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呼唤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教育从其发展至今一直缺少一种人文精神,政治因素过多地渗入到了它的发展前期,而近几十年“强国强种”的激狂心理又使学校体育过多地贴上了竞技运动的标签,纯粹的体质教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随着对教育人性化和理性化的要求,在对中国古代体育和西方体育人文精神的回望中,反思当前的学校体育,呼吁尽快构建人文精神理念,使学生的身心教育得到应有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塑造学校体育的人文精神,是求解学校体育现代式发展路径的重要选择,结合实践经验,从“实用理性”对学校体育的被边缘化进行了解析,并对体育人文精神的空间构建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实用理性”压缩了学校体育的人文精神空间,体育人文精神的空间营造有利于实现对“实用理性”的时代超越;体育叙事空间的沉浸式营造、以制度为核心的启发机制、体育组织与赛事搭台,是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空间构建方案的重要选择;以多层次的共同体关系与积极性的空间延伸,能更好地实现体育人文精神对主体生活空间的塑造与生命成长的关照。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呼唤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叶 《体育学刊》2005,12(1):132-134
回顾了中西方人文精神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体育中的价值体现,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特殊原因,阐述了在新时期学校体育要向人文精神回归,提出了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当代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现状 1.体育教育理念缺乏人文精神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体育教学在目标的定位上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受到广泛的认同.我国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的发展,主线始终是体育文化的化身,而对体育文化从人文精神的角度认识也是较为简单,认为提高文化素质就能提高体育人文精神修养.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文精神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联系当前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分析目前学校体育面临的“人文危机”,提出了学校体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与方法,并认为科学与人文的协调与融合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休闲体育逐步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从体育人文精神的视角,探讨了休闲体育的内涵、本质及其体育人文价值。提出休闲体育在文化内涵上与体育人文精神是相契合的,休闲体育的兴起是体育人文精神的1种回归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所谓“体育技术主义的盛行引起体育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理论。在体育精神的系统语境中,体育人文精神具有至上性的特征,它与体育科学精神本质的一致性是不可混淆但又同时存在的;站在时代文化发展的角度,从社会文化的时代特征中层析和反思体育人文精神失落的缘由,有利于正确认识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本质。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体育课中体育人文精神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体育人文精神教育的对策。即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体育人文素养,教学中要贯穿体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论述了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以及构建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方法,以期为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蕴含的体育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技术、技能和知识的传输,而且关键是要通过体育文化特质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和塑造。本文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作为切入点,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从体育课程设置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大学生参与运动,体验体育的魅力、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等方面入手,论述体育人文精神对实现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用终身体育观来指导学校体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光辉 《体育科技》2001,22(3):87-90
阐述了什么是终身体育与终身体育观,分析和讨论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用终身体育观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期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逻辑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学校武术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认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化解当代青少年人文素质危机的重要途径;中华武术蕴涵着深刻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传承的有效载体。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构成了新世纪学校武术教育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对中学体育工作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育意识,要从学生抓起,必须弄清终身体育思想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来由,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中学学校体育的关系及如何在中学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中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刚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156-157,160
中国传统文化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环境因素,它主要由儒家、道家和禅宗文化构成,具有中庸和平、泛道德性、人文精神、非独立性、静止停滞、乡土情结等特质,通过研究它的理性因素对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正面影响和非理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来探讨在学校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上应采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作用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调查、专家访谈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运用体育学、保健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探讨了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积极效应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体育学科发展角度探讨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积极效应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创建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国内高等体育专业偏重培养“体育专业人”,注重强化科学的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视了同步进行相关的人文教育等问题,吉林体育学院课题组立项研究了“厚德博学,育人夺标”的体育专业教育理念,并构建了与其相适应的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这对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构有效衔接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体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如鹤 《体育学刊》2011,18(6):91-93
对当前部分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其存在层次性缺乏、重复性突出等主要问题。体育教材和其他学科的教材一样也应该具有基础性和逻辑性,分析论证了构建有效衔接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也是落实学校体育任务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浙江、湖北、河南部分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继续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