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功能文体学角度阐释了“前景化”与“突出”、“偏离”等概念的区别。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着重探讨前景化与图形/背景的关系,本文认为图形/背景是反映突显、感知前景化的主要心理运作机制,是前景化的认知基础,希望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体学和认知诗学的一些术语概念,提高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用图形背景理论来解释隐喻、转喻是从认知方式的层面上解读的。图形—背景理论的突显原则与分离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隐喻、转喻的心理机制,揭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基本的认知模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试图解决三个问题:汉语状语何以能够提升,状语提升所产生的语义特点变化的认知理据是什么,状语提升的句法语义限制是什么。研究表明,认知语言学为汉语语法中一些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典型事件模型的能量传递能够充分解释状语提升的原因;(兰盖克)Langacker基于心理学而提出的组合理论则可解释由于状语提升所造成的有别于"正常语序"更丰富的语义内涵;"有界"与"无界"理论则能解释部分状语提升的句法语义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图形和背景     
沈娇 《考试周刊》2011,(14):31-32
图形—背景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不但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而且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在语言空间结构和时间事件结构中的现实化,以拓宽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论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运用的优势及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优势与不足.作者认为,图形-背景理论在分析空间介词、时间状语从句、倒装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该理论要系统、广泛地应用于认知语言学领域,还要解决语言实践的线性特征与静态分析的矛盾、受者中心还是文本中心、话语实践中突显因素多样化、东方传统思维的整体认知观与图形-背景理论的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话题化是语篇中典型地用于将某个通常已引入篇章或至少可以假定是可推测的实体,表示为重要的、通常是对比性的话题的一种句法手段。现代汉语采用不同的话题化方式来突显信息或对比话题。研究表明,对施事主语与受事宾语的话题化策略取决于话题短语与小句主体部分的相关性,这种连接是功能性的。对所有者的话题化则靠复指代词的回指性连结。而对附加成分与悬垂话题则依赖结构中的语义连接。本研究同时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对该现象的移位理据作了认知上的深层阐释。  相似文献   

7.
论元是指带有论旨角色的名词短语。在汉语句法中,论元角色往往和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宾语作为必要的句法成分之一,其论元角色往往是受事。但除了受事外,其论元角色还可以是处所、工具、方式。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突显观作为理论背景,对宾语的多种论元角色这一语言现象的生成机制进行认知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图形/背景和突显观分别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和重要观点。本文试从该理论和观点出发并对照传统语法,探讨两者在英语简单句(如对称句、含地点的简单句和there be句型)句法分析中的作用,阐明其可以系统地解释句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被Tamly等引入语言研究解释语法和语言现象。前景化作为一种文体的表现工具,广泛应用于广告文体,以达到吸引顾客注意力并刺激购买的目的。鉴于以往的研究鲜有把两者结合起来阐释某种语言现象,本文拟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尝试从图形—背景的角度出发阐释中文商业广告词中的大量的前景化现象以及受众理解这种效果的认知方式或过程。笔者希望在图形—背景这一理论框架下,对中文商业广告词的前景化现象做较为系统的分析,进一步扩大图形—背景理论和前景化理论的解释力,并丰富对中文商业广告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小明 《海外英语》2022,(18):78-79+82
英语中动句是一种常见但相对特殊的句法结构,学界前期主要运用描写法研究其句法形成机制、选择限制条件和语义语用特征,后来转向了句法和语义层面的解释。文章基于对该结构谓语动词特点及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的前期研究,借助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中动句的主语、谓语和状语进行阐释,探究该结构的认知动因,以帮助学习者更好掌握该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1.
图形/背景理论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来主要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的特性,反映了语言在时间及空间上所遵循的规律。文章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图形/背景分离原则如何通过英语简单旬和复合句来体现语言的空间结构和时间事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图形-背景理论是一种认知观,1915年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首先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再后来被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同时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确定“背景“和“目标“是主客观结合的结果,但最终以主观为准.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对英语分裂句(it-clefts)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动结构是汉语中普遍存在且又比较特殊的一种句法结构,在形式上表主动但在意义上却表状态,其主语NP经常由受事、工具、处所等论元角色来充当。本文即以转喻的认知论为理论基础,聚焦汉语中动结构中主语NP的论元角色,关注其语义转移的运作过程,从语义层面解释其论元角色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4.
对双关语的研究多是从修辞学、文体学、语义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图形一背景理论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后,以其强大的解释功能解释了认知的突显心理机制,认知主体不同、角度不同、从背景中被激活的图形也不同。文章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拓展了对双关语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5.
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英语GoVPbare构式和汉语"来、去+VP"构式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点。借助于Talmy的运动事件概念和Lakoff的"始源-路径-目的地"意象图式从认知的角度探析了两类构式认知上的实现机制。认为英民族的认知顺序是先图形后背景,而汉民族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6.
指出近来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语言学的主流学派。从取决英汉翻译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的角度出发,集中论述翻译选词依据的两个方面:模糊性和体验性,并进一步探讨两者影响英汉、汉英翻译的原因,以及它们是怎样应用于翻译选词中,以强调它们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以该理论为基点,从修饰关系不明、否定范围不明、从句关系不明和省略等方面分析英语结构歧义的生成原因,说明英语结构歧义是不同的认知主体将同一句子的不同成分作为了图形突显的结果。该结论不仅丰富了结构歧义的研究范围,而且拓宽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8.
潘海华、韩景泉对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分析会使句法推导陷入两难境地,而基于最简方案语段理论的分析能较好地解释该结构的几个基本特点。语段的基本操作为动词前后两个名词性成分之间的语义解读提供了必要的句法结构基础;处于宾语位置上的DP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给无解特征赋值,这是生成不同结构的句法根源。  相似文献   

19.
借代是传统的修辞手法,修辞学界多年来一直注意研究它,但对它的解释却显得空泛、笼统、不得力.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解释途径对借代的各种方式逐一加以解释,则能够探求其形成动因和从这一角度解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未能对此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多义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