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歌剧《白毛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穷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而"白毛女"喜儿的经历则表现出了该剧"旧社会将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本文通过对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艺术进行阐述,分析歌剧所表达的精神与情感,以期能够为相关艺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束 《老年教育》2008,(9):13-14
1944年,著名歌剧《白毛女》由鲁艺在延安首演之后,很快就演遍了各个部队和广大解放区。这出戏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表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3.
小议歌剧《白毛女》唐春梅一、“帐”的牵连:《白毛女》第一幕第一场写杨白劳躲帐;第二场写黄世仁、穆仁智逼帐,两场戏都围绕着“帐”而展开.“帐”是“白毛女”选场的结构线索,喜儿被逼卖、被侮辱、逃进深山.变成了“鬼”,杨白劳痛不欲生,喝卤而死,又都和“帐”...  相似文献   

4.
嘉怡 《音乐世界》2021,(1):46-53
诞生于1945年的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民族歌剧作品,讲述了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白毛女》在艺术上是非常成功的,编剧有意地保留了喜儿变为“白毛仙姑”的传奇性情节,使剧情的发展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1945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功地演出了由贺敬之、丁毅作词编剧,马可、张鲁、李焕之、瞿维等人作曲的歌剧《白毛女》。该歌剧一经上演,就在当时的延安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标志着中国首部新歌剧的诞生。歌剧《白毛女》取材于晋察冀解放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讲述了贫苦佃农杨白劳之女喜儿惨遭恶霸地主黄世仁的迫害,逃入深山变成"白毛女",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农民翻身解放后,重获新生的真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歌剧艺术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20世纪传入中国后,中国的艺术工作者也将歌剧与本民族的曲调进行了结合,产生出了一批优秀的歌剧作品。其中歌剧《白毛女》在中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白毛女》中《杨白劳》选段以它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也成为了众多声乐工作者喜爱的声乐作品。本文作者从自身的演唱感受出发,从歌曲的时代背景,音乐特征,演唱技巧和感情处理三个个方面,深入剖析歌曲《杨白劳》,从而更好的进行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7.
1945年歌剧《白毛女》诞生以来,各种艺术形式的《白毛女》陆续出现,至今已六十年了,仍风行不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认为该剧深受秧歌剧的影响,其创作充分借鉴秧歌剧的形式与内容,着力突出地方戏曲元素和民歌元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说,没有延安秧歌运动创造出的秧歌剧就没有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为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创作开拓出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发展道路,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开辟了新里程。  相似文献   

9.
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开始逐渐形成。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歌剧采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的语言、结构方式、曲调等等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歌剧。  相似文献   

10.
《白毛女》是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歌剧作品,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价值,它的创作涵盖了多种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展现出鲜明的民族化特点。黎英海以钢琴为伴奏乐器所改编的唱段《杨白劳》深入民心,其钢琴伴奏部分更是发挥着情景交融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歌剧《白毛女》的作品风貌,在了解黎英海音乐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对其改编的唱段《杨白劳》钢琴伴奏处理进行研究,将钢琴与声乐、剧情相结合,达到恰当运用钢琴配合声乐,延展剧情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部好的歌剧之所以流行,广为流传,不仅仅是因为表演者高超的表演和演唱技巧,与音乐的高度融合,还有就是它带给观众的共鸣,就是说看到这部歌剧我们会感悟和引起什么样思考。美学虽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美学的思想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美学的研究与艺术息息相关,而歌剧作为艺术中的一部分,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的丰富着艺术发展的内涵。本文就歌剧《白毛女》中丰富的艺术魅力,探讨其中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丁力宁同学问:《白毛女》作为中国歌剧成型的标志,有什么特点?《白毛女》是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逐步形成和创造的一种具有革命内容和民族特色的新歌剧,是我国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在内容上,《白毛女》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27日至12月12日,"歌剧讲堂满庭芳——2013年闵行区中学生歌剧艺术欣赏会"在上海城市剧院展开。来自全区50所学校的近2万名中学生,再度开启一年一度的高雅艺术之旅。本次活动共安排了18场演出,由上海歌舞团演员领衔主演,中学音乐教材中的中外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卡门》《猫》《剧院魅影》《白毛女》《江姐》等一一呈现。演出现场,艺术家们讲演结合,让中学生认识和了解歌剧,学会欣赏并喜爱歌剧艺术。  相似文献   

14.
《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之作,其思想上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标志着新戏剧的成熟,“是新戏剧开辟道路的里程碑。”初中语文节选了第一幕第一二场,作为典范课文选读。我认为,这个选场虽然可以使学生认识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的罪恶,但却不能充分体现《白毛女》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方面,叙述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功之处和对本国戏曲音乐的借鉴与吸收,民歌题材以及民族调式的广泛运用,并对中国歌剧创作的民族化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能听任错误思潮蛊惑青年《中流》1995年第10期登载了一组为纪念《白毛女》创作并演出五十周年的文章,有余飘、王连登的《这个戏是劳动人民自己的文艺——毛泽东、周恩来论<白毛女>》、万斋的《(白毛女)——中国民族歌剧的太阳》、王畅的《论歌剧(白毛女)的...  相似文献   

17.
歌剧就是一门集戏剧、音乐、舞蹈、诗歌和舞台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的艺术形式,是在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中国歌剧是由20世纪20年代,由一种儿童歌舞剧的形式开始了萌芽和发展。从1945年中国歌剧里程碑式的《白毛女》的诞生,到2004年《木兰诗篇》的精彩演绎,其故事情节当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演唱都让观众印象深刻。其中,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更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之作。本文就以《党的女儿》为例,通过对中国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英雄性、阳刚性等特点以及描写中国歌剧演唱的字韵美、声韵美、情韵美等方面的分析,从而让我们对中国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及演唱特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歌剧的民族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题材与主题的民族化、人物与语言的民族化、形式与风格的民族化三大理论层面,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功之路。20世纪40年代初的《上海之歌》《大地之歌》《秋子》等作品,在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特点、演唱特点、表演特点等方面起了先行作用。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步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并对后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申溪,81岁,常写些文艺方面的小文,投给中国音乐家协会官方网站和中国文联十佳刊物之一的《儿童音乐》。1949年北京解放,他正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当时歌剧《白毛女》《赤叶河》随着解放军进城演出,这一文一武浩浩荡荡。他白天在前门大街举着大旗欢迎解放军进城,晚上在位于长安街上的戏院看歌剧,连看三场《赤叶河》、两场《白毛女》和《血泪仇》。这种对革命文艺的  相似文献   

20.
歌剧《阿伊达》是威尔第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问世百余年来始终深受大家的喜爱。本文试图通过作品题材、音乐本体、价值判断三个部分来阐释歌剧《阿伊达》这座艺术里程碑式的作品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