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命题及证明下面命题称为部分求和公式或阿贝尔 (Abel)求和法 :命题  {ak} ,{bk}为两数列 ,若记Sk =a1 +a2+… +ak,则 nk =1 akbk =Snbn + n- 1k =1 Sk(bk -bk+ 1 ) .证 可令S0 =0 ,则a1 =S1 -S0 .又ak =Sk -Sk- 1 (k=2 ,3,4 ,… ,n) ,所以 nk=1akbk = nk=1bk(Sk -Sk- 1 )= nk=1bkSk - nk=1bkSk- 1=Snbn + n- 1k =1 bkSk - nk =2 bkSk- 1=Snbn + n- 1k =1 bkSk - n- 1k =1 bk+ 1 Sk=Snbn + n- 1k =1 Sk(bk -bk…  相似文献   

2.
成果集锦     
一个有趣的同期数阵设n1 为自然数n的各位数字之和 ,nk 为nk -1 的各位数字之和 ,k =2 ,3,… .若 0 <nk<9,则记T (n)=nk,于是有n≡T (n) (mod9) ,0 <T (n) <9,易证[1 ] :引理 1 若m≡n(mod9) ,则T(m) =T(n) .引理 2 设k ,l∈Z-,u ,v∈N ,v≥ 2 ,则T( ( 9k u) 6l v) =T(uv) .记T(nm 1 ) =xmn(m ,n =1,2 ,3,4 ,… ) ,则称{xmn}为“自然数方幂的数码和数阵 ,它有如下有趣的性质 (请读者自行写出观察 ) :定理 1 数阵 {xmn}的行、列数列都是周期数列 ,周期分别是 9和 6 .由此 …  相似文献   

3.
1 数学归纳法所谓“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时 ,所采取的一种证明方法。其具体步骤 :( 1)验证n取第一个值n0 时 (如n0 =1、2或 3)命题成立 ;( 2 )假设n =k(k∈N且k≥n0 )时结论正确 ,并且在此假设条件下 ,当n =k +1时结论也正确。则原命题正确。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数学归纳法。如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 - 1)d证明 :( 1)当n =1时左边 =a1右边 =a1+( 1- 1)d =a1等式成立( 2 )假设当n =k(k∈N且k≥ 1)时an=a1+(k - 1)d则当n =k +1时ak +1=ak+d =a1+(k - 1)d +d=…  相似文献   

4.
关于自然数的命题大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恰当地运用归纳假设 ,证明n =k+ 1时命题的正确性 ,即由n=k时成立的命题过渡到n =k+ 1时也成立 ,这也正是证题的难点所在 .所以在具体证题时应强化目标意识 ,运用技巧进行有效的过渡和转化 ,达到证题的目标 .本文就此问题谈谈几种常用的过渡策略 .1 思前想后找联系我们既要盯着目标 ,即n =k+ 1时的结论 ,也要顾及n =k时的假设 ,打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后就容易过渡了 .例 1 已知 f(n) =1+ 12 + 13+… + 1n  (n≥ 2且n∈N) ,求证 :n+ f(1) +… + f(…  相似文献   

5.
根据牛顿二项式定理 ,有如下展开式(a b) n =∑nk=0Cknan-kbk ( 1 )现设a >0 ,b >0 ,试求 ( 1 )式中有最大值的项 .显然 ,第k 1项 (k =0 ,1 ,2 ,… ,n)的值为Sk 1=Ckn·an-kbk ( 2 )收稿日期 :1998- 11- 0 2 作者 :范霞 女 中教一级教师  特殊情形 ,当a =b =1时 ,对n =0 ,1 ,2 ,… ,依次将展开式中各项排出 ,恰好组成杨辉三角形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观察其构成 ,其最大项有 1项或 2项 ,依n是偶数或奇数而定 .若 (a ,b)≠ ( 1 ,1 ) ,其最大项如何求 …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 ,若直接采用如下的归纳公理 :自然数集合N的任何一个子集 ,若含有数 1 (元之素 ) ,且在含有任何一个数a的同时含有它的后继数a′,则它与N相同 .然后再给出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法则 ,学生是难以理解与接受的 .所以在几乎所有的关于数学归纳法的教材中 ,都是采用直接给出证明法则的形式 ,即 :若证明一个关于自然数的命题 ,我们先证明它对n =n0 (例如n0=1 )时成立 ,然后假设n =k时命题成立 ,再证明n =k +1时命题也成立 ,就可断定这个命题对于取第一个值n0 后面的所有自然数也都成立 .但这种叙述正如G·波利亚所…  相似文献   

7.
关于直线 (平面 )划分平面 (空间 )区域个数问题 ,在各类高中数学书刊和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 ,往往解法难度较大且答案容易出错。本文给出两个定理和两个推论 ,使这两类问题一并得到圆满地解决。定理 1 已知平面内有n条直线 ,这n条直线有m个交点 ( p条直线共点 ,取交点个数为p -1 ) ,则这n条直线将此平面划分出区域的个数为f(n ,m) =1 n m。证明  ( 1 )n =1时 ,m =0 ,f(n ,m) =2 ,1 1 0=2 ,定理 1成立。( 2 )假设n =k时 ,f(k ,m) =1 k m。则n =k 1时 ,增加了第k 1条直线lk 1,设增加了m1个交点A1,A2…  相似文献   

8.
文 [1 ]中的定理 1推广了印度数学家J·V·chaud hari和M·N·Deshpande在 1 996年 2月发现的“漏网之鱼”这一规律 ,回答了戴宏图先生提出的问题[2 ] ,也推广了美国俄亥俄州数学家OwenThomas在 1 996年 9月所获得的结论[3] ,定理 2和定理 3各自又得到了一类有趣的连续数组 .本文通过两个定理将文 [1 ]中k2 的有关性质推广到kn.设k是一个t位自然数 ,即 1 0 t- 1≤k <1 0 t,若n∈N ,那么 1 0 n(t- 1) ≤kn<1 0 nt,kn=m1·1 0 (n- 1)t m2·1 0 (n - 2 )t m3·1 0 (n- 3)t … m…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解题时常因运算的繁冗心烦不安 ,解题思路的中断遇题发愁 ,对题意的不解无处入手…… .这些现象大都是解题思路受挫而引发的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本文对此作些初步的探讨 .1 调整策略解题思路受挫后 ,首先应分析受挫的原因 ,及时调整解题的策略 ,使中断的思路得到延续 .例 1 设n∈N ,求证 ( nk =11k)· ( nk =1 k)≥n2 .分析 学生大多会想到用数学归纳证明此不等式 ,但由n =k  (k∈N)时命题成立而n =k 1过渡中运算复杂 ,让大多数学生望而生畏 ,思路由此中断 .在明确原因后 ,发现此题的证明应先从简…  相似文献   

10.
柯西不等式的推广定理 1 :设aij>0 (其中j=1 ,2 ,… ,m ,i=1 ,2 ,… ,n) ,则( ni=1∏mj=1aij) m ≤ ∏mj=1 ni=1amij) (1 )当m =2时 ,即为柯西不等式 :( ni=1aibi) 2 ≤ ( ni=1a2 i) ( ni=1b2 i) (2 )  一、引理 (权方和不等式 )  设xi、yi∈R+,(i=1 ,2 ,… ,n) ,m >0 ,则( ni=1xi)m +1≤ ( ni=1yi)m · ni=1xm+1 iymi(3 )式中等号当且仅当 x1 y1 =x2y2 =… =xnyn时成立。证明可参见[1 ] 。二、定理的证明对m用数学归纳法。当m =2时 ,即为柯西不等式 ,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不等式 ,证k到 (k 1)这一过程是许多同学感到困难的一步 .为此 ,笔者介绍一种“凑配分裂”的转化策略 ,以解决这一难点 .1 凑配从归纳假设n=k的不等式出发 ,凑配出待证n=k 1时的不等式的某一端 ,再结合不等式性质将问题有效转化 .例 1  (《代数》课本下册 12 3页例 5)已知x >- 1,且x≠ 0 ,n ∈N ,且n≥ 2 ,求证 ( 1 x) n >1 nx .证明  (i)当n=2时 ,左边 =( 1 x) 2 =1 2x x2 ,右边 =1 2x ,因为x2 >0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ii)假设不等式当n =k(k≥ 2 )时成立 ,就是( …  相似文献   

12.
孙文彩先生在本刊 2 0 0 2年第 4期有奖解题擂台(5 6)中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 在△ABC中 ,任何关于其内角的不等式Ⅰ满足条件 :(1 )经代换T1:∑cosA =2n +1 ,∑sinA =2m后 ,Ⅰ能等价化为关于m、n的二元实不等式形式f(m ,n)≥ 0 (≤ 0 ) ( )(2 )上面的不等式 ( )经等腰代换T2 :m =(1 +t) 1 -t2 ,n =t(1 -t) (t=sin A2 ,B =C)后 ,不等式 f(m ,n)≥ 0 (≤ 0 )对任意t∈ (0 ,1 )成立 ,当且仅当t=12 时取等号。则三角不等式Ⅰ必对任意三角形成立 ,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取等号。这个命题是一个假命…  相似文献   

13.
阅读文[1]例5-27时,产生两个联想.命题1 π26-1n<∑nk=11k2<π26-1n+1(n∈N).证明:由∑∞k=11k2=π26,有π26=∑nk=11k2+∑∞k=n+11k2<∑nk=11k2+∑∞k=n+11(k-1)k=∑nk=11k2+1n,得  π26-1n<∑nk=11k2.又  π26=∑nk=11k2+∑∞k=n+11k2>∑nk=11k2+∑∞k=n+11k(k+1)=∑nk=11k2+1n+1,得  ∑nk=11k2<π26-1n+1.综上得命题1成立.命题2 …  相似文献   

14.
设  A =a11a12 …a1na2 1a2 2 …a2n…………an1an2 …ann是数域F上的矩阵。如果把A的每一个列都看作一个向量 ,叫做A的列向量 ,那么这几个列向量属于向量空间Fm。设A经过一次行的初等变换后得到A1,A和A1的列向量分别记为α1,α2 ,… ,αn 和α′1,α′2 ,… ,α′n。如果A1的任何一部分列向量 (为说话方便 ,假设前t个向量 ,t n)满足线性关系式x1α′1+x2 α′2 +… +xtα′t =0 (xi∈F ,i =1,2 ,… ,t) ,即x1α′1+… +xtα′t+ 0·α′t+ 1+… + 0 ·α′n =0 ,亦即( 1)Ax1…xt 0…  相似文献   

15.
文 [1]将不等式 :设a1,a2 ,a3,a4 ∈R ,求证 :a31a2 a3 a4 a32a3 a4 a1 a33a4 a1 a2 a34a1 a2 a3≥ (a1 a2 a3 a4 ) 212 ,推广为  设a1,a2 ,a3,… ,an ∈R ,且a1 a2 a3 … an =s.则有a31s -a1 a32s -a2 … a3ns -an ≥ s2n(n - 1) (n ≥ 3)(1)  笔者通过对不等式 (1)的探究 ,得到以下命题 设ai ∈R (i =1,2 ,… ,n ,n≥ 3) ,且∑ni=1ai =s.如果m ,k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k=0 ,m≥ 1;(2 )k=m≥ 1或k=m ≤ 0 ;(3)k>0 ,m ≤ 0 ;(4 ) 0 <k≤ 1,m…  相似文献   

16.
第 3 0届IMO训练题中有一道试题 :对满足x2 +y2 +z2 =1的正数x、y、z,求x1 -x2 +y1 -y2 +z1 -z2 的最小值 .安振平先生将其推广为[1] :已知ai ∈R+(i =1 ,2 ,… ,n ,n≥ 3 ) ,∑ni=1an - 1i =1 .则 ∑ni=1an - 2i1 -an- 1i≥ nn -1n - 1n .受其启发 ,笔者发现可将其进一步推广为 :已知ai∈R+(i=1 ,2 ,… ,n ,n≥ 3 ) ,α1、α2 、k∈N ,c>akα2i ,且∑ni=1aα1+α2i =n ck +1α1+α2kα2 .则∑ni=1aα1ic-akα2i≥ nkck +1α1-kα2kα2 .证明 :令xi=aα2i(c …  相似文献   

17.
本文目的是探讨一个自然数如果是奇完全数 ,则其应具有的一些性质 .主要引理在本文中n =p1α1p2 α2 … pkαk,其中 p1,p2 ,… ,pk 为n的不同素因子 .引理 1 若a >b >0 ,m >0 ,则 ab>a mb m .引理 2  p≠ 2 (1 -1p2 ) -1=π28(此处 p经过一切奇素数 ) .证明 :由文 [1 ]知 p(1 -1p2 ) -1=π26 (p经过一切素数 ) ,∴  p≠ 2 (1 -1p2 ) -1=π26 × (1 -12 2 ) =π28.引理 3  (1 )若 (1 1pi-1 )≤ 2 (pi 为n的不同素因子 ) ,则n不是奇完全数 .(2 )若 (1 1pi)≥ 2 (pi 为n的不同素因子 ) …  相似文献   

18.
平面内 ,如果用若干个边长相等且有一个公共顶点的正多边形将公共顶点周围既无缝隙 ,又不重叠地全部覆盖 ,那么所得到的图形叫做以这个公共点为顶点的基本镶嵌 .若k个正多边形组成一个基本镶嵌 ,则它们的内角之和必须等于一个周角 .假定它们的边数分别为n1 、n2 、…、nk,则(n1 -2 ) 180n1 + (n2 -2 ) 180n2 +… +(nk -2 ) 180nk =3 60 .整理 ,得1n1 + 1n2 +… + 1nk =k-22 .不妨设n1 ≤n2 ≤…≤nk.由于正多边形最少有 3条边 ,所以n1 ≥ 3 ;由于正多边形的内角α满足 60°≤a <180° ,3 60°60° ≥ 3 60°α>3 60…  相似文献   

19.
关于函数y=asintx+bcostx的最值 ,文[1 ] 应用赫尔德 (Holder)不等式给出了如下定理 :定理 函数y=asintx+bcostx ,x∈ (0 ,π2 ) ,a、b为正常数 ,且t ∈R(t≠ 0 ,2 ) ,在x =arctan(ab) 1 2 -t 处取得最值 (a22 -t +b22 -t) 2 -t2 ,其中(1)当t∈ (0 ,2 )时 ,y取得最大值 ;(2 )当t∈ (2 ,+∞ )时 ,y取得最小值 ;(3)当t∈ (-∞ ,0 )时 ,y取得最小值 .本文应用凸函数的性质给出上述定理的另一证明及其推广 .首先介绍凸函数的一个性质 (引理 ) :引理 ①设函数f(u)是定义在区间Ⅰ…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冬令营 )第六题 :给定c∈ 12 ,1 .求最小常数M ,使对任意整数n≥2及实数 0 <a1≤a2 ≤…≤an,只要满足1n∑nk=1kak =c∑nk=1ak,总有 ∑nk=1ak ≤M∑mk=1ak,其中m =[cn]表示不超过cn的最大整数 .把该题的已知等式变形后 ,对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运用切比雪夫不等式及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 ,能得到问题的一个较简明解法 .解 :所求最小常数M =11 -c.∵m =[cn],且c∈ 12 ,1 ,∴cn -1 <m≤cn <n .∵ 1n∑nk=1kak=c∑nk =1ak,∴ ∑mk=1c-kn ak=∑nk=m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