转瞬之间满目疮痍的城市。在美国驻南使馆前,记者问一位过路人对局势的看法。这位50岁左右的工程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