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大概念教学”构建了主题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结构化,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个主题整合为“数与运算”主题。文章基于这样的改革背景,围绕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创设运算情境通达运算意义;融通算理算法获得运算技能;感悟数与运算一致性,体会运算本质三个维度,基于整体视角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正>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运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在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中,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个主题整合为“数与运算”主题,凸显了数学学科内容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也更好地体现了学科本质,强化了数的运算与数的概念的一致性。作为“数与运算”主题内容的子主题,“数的运算”单元整体教学不仅需要遵循“概念本质和算法的一致性”“基本活动经验的一致性”和“数学思维方式及其抽象水平的一致性”三个原则,还需要依次具体落实“从结构化主题提炼大概念”“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价体系“”确定单元关键问题”和“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序列”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4.
<正>在课堂上,我们应追溯知识的本源,让学生经历推理过程,学习逻辑清晰的数学。本文以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为例说明。一、通览教学内容,厘清核心概念2022年版课标将“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整合为“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属于“数与运算”主题的内容。根据2022年版课标的要求,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结合具体实例解释万以上数的含义,能认、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课程目标,强调课程内容的组织重点是对数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对数与代数领域的“数与运算”主题的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就要重视对数概念与数运算进行整体性理解,进一步加强数与运算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数的认识与运算在本质上的一致性——都是对计数单位的思维操作。  相似文献   

6.
黄振华 《天津教育》2023,(29):110-112
<正>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其中“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相关知识,“数量关系”主要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识字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数与代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一、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提出的要求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主要内容,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与代数”领域重新进行整合,对数的运算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要让学生“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可见,运算教学需要追本溯源,更要体现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数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整数、小数、分数都是对数量的抽象,二是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从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的视角来认识。“10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数的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数与运算”是数与代数领域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运算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需要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下面以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为例,  相似文献   

10.
<正>“倍”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之一。依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划分,“倍”属于“数与运算”主题,是继“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之后,对乘法意义的扩展。依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划分,“倍”被归属到“数量关系”主题。把“倍的认识”置于数量关系全景结构中,对这一内容也就有了更丰富、更多元的解读。首先,从关系角度来看,小学阶段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可以差比,也可以倍比。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版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各领域设置若干学习主题,如“数与代数”领域设有“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学习主题,“图形与几何”领域设有“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学习主题,“统计与概率”领域设有“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学习主题。主题的结构化整合体现了内容之间的关联,每一个主题具有一致性的学科本质。关注学习主题内容的一致性,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以核心概念为统领,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新的课程理念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如“教—学—评”一致性、数概念的一致性、数运算的一致性等,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的理念和方向,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惑。为何要提出运算一致性教学?运算一致性教学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运算的一致性?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丹  邓炜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131-132+135
<正>教学内容:整数、小数、分数乘法运算相关内容的复习。课前思考:关于数的运算,史宁中教授曾指出:“数的运算中最大问题是算理割裂,加减乘除各有各的算理,整数、分数、小数运算各有各的算法。”这些运算内容背后存在怎样的一致性呢?《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要充分发挥计数单位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为此,我们开展了以计数单位为统领的“数的运算”一致性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琼 《湖北教育》2023,(7):34-3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力求打通不同学段、不同领域数学学习内容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和认知方法,培养理性精神。“数的认识”是“数的运算”的基础,教师从一致性的视角抓住“计数单位”这一要素,开展“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的关联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的本质,深入理解算理,提升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小数的加减和减法”大单元整体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与运算的一致性——计数单位是建构数的基础,所有运算都可以还原成计数单位的运算。教师抓住“计数单位”这个统领性概念展开教学,能引领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实现算理贯通、算法统整。  相似文献   

16.
杨晔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73-74+78
<正>让学生体会“数的运算的一致性”是《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十分重视的教学要求。比如,在第三学段的“教学提示”中提到“通过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进一步感悟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如何基于运算的一致性进行数的运算的整体教学,正在成为一线教师共同探究的话题。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处于帮助学生整体认识乘法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17.
黄茶英 《亚太教育》2023,(16):128-13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整合为“数与运算”,对数与运算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简述“通”与“联”视角内涵,以“小数四则运算的再认识”为例,探索“通”与“联”的一致性策略,提出应以观察者的视角探究数学本质,突出学科一致性;以学习者的视角关联学习结构,提高探究能力;以研究者的视角反思教学过程,优化知识结构,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岚 《江苏教育》2023,(14):7-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运算”主题中提出,要让学生“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就“运算一致性”而言,需要教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视角来理解,从算理、算法、算律三个维度来表达,通过意义、模型、策略三条路径来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其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在内容要求中明确,第一学段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对图形分类,会用简单图形拼图;第二学段是结合实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与《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百分数从原来的“数与代数”领域移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目标从“数的认识”转变成了“统计量的认识”。调整的原因,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