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到晚接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在整理自己的书包准备回家.这时,露露突然伤心地哭了起来,我赶紧上前询问,原来是她今天带来的新图书不见了,那是妈妈昨天才给她买的,下午还在呢,可是现在却不见了.  相似文献   

2.
3.
幼儿时期,由于幼儿认识发展水平较低,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事物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还未形成足够的是非价值观,因此幼儿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及身边的事情,一旦遇到矛盾或挫折,就会向他们心中有权威的人物—老师﹑家长寻求帮助,这时往往就会产生告状行为。由此可见,关注并正确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应湘红 《福建教育》2014,(10):60-61
幼儿的收集行为,简单地说就是幼儿有目的、感兴趣地将自己喜爱的物品聚集在一起,继而主动探究,并发现、获得有关周围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每位幼儿都有自己较喜欢的物品,如小石子、图片、玩具汽车、玩具娃娃、橡皮、尺子、各种小动物玩偶等,千奇百怪的东西都可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收藏品,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5.
幼儿自慰行为,是指幼儿用手或其他方式刺激自己生殖器的现象,如采取夹腿的姿势,骑坐在某些物件(娃娃、枕头或桌椅的棱角)上,通过触碰生殖器以达到快感。几乎所有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均会出现这种表现,不到1岁就可能发生,幼儿期和青春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过失” ,就是指我们所见到的幼儿犯错误或“闯祸”现象。常见的“过失”主要表现在言语和行为上。如 :跟小朋友打架动手打人 ,抢别人的玩具 ,摔坏玩具 ,私拿别人东西 ,说谎 ,损坏家中的东西等。这些“过失”并不大 ,也不算严重 ,但如果成人视而不见 ,听之任之 ,在幼儿出错时不加以正确引导 ,反而会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因小失大” ,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 ,怎样对待幼儿的“过失”呢?首先 ,了解幼儿心理年龄特点 ,避免横加指责。幼儿求知欲旺盛 ,对周围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好游戏 ;而且…  相似文献   

7.
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宋翻萍幼儿园是孩子们的「海洋」,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因此会产生一些矛盾,但由于孩子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此,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到老师那里去「告状」。幼儿是用「告状」的方式以...  相似文献   

8.
有经验的或细心的家长或幼儿教师,会发现幼儿从三、四岁(甚至更早一点)起,就喜欢拿笔“乱画”——画他所见之物的形状。画的地方可谓不择场合:在一切画后可以留下痕迹的地方,东涂涂,西画画。如果他们碰巧得到了粉笔、铅笔之类真正的绘画工具以后,更是乐不可支,东涂西画地创作他们自得其乐的“杰作”。由于他们不择地点地画,或者弄坏了书籍,或者涤黑了墙壁,因而往往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责备。对于幼儿这种爱“乱画”的现象我们应该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9.
宋梅 《今日教育》2007,(1):24-24
在幼儿园里,你时常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声音:“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 老师,辰辰把扬扬打哭了!“老师,小朋友在厕所里面玩水啦!“老师,我的书被他撕坏了……”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用铅笔画出一个近似圆的图形,向很多人提问这是什么。结果,绝大多数成人都说是一个圆或椭圆,除此不会再说别的。但幼儿却能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如太阳、月亮、西瓜、气球、狗尾巴等等。其中部分幼儿总是竭力提出自己认为更为合适的、不同于他人的答案,甚至还会展开激烈的争论。这种有意识地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或认识)的心理过程,即为“标新立异”。幼儿是十分善于“标新立异”的,因为他们思考的自由度大,受条条框框限制少;尚未进行大量的知识的学习,不会因为追求“最佳答案”、“精确思维”而限制自己的大胆想象。教师、家长常常提出的“不讲已有人讲过的事情”、“要画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一类的要求,也会使幼儿有意识地去寻找一些不同于他人的答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对幼儿的观察,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1.
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小孩子最爱告状!幼儿喜欢告状,与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幼稚的心理状态有关,是儿童发展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对此老师一定要正确和区别对待。实际上,老师只要了解了幼儿告状的种种心态,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就比较容易了。幼儿告状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呢?一、试探心理。这类告状主要是幼儿用以试探老师对某一行为作出的反应,判断这一行为的正确与否,从而决定自己的选择。如小朋友都在安安静静地叠手绢,露露来告诉老师:小刚到动物角喂鱼去了。这时如果老师只答应一声“知道了”,而不采取措施,露露…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里,不时可以看到男女幼儿互相拥抱,亲吻的情景。特别是那些衣着美观、整齐、长相喜人的幼儿,更是经常受到异性幼儿的喜爱和亲近。对于幼儿之间这种亲密行为,许多教师、家长都不理解,甚至诚惶诚恐,怕孩子学坏,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加以制止,有的则用哄骗的方法,说孩子的小脸不干净、亲吻不卫生之类的话来达到制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北方 《家教指南》2008,(4):27-29
“性游戏”是幼儿们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性活动,也是孩子性意识发展过程中自然而幼稚的行为,幼儿期的“性游戏”及其经验,对他们成人后的健康性心理的形成及人格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老师都应该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幼儿的“性游戏”,同时,采取科学地教育,正确地引导,以促进孩子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丽琴 《山东教育》2004,(27):61-62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孩子撒谎的现象,对此,不要简单地归结为孩子没有诚信。下面,简要谈谈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雪平 《中学文科》2007,(6):118-118
教育学认为,“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发展,与自己的角色、身份、年龄特征、文化习惯、社会规范不相吻合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正常运作的行为,具有经常性、倾向性和有意性,还可能有集团性。中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持续旷课、离家出走、酗酒、吸烟、不良交友、赌博、打架斗殴、轻微违法犯罪等。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中,每个班上总有几个所谓的"调皮"幼儿,他们的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等。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调皮"幼儿,从而使他们也能逐渐懂得遵守班级常规,团结同伴,融入班集体,又能发挥其个性特长,促进良好发展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单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幼儿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感到新奇,头脑中充满了各种疑问,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会提出一连串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做父母的对此应该抱什么态度呢?有的父母十分热情地、耐心地给幼儿解答,并热情鼓励他们多思多想,大胆提问。相反,有的父母常常对孩子这些数不尽的问题感到困窘、厌烦,甚至斥责孩子,拒绝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就会挫伤孩子好问求知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再主动地想问题、提问题了。这样做,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如果在回答儿童问题的时候,向他们说,等着吧,等你长大了就会知道的。这是扑灭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孩子常犯错误,这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是自然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而犯错误幼儿年龄小,活动范固有限,其知识经验是贫乏的。比如,有个孩子看妈妈拣芹苯时是去叶留茎,有一天孩子拣菠菜时也把叶子掐下扔  相似文献   

19.
幼儿如果说谎会被人们认为是坏孩子,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就此断定幼儿是个坏孩子。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促进幼儿的游戏方面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他们的行为举止应该适应于孩子的活动,并能作出深思熟虑和富有创见的反应。这种反应必须做到适合时宜和恰如其分。如何安排幼儿的游戏(一)安排小小组活动。每次安排三四个幼儿一起玩,孩子单独干的事情增多,相互轮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