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功能的定位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实现.新的历史条件下,由其内容、性质和学科地位所决定,"原理"课教学应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功能、素质教育功能和实践性功能.为保证"原理"课教学功能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规范化与生活化以及主导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道内涵丰富、结构精美的优秀试题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考试本身所体现的价值,还在于它对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依据课标、发掘教材、深挖问题的积极引领,2013年天津市数学中考试题第18题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引导教学依托教材,发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引导教学关注课标,发挥课标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学深挖问题,关注问题的潜在功能"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以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为提升原理课教学实效性,要从整体性的把握上,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从方法论的意义上,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上,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原理课教学必须做到理论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机统一,促进马克思主义原理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的有效转化,从而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自信和自强。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高校思政课是解决"总开关"的根本,扎紧"安全阀"的基础,筑牢"防火墙"的关键。但西藏高校思政课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上面临着教育意识淡薄、教学观念落后、网络舆论引导不力等问题。因此,要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意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灌输观、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扎实做好思政课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概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载体。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掌握的局限性,导致"概论"课实效性不强。本文将理顺"原理"课和"概论"课之间的关系,挖掘没有开设"原理"课情况下开展"概论"课教学存在的基本矛盾和问题,探索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育功能,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转变教学理念的维度;倾注人为关怀的维度;提升教师素质的维度;变革教学方法的维度。  相似文献   

7.
在意识形态领域明显出现社会化与感性化的背景下,如果说"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一概念反映了这种趋势,那么警察不但要固守传统角色,而且应该更加规范地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因此,公安院校应在准确把握与切实履行高等教育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自身的行业特色与教育对象的职业定位,更加注重培育公安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功能。为此,公安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当准确认识自身使命,在真学、真信和真教中充分发掘自身潜能与思政课的教育资源,从公民美德、专业精神和政治品质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公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牢固树立从警意识、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功能提高认识,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如何利用好社会实践活动之外的校内实践教学机会,把思政课的政治功能、育人功能发挥好,是相关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红色"经典影视"推荐是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探索并实施的一项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和方式,实施这一方式的重点是教师的前期准备和组织安排,关键是学生的观影、择影、小组交流、推优及课堂PPT展示,最后通过班级讨论和教师点评来完善整个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受国内外社会环境变化、教师素质、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加强"原理"课信仰教育应该抓住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陷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低迷,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受到重视的契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坚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原理"课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中的实施,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问题法、讨论法、案例法和实践教学法都属于互动式教学法的范畴。在应用过程中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还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置好互动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各高校在实践中基于自身特点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由于其独特属性及突出地位成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陕西中医药大学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专题+故事"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对"八个统一"的实践回应。原理课采用"专题+故事"型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了政治性和学理性、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适度性和适切性等的统一,在实践中的整体推进需要积极发挥教研室、集体备课会的作用,要着力突出教学监督与评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肖丽萍,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厦门市直属校校际教研组长,厦门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指导组成员,厦门市中学政治学科带头人。曾荣获第三届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部优"和"省优"。肖丽萍同志致力于打造常态化优质课堂,积极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多元教学策略;致力于打造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智慧教育课堂,实现教学的智能化、高效化。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积极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多次在福建省教育学院泉办的国培和省培项目中开设讲座和公开课,曾先后指导三位教师在全国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四位教师在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简称"原理课")是一门理论性强、趣味性低、知识点难的基础性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怎样教好这门课程、学生怎样学好这门课程教师怎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原理课"教学目的,是当前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增强"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具体举措,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作文教学的育人导向和政治化倾向使人们发现思政课教师和思政学科的价值感和使命感。让思政课教师在作文教学领域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生提供素材,让作文教学能够聚集民族正能量、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让思政育人贯穿作文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看待社会发展,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理想信念、国际视野"统领下,用真情实感来行文。要使思政课融合作文教学,需要关注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聚焦国家意志,把握时代方向;感悟生活情境,培养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语文课本是根据"课标"编纂的,它选取了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语文基础知识,是向学生进行系统语文教育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但受教育体制,教育环境等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丢开"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深化"原理"课教学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实现大众化,在整体上应坚持"三个目标":知识传授、方法论教导和意识形态引导。在课堂教学内容讲授上做到"四个贴近":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需求、贴近教师的能力和特长。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上做到"四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下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阶段性教学和长期辅导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程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教育功能、价值观引导功能、人生观、世界观改造功能、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等几方面。要有效发挥这种德育功能就要切实提高教师素养,保证《概论》课的德育效果;狠抓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搞好课外活动,发挥活动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课例研究是一种幼儿园课堂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建构课例研究模式的基础上,从"阅读:在理论的海洋中汲取教育营养;合作:在与专家探讨中锤炼教学艺术;行动:在实践与反思中升华教育智慧"三个维度,探讨了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在课例研究中把教育理论深入到实际情境,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在课例研究组教师与专家的"合作平台"上,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的差距以及教学设计与幼儿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微时代"环境为高校思政课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它适应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拓展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政治思想观念良性发展。同时,"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和教学方式又面临着新挑战,要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运用好微媒介和课堂两个载体,协调好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正>新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以下简称品德课)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一功能的弱化是不争的事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品德课成了道德内容匮乏的空架子。要发挥好品德课程的的德育功能,教师必须认清品德课程本身的特点和以及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对课程功能发挥产生的影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等诸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一、小学品德课教学德育功能发挥的困境1.德育外延的泛化使教学缺乏针对性在我国,德育是范围很广的习俗教育或社会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