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美女沟泥石流暴发特征,本文对美女沟泥石流物源特征及泥石流物源的转化关系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析表明,美女沟泥石流物源类型主要为矿渣堆积物源、公路弃渣物源、坡面侵蚀物源、崩滑堆积物源以及沟床堆积物源五类,该类物源表层土体松弛,转换关系复杂,暴雨季节易发生泥石流。  相似文献   

2.
黄文洁  张文  苏永超 《内江科技》2010,31(12):24-24,47
空心寨泥石流沟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岷江乡,历史上活动迹象明显,曾堵塞岷江河道。5.12汶川地震后,沟道内出现大量松散物源,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条件。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查明该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并从地形地貌、物源、降水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该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查明了泥石流形成的关键因素。根据该泥石流沟的特点提出了以"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中下游排导"的治理措施,为该区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实例经验。  相似文献   

4.
云南贡山8.18特大泥石流成因及其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鹏程  韦方强  谢涛 《资源科学》2012,34(7):1248-1256
2010年8月18日云南省贡山县普拉底乡东月各沟暴发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近年来发生于我国滇西北三江成矿带最严重的特大泥石流事件,同时也是泥石流危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因与防灾对策对未来该区域的发展规划,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警示意义。根据实地调查,结合遥感影像与气候资料分析,研究区的活动断层与1950年西藏察隅地震对东月各沟造成了严重影响,形成区的寒冻风化与第四纪冰川的作用加速了泥石流物源累计的速率,陡峻的地形和1200万m3的巨量冰碛物是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气候变化,尤其是暴雨日数的异常增加与气温的快速变化是灾害发生的诱因,当日的11.0mm/h的短历时、高强度降雨和高温天气是最终的激发因素;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流域内选矿厂工人对泥石流灾害警惕意识不高也是造成此次灾难的重要原因。根据贡山县的实际情况,结合怒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密度较高的特点,建议贡山县在未来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必须兼顾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据此提出了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泥石流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5.
岗巴县位于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中南部,区域构造发育,大小断裂交错分布,"4.25"地震影响区域内因岩石破裂、山体松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调查日喀则市岗巴县宗山沟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活动规律,为制定泥石流应急方案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6.
大柴旦八里沟是一条泥石流沟,位于大柴旦镇东侧,泥石流暴发时,经常殃及大柴旦镇。据不完全统计,1971~2010年,40年间共发生6次泥石流灾害,最近一次灾害发生于2008年。八里沟泥石流易发,规模中型,危害等级为中、小型,潜在危险性等级为特大型。本文通过泥石流勘查资料综合分析了该泥石流的特点、形成条件、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是我国西藏自治区常见的山区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水利、交通、市政等工程建设。文章依据泥石流场区基本地质条件和现场调查资料,从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体三方面分析了西藏嘎握玛沟右岸坡面型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并对该泥石流发展趋势作出预判,得到两方面的结论与认识:(1)西藏嘎握玛沟右岸坡面型泥石流形成区由斜坡顺倾互层状砂质板岩倾倒变形演化而来,为坡面型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必需的固体物源;流通区以侧向侵蚀和切侵蚀为主,靠近形成区处以侧向侵蚀为主,接近堆积区处以下切侵蚀为主;(2)西藏嘎握玛沟右岸坡面型泥石流发育成因主要归咎于斜坡坡度约55°、场区强降雨、形成区残留崩坡积体和倾倒变形破碎岩体。据目前嘎握玛沟坡面型泥石流发育特征预判,该坡面型泥石流沟发育小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产生中等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不存在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文章研究思路与成果对青藏高原地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和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丁军  王磊 《内江科技》2011,32(3):26-26
云红沟泥石流位于"5.12"大地震重灾区四川茂县,是一条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本文通过对云红沟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三个基本条件的分析论述,进一步详细计算了泥石流的重质、流速、流量等动力学参数,并对云红沟泥石流危险性高做出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9.
大理市双廊镇甸心洪沟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泥石流,在对甸心洪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及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沟属中等危险泥石流沟,若遇强降雨,极有可能爆发泥石流。  相似文献   

10.
为防治天山公路冰川泥石流灾害,本文对其触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冰川泥石流发生所需条件,结合天山公路地区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得出了天山公路冰川泥石流增能机制包括沟域雨雪与物源增能作用、千米高差比降增能作用两种,基于该机制将冰川泥石流的致灾因素细化为冰川因素、气象条件因素和地形地貌因素三种,以上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锅厂沟泥石流沟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赤水河右岸二合镇向阳村老街组紫云街北东侧,地处长江水系一级支流赤水河流域的河谷地带,地形起伏大,自然灾害频发。其中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它具有突然爆发、来势凶猛、规模大、危害严重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锅厂沟泥石流的形成的物原条件及其水动力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并提出防治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栾川县历史上曾多次暴发泥石流,以其为研究对象,对其物源特征及启动模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县境内泥石流物源类型丰富,主要包括岩性风化与崩塌、水土流失及冲洪积层的再搬运、沟道泥石流堆积物、沟道内人工耕地、残坡积物质失稳和采矿废渣等;受地质构造、岩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物源丰富区主要位于伊河中上游;按照物源供给对泥石流进行分类,可分为坡面侵蚀型、崩滑型、矿渣型及复合型四种;县境内泥石流物源启动模式可分为沟道冲刷启动模式、坡面冲刷启动模式、坡面崩滑启动模式、耕地溃决启动模式和矿渣溃决启动模式等五类。最后,提出了泥石流的防治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青海省化隆县德恒隆乡牙曲滩村山尕滩社泥石流频发造成的地质灾害,在研究区开展了一定工作量的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测绘、山地工程、钻探工程以及现场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气象、物源等方面分析了区内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综合区内地质环境背景、泥石流形成条件、运动堆积特点及其对区内居民、村道的危害特征,经详细勘查工作提出了“拦挡坝+排导渠”工程治理措施,改变了以往该区泥石流治理措施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对山尕滩社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治理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通化县四棚乡老米沟,区内由于森林过度采伐,使原本由树木根系固结的松散固体物质,由于树木根系的腐烂而疏松,甚至失稳,导致土体的水源涵养能力大大降低,加大了采伐区雨后的洪峰流量,促使泥石流的形成。另外,区内坡耕地比例较大,耕种造成土体结构松散,易被冲蚀,形成泥石流物源。  相似文献   

15.
杂多县萨呼腾镇地处扎曲狭谷,共发育6条泥石流沟,在暴雨季节,泥石流灾害连年发生。本文在对区内各泥石流沟形成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育特征,计算了其动力特征,提出了治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设计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其目的是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物源的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对泥石流灾害进行科学评价,以保证泥石流威胁范围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性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上对防治工程进行方案的分析论证,推荐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 基山砂岩体是发育于沙三上段底部、物源来自于北部呈宁隆起的一套浊积砂岩体,其主体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临邑和商河之间的宿安地区,北起滋镇洼陷的焦1井附近,向南越过中央隆起带的鞍部宿安沟延伸到临南洼陷,西从田家东,田4井附近,东到贾庄、胡集西,整套砂体向西、东、南三方尖灭,南北长约27km,东西最宽处可达23km,面积约350km^2,在平面上北部窄,南部宽,呈扇形分布。基山砂岩体形成于沙河街组三段沉积的中后期,在剖面上位于沙三中油页岩沉积之上,储层最厚处可达170m。从储盖配置及油源等条件分析,基山砂岩体具有形成较大规模油气藏的潜力,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受台风暴雨影响,频繁发生泥石流灾害,且大多数泥石流沟仅发生过1次泥石流,具有低频性,因而极大的增加了泥石流的防治难度。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雨量、地层岩性及各地貌因素对泥石流影响程度的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泥石流因素的分维值介于0~1之间,平均分维值大小为0.309。1 h雨量雨强(H1)的分维值比24 h雨量雨强(H24)的分维值更小,说明H1对泥石流的控制作用更强,应该加强对H1的监测与预报。泥石流沟坡角主要集中在30°~40°之间,其分维值最小,而泥石流沟长度的分维值最大,说明泥石流沟坡角对泥石流的影响最强,泥石流沟长度对泥石流的影响最弱。该研究为台风暴雨区低频泥石流的防治重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6,(6):72-73
某管线起自土乌边境(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城镇Bulak西南约4.0 km),向东北穿越苏尔汉-舍拉巴德谷地,进入塔吉克斯坦,向东从杜尚别南侧绕行,经科法尔尼洪、奥比加尔姆、苏姆敦、加尔姆、吉尔加塔尔,然后穿越塔吉边境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在塔吉克斯坦国境内沿线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在T216-T217桩处穿越泥石流沟,在横向穿越剖面上,该沟沟道起伏不平,现多处流水沟槽,深度不一。通过对泥石流沟基本特征及冲刷深度的研究,提出了最佳冲刷深度值,对该管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则隆弄冰川泥石流曾多次爆发,甚至堵塞雅鲁藏布江,对流域居民造成严重威胁。通过现场实地调研,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分析,得出该泥石流沟在外界强震或者高温冰雪融水的条件下的形成机制,为高寒山区泥石流的监测与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