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信原则是人类道德或人类理想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也是变动的自然法的缩影。现代意义的诚信原则是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实现平衡。现代诚信原则的价值基础是由市场环境、市场主体、立法--司法模式等影响其本质变化的因素所决定。其价值判断包含社会妥当性、实质正义、公法手段介入私法合理化等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
张红 《天中学刊》1999,14(1):35-36
会计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指的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会计人员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这些行为、责任和义务均打上了会计职业的烙印,调整着会计人员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会计职业道德涉及问题较多,本文仅就会计职业道德及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关系。会计职业道德应包含的内容以及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会计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关系欲建设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必须弄清会计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会计法规及会计工作之间的关系。会计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的…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通过塑造丰富多彩的具体的文学人物,以追求美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意欲、需求、效益、功利,具有顽强的执拗的征服精神,文学中对“美”的评价内含着对伦理价值中“善”的判断,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道德感情和道德生活总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永恒不变的主题,而文学家总是按一定的审美理想去干预生活,道德理想就是审美价值标准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与伦理可以合而为上,实际上,二者在反映社会现实的目的与对美、善的追求上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4.
“义利”之说,源于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化等方面内容的变迁,人们不断赋予“义”、“利”以新的时代的内涵。但义利关系始终是道德体系中的基本问题。因之道德所调节的^与人之间,个^与集体、社会之间,总是离不开利益关系,人们所奋斗的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并且,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来看,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是各种社会道德体系在原则上相区别的最显的标志之一,所以,人们常把义与利并提;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也发生变化。其中包括个人的社会理想,对真善美价值的思考,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和认识;也涉及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个人发展观则是两者关系的一种体现。对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态度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在追求两种需要时的矛盾心理。处世态度与“真善美”的社会理想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社会领域,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关系,表现在价值领域,就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既统一又对立的。社会主义为我们创造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艰苦探索,才能使人生更加充实美好,使社会更加和谐繁荣。  相似文献   

7.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它与社会经济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市场经济,一方面,决定着一定的道德关系,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道德又规定和制约着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进步提供物质基础,而道德又为市场经济发展确立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二者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之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职业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通过塑丰富多彩的具体的文学人物,以追求美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意欲,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道德感情和道德生活总是文学反应现实生活的永恒不变的主题,而文学家总是按一定的审美理想去干预生活,道德理想就是审美价值标准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与伦理可以合而为一,实际上,二者在反映社会现实的目的与对美,善的追求上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9.
谈中专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廉保元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履行职责中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它使人们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是道德的、怎样做是不道德的”,它是本行业职业思想的具体化,它具体要求人们以一定的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去待人、处事、接物。它...  相似文献   

10.
王船山继承德家伦理思想,把儒家道德视为人生最高价值,要求人们为国家民族的利益,无私忘我,积极奉献,为国家民族立大志,建大功。这种道德价值观,集中地反映在他的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两方面。义利关系与理欲关系,是人生哲学中的重大问题,其实质是道德与利益究竟何者更为重要。儒家认为道德对调节社会生活,使之保持良好的秩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道德教化,使人们的行为自觉地接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约束。这样就可以解决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儒家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一切社会政治活动伦…  相似文献   

11.
职业道德教育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两者之间有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关键,价值取向的"过滤"作用必须得到重视。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教育的定位,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三方面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价值取向的关系,传统道德与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关系,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关系。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职业道德的内在联系,强化价值取向的渗透,引导学生在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以及就业观、创业观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与和谐社会构建一致的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12.
法治取“德治”而代之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的必然。但道德地位的历史嬗变,并不意味着道德的可有可无。在法治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道德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道德反映和调节主体间利益关系的特点,道德作用的特有方式和范围,以及道德作为法律的价值基础和法治的实现条件等等,都充分体现出道德的独特价值。实践证明:对道德的虚无主义的态度,不仅会导致社会道德生活的失范和无序,而且也会侵蚀在人们心目中尚未完全确立起来的法律的权威和法治的信念,影响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职业道德“道德”一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人们常用有无道德来评价一个人的品质好坏、行为善恶、精神境界的高低。所以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的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之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道德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对实践档案职业道德理论是十分必要的,它是自身道德品质休养的需要,也是从事档案职业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学说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道德规范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是个性全面发展体系的基本核心。列宁在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特别着重指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何谓道德?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调节人在他的社会生活所有领域里行为的原则、要求、准则与规则的总和。道德反映着人们在社会上形成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行为规范又寓于“善良”、“诚实”、“良心”、“公正”等概念之中。所有这些道德概念都具有评价的性质。道德原则与规范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道德有其自身的规律。就道德结构而言,道德包括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三个部分;就道德起源与目的而言,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和利益共同体的道德需要,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需要;道德目的在于满足人类社会和利益共同体的道德需要,在于保障人类社会和利益共同体的存在发展,在于增进每个人利益。由于缺乏对道德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学校道德教育面临三种病态:教育方式呈现体验的缺位状态、教育过程处于无菌的理想状态,教育内容陷入无根的尴尬状态。要解决道德教育的病态,应当遵循道德的内在规律性,在教育方式上重视体验,在教育过程中回归生活、实践,在教育内容上重视道德价值和价值判断的传递与培养。  相似文献   

16.
教师应该是道德家吗——关于教师道德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们将教师道德视为达成教育的道德目标的关键性因素,无批判地认为教师应该有道德家一样的高尚道德,由此,在教师的道德建设上也遵循“取法乎上”的策略。笔者认为,这种思路夸大了教师道德的教育作用,误解了“教师道德”与“教育道德”的关系,不正确地将对教师高标准的个人道德要求误置为普遍的职业道德要求,从而,使教师道德研究与道德建设误入歧途,也使广大教师长期陷于道德的重负之中。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是多元的、多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必然是多元的,甚至可能是相互冲突的。要使经济和社会生活能够充满活力、健康有序,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努力形成科学、统一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的原则下得到调适和整合。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主体需要又表现为各种利益.而怎样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或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人们价值取向的关键所在。牢固树立和大力弘…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追求人际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一致,它更要求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作为和谐之“灵魂”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支撑。即使是在经济领域中,经济发展目标也不单纯就是一个物质或数据化的概念范畴,而是蕴涵着“物化”了的科技文化、理性制度、管理理念、道德观念等精神文化价值的综合性概念。尤其是作为支配人们行动方向和行动目标的具有一定价值取向的道德更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大明确要求“在各行各业加强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又进一步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本文试图对高等院校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作一番探讨与论述。 一、职业道德是人们长期职业实践的产物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的力量来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也就是做人的规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人一直是在道德与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意义上推崇重义轻利的价值原则的。改革开放以来,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所取代,但人们在理解这一原则的时候依然恪守“义利关系即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传统范式。这种理解范式的学理性缺陷在于把道德与利益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对立了起来,始终为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提供道德上的依据。实际上,义利关系不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而是道德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社会道德的使命就在于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同时,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