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辈群体是个体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而期间传播的亚文化更是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在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特点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对同辈群体问网络亚文化传播对青少年成长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从如何引导同辈群体亚文化传播与发展方面提出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同辈群体是个体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而期间传播的亚文化更是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在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特点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对同辈群体间网络亚文化传播对青少年成长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从如何引导同辈群体亚文化传播与发展方面提出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魏然 《教育探索》2013,(2):110-111
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的影响是通过松散型或集约型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的,而对其性行为的影响又是以性观念的塑造为中介的.从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和网络文化三个方面逐步构建符合主流文化规范的群体亚文化形式,可以达到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性观念并预防不当性行为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消费方式的主要因素。尤其在近些年,女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加强对女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陈勇 《华章》2011,(12)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且不断升级.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征出发,结合社会心理学,由表及里,从近年来的一些轰动全国的热门事件中归纳出弥漫于网络之中的几种主要群体心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自编问卷对四川省内5所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共928人进行了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影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总体较为开放,宿舍和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性观念及性行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当今大学生出生在网络时代,使用网络进行即时通信、网络新闻、搜索引擎、上网购物、学习在校教育课程等,通过网络交友、恋爱、求职、创业,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不少大学生甚至出现手机依赖症、网络综合征等问题,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对大学四年生涯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形成的亚文化气候如同飓风般席卷而来,追求创新、独立而又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成为网络亚文化的受众主体。个性、多元、随意的网络亚文化氛围使青少年具有特殊的网民气质,影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解析网络亚文化的社会心理成因,厘清并探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路径是当前教育必须审慎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梁旭 《文教资料》2008,(16):59-61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其中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要属当代的大学生.本文结合新时期高校校园亚文化的内涵,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亚文化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而对建设高校校园亚文化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的到来,使中专生无论是生理,还是精神、意识等方面都将飞速成长。身高、体重的猛增,加上突如其来的性成熟,使中专生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他们要挣出父母的怀抱,大声宣告:“我们长大了。”一、青春期中专生的心理变化特点一般说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大致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少年的性厌恶期。随着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和两性关系,在学校里,男女同学们之间的界限划得很清。第二阶段:对异性的向往期。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方面的进一步成熟,逐步从彼此回避到彼此接近,进而发展到对异…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旅游信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时空行为的研究综述,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从旅游者事件对旅游信息内容的影响;旅游者旅游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及其机理;旅游者时空路径与移动网络信息之间的关系以及旅游者时空行为的过程化等四个方面进行旅游者时空行为方面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网络去抑制行为,存在很多不同的解释理论。文章根据现有文献对网络去抑制行为的概念、特点作了简要总结,并系统介绍了关于解释网络去抑制行为发生原因的不同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已成为网络交往的主力军,网络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行为方式。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行为特点及其关系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性的介绍,以期推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分别考察大学生人格因素与网络行为偏好和网络依赖状况之间的关系,探索了人格因素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影响。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使用量表、中文网路成瘾量表、网络成瘾量表(Young)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433位在校大学生(男生235人,女生198人)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上网内容偏好与性别、上网时间、人格因素中的精神质和内外倾向性都有显著相关;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与平均上网时间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情绪稳定性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精神质有显著微弱正相关;网络依赖与放松休闲行为与追求刺激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交际属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本文总结了前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并主要以索绪尔和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分析狭义的网络语言,即出现在网络聊天室、电子邮件与BBS等中的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网络成瘾的一些基本问题,阐述了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站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高度,观察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透视其中的利弊得失,促使人们对互联网现象做出更多的理性思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自尊量表(SES)对5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人格特质、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外倾性、责任性、开放性、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宜人性与网络利他行为相关不显著;(2)外倾性、责任性、神经质、开放性和自尊均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自尊在外倾性与网络利他行为、开放性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责任性与网络利他行为、神经质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及其社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之一,网络群体性事件遵循普遍性的形成机制,网络作为重要变量在机制的各个环节发挥新的作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体现出"网络最优选择策略"。通过对参与主体的类型学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性事件有两种社会效应:失范倾向与公共性实践。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学生受自身条件的制约易于沉迷网络,导致心理的变化。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