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师友》2019,(1):41-43
结合创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重要意义,提出从突破"校长重视学校体育;渴求获得主动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不拘一格的参与培训、教研和科研是提高"研究型"体育教师团队教科研能力的关键;团结务实是创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基石;从"学习型、反思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教师逐步蜕变为"研究型"体育教师,以提高"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整体实力"等核心要素来探索创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挑战与要求,快速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校教研组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加强教研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但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研组,对教师的指导、监控能力和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形式主义多,教科研水平不高,研究意识不强,团队合作欠缺,教研文化缺乏。基于此,本期策划了"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创建"这一选题。本期来稿较多,选登的来稿,分别阐述了创建研究型教研组的策略、构建研究型教研组的三个阶段、以问题为导向系统开展教研活动的策略、教研活动组织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系统建构研究型教研组明确了方向,指出了路径与实施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然而,对照撰稿提纲,来稿在创建研究型教研组的意义、如何创设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型体育教研组是建立在群体研究基础上,以教研为依托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是学校落实常规教学工作,进行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听评课等一系列专业活动的组织。研究型教研组以"教师自身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它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又是培养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和集体凝聚力的组织。一、研究型教研组的核心要素体育研究型教研组的核心要素包括:体育教师团队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符合实际需要的"集体备课"、"技能培训";"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同伴互助"、"课题引领"等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监控、评估体系;专家引领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型"的体育教研组一定是把学科教研视为推动体育学科发展和体育学科建设的发动机,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研究"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立足学生发展、立足教师成长,着力建设学科组。一所学校是否具有"研究型"的学科教研组,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从促进年轻教师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能切实提高学校体育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实现教师"在教学中教研、在教研中教学"的教研一体化状态,落实校本教研,扎实开展活动,使教研组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使教师成为一位学者型教师,笔者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一、合作交流——促进团队成长体育教研组的建设离不开"团队"精神的引领,只有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团队"精神的思想内涵,才能把教研组建设成为优秀的基层组织,教研组也才能成为体育教师专业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体育教育呼唤研究型的体育教师,呼唤研究型的体育教研组。建立研究型体育教研组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表明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是建立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育思想或理念、教学内容或方法进行讨论与研究,通过这种讨论与研究创设研究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拓展教学思路。可是观察我们的体育集体备课,却不容乐观,为此,笔者对落实集体备课,建立研究型体育教研组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与同行商榷。1.当前体育集体备课的现状及原因通过与老师们座谈交流、调…  相似文献   

8.
<正>一、精设研究方案"研究型"教研组的建设需要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计划和策划,精心设计教研方案,突出研究的校本性、严密性、科学性、针对性,引导教师立足于实际,脚踏实地地进行教学与教研。1.场地实际。设计教研活动时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来进行教研规划,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场地、器材的功能性,要求校内的展示课、教研课、师徒同课异构等,  相似文献   

9.
<正>在《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中,教研组的9名教师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教研组团队来说,是一次笔耕的历练,更是一次自我成长的驱动。感谢大赛组委会给予我们的肯定和鼓励,这是勉励,更是鞭策。一、植根课堂,定方向教研组能在本届教育教学案例评比中获得可喜的成绩,离不开集体智慧的碰撞与分享。首先,笔者在2017年10月中旬看到  相似文献   

10.
<正>学校体育教研组在学校体育中应发挥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笔者结合我校教研组的一些做法,谈点粗浅看法。一、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的功能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的重要细胞,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肥沃土壤,更是教师团队合作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研组文化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成长的土壤,它在深层次上对体育教师产生影响,或制约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构建自己独特的体育组文化,从品牌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团队文化、教科研文化、学习文化、竞赛文化、目标文化八个方面阐述体育教研组所应营造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年轻人经过推荐和考核,初当体育教研组长,难免有教师不服气,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年轻组长高度重视管理策略,既要赢得老组长、老教师的支持,更要重视非权力影响,用以凝聚教师,提高管理效能。通过非权力影响来提升管理效能,既是年轻教研组长的成长需要,更是教研组的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论证等研究方法,对教师文化、学习型体育教研组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指出了传统体育教研组存在的弊端:过于行政化的组织管理使得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难以发挥;缺乏互信的组织氛围使得体育教师专业合作落入形式主义窠臼;教研组共同愿景的缺失,削弱了团队的凝聚力。文章最后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提出了学习型体育教研组建设的路径与对策:建立共同愿景,发挥有效激励作用;改善心智模式,培养体育教师的反思意识;培育新型合作文化,打造学习型团队。  相似文献   

14.
<正>教研组是集教学、科研和管理于一身的基层组织,是一个学校体育教师共同讨论、共同成长的平台,优秀的教研组能够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但随着现阶段学校教研组新教师不断涌入,教师自身研究能力参差不齐;学校青年教师较多,缺乏专业引领;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教师学习动力不强,易  相似文献   

15.
<正>教研组承担着教学活动组织落实、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学科教学经验积累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等各项任务,创设"研究型"体育教研组可以有效地为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提供集约型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就宏观层面而言,体育教研组通过定期的集体备课、理论交流、课题研究可以有组织地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具备集思广益的优势,从而为深入进行各种理论的预研、调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美玉需要雕琢,宝剑需要锤炼,同样,好课也需要打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可见用心"磨"课的重要性。所谓磨课,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每一次磨课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一次研磨都有成长的快乐,在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过  相似文献   

17.
许华 《体育师友》2013,(1):59-61
新课程的深化对中小学教研组的功用与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中小学体育教研组建设应高度重视对教研组的功能开发与实效性的研究,充分挖掘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使教研组成为教师不断汲取教、学、研、训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8.
<正>教研组是贯彻学校教学措施的基层单位,它主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如,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与理念、制订教研组计划、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开展相互听课与评课、开展学科改革试验和专题研究、组织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观摩课、探索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学校的体育教研组严抓三个"基本点",使得教研组工作有序、健康、充满活力,有力地促进了体育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20,(8):49-50
<正>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教研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课题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小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1]。为了建设科研型体育教研组,我校决定以微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让体育教师能够人人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一、整体规划,谋划教研组发展要建设好教研组,首先要对教研组的发展做整体的规划,教研组规划需要从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出发,  相似文献   

20.
<正>银河实验小学体育教研组在建校初期经历过一无场地、二缺教师、三无活动的三无"尴尬",学校在2008年之前从未被列入过一次区级学校体育综合考评。为打破僵局,体育组积极反思、总结经验,从教研组管理机制建设入手,坚信团队建设是促进教研组发展的关键。短短三五年之间,学校体育年度考核得分从同类学校的最后几位"逆袭"到前三,稳稳成为"第一梯队",改写了银河体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从成绩来看,这样的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