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重要课题。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重点在“大中小学”和“一体化建设”,其实质是对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系统构建。深刻理解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和实质,遵循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相统一,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等原则,从打造教育共同体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各学段既有序衔接又螺旋上升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打造各要素同向同行的横向教育格局、牢牢占领网络阵地等方面着手,打造虚实相融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数字教材建设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数字教材建设更多依循传统纸质教材建设的标准、思路和方法,难以适应新课标和课程方案对数字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需要从根源上重新思考新课标背景下数字教材建设应遵循的逻辑与策略。整体而言,新课标背景下数字教材建设应遵循四重逻辑:一是遵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引领导向作用的政策逻辑,二是恪守彰显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的价值逻辑,三是遵从强调教学属性和渗透学科思维的教育逻辑,四是依循注重智能技术赋能教材的工具逻辑。在四重逻辑的观照下,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字教材建设应包含三大体系,分别是强调“素养为轴”的设计体系、完善“选用—编排—呈现”的开发体系、凸显“实践效果”的应用体系。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字教材建设,需采取强化制度供给、组建协同联动共同体、选取适切智能技术、完善评价体系等多元策略,保障数字教材建设不断规范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提高教材质量,打造精品教材,是新时代教材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是精品教材建设的根本目标和重点任务。精品教材是彰显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必须把正确的价值导向放在首位,彰显中国魂脉和世界文明新成果,遵循育人规律,用心打造。精品教材建设需要明确以下重点任务:实施中小学科学技术类教材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推进职业教育“专精特新”教材建设,支持和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中国系列”教材建设,加快数字教材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教材作为教育的根底,承担着传播人类文明、传递科技文化、传载教育信息的重要作用,其发展受到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由于新兴技术的介入与牵引,数字教材高速发展,但当前,数字教材的研发主体、信息传递方式、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以及数字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教材转型的障碍。推动传统教材向数字教材转型,需要打造科教融合的数字教材建设共同体、创新教材编制技术与内容的有机融合、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及重整现代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载体与依托。2022年8月20—21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以“中小学高质量课程教材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课程与教学青年学术论坛。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行实施的新背景下,建设高质量课程教材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发展中国特色课程教材理论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课程教材质量的实践之需。当前高质量课程教材的建设,紧紧围绕以素养导向建构新目标、以“学为中心”打造新教材、以“学科实践”推进新教学、以“促进学习”开展新评价展开。基于此,未来应继续深化发展机制、凸显文化底蕴、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教材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校企双方作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核心主体,在协同推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产教两张皮”“校热企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教融合头雁效应的发挥。对此,在教育部明确要求的“共同体要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置于首要位置”的背景下,以校本实践为基础,从拓宽产教融合办学形态、发挥企业产教异质资源供给、政府牵头制定利益分配制度及加强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发挥协同效应,立足行业,赋能产业,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推进教育数字化”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这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纲领和方向。毋庸置疑,数字教科书开发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一环。研究表明,在数字教科书开发实践中,由于对“技术”介入和“教材”属性的关系认识不清、处理不当而带来的数字教科书问题十分凸显。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二者的定位,厘清二者的关系。概而言之,“技术”与“教材”已成为数字教科书开发实践中必须面对和亟须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相似文献   

8.
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的建设对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对于振兴乡村教育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对于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及推进全国教育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重点是要打造教师资源城乡共享联合体、教学研究城乡交流分享体和学校文化城乡互鉴融通体。在建设过程中,可考虑以“双向共享”推进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对话沟通”搭建城乡教育研究平台,以“文化互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9.
卢琛  吴超 《教育与职业》2022,(17):44-47
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是高水平专业建设的价值取向。针对高水平专业建设普遍面临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低、专业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文章提出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视野下高水平专业建设的路径:以“顶层优化”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以“载体创新”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以“专业共建”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以“师资融通”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教材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教材规划,曾对我国的教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十五”期间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期,教材建设乃是高等学校十分重要工作之一。从学校“十五”教材规划的构建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教材建设中的几个关系以及实施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广西面向东盟的职教“出海”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职教“出海”,在擘画发展蓝图、搭建对外窗口、形成典型模式、打造品牌效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政策供给牵引力、平台载体支撑力、典型模式适应力、品牌效应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十周年之际,广西职教“出海”应加强顶层设计、描绘行动路径,借助平台整合、畅通合作机制,坚持质量为本、完善育人体系,依托科研助力、推进系统研究,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更高水平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集体备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合多元优势实现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活动,也是协同推动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前提环节。当前,思政课集体备课在资源整合、主体协同和制度落实等方面,应着力避免“合而不强”、“合而不同”、“合而不实”等问题。基于“大思政课”建设的目标要求,要通过打造内引外联的备课共同体、推动集体备课方式的优化和创新、促进教学资源整合、推进集体备课制度的整体联动和功能耦合等,实现备课主体、备课方式、备课资源、备课制度的协同。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创生出教材建设新形态,推动了数字教材的发展。但是,当前数字教材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如简化为“电子文本”、等同于“多媒体资源库”、异化为“答题教师”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数字教材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数字教材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以教学论视角阐释智能教材“智适应选学、智能化导学、伴随式评价、深度学习互动”等教学性特征;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学习分析、在线追踪、学习者画像、深度交互等技术优势,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设计智能教材教育功能实现的方法与技术,并以具体案例解释与说明;针对智能教材教学性与工程性特征,从遵循教学理论、注重实践迭代、加强技术监管等方面提出智能教材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着全球疫情蔓延下的教育生态危机、布局结构失衡下的发展空间危机、学科体系建设下的人才供给危机、教材同质化下的课程资源危机。在国际社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应充分发挥好语言文化在促进“民心相通”中的重要作用,以“积极响应”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主动跟进”回应本、硕、博学科体系建设,以“合作发展”搭建世界文明交流平台,以“融通中外”构建国际中文话语体系。国际中文教育要在变局中开新局,需将自身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互联互通、合作交流、共建共享为根基,打造与世界各国各区域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合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地方数字政府效能是衡量数字政府推进成效的核心指标,肇始与贯穿于数字政府建设全过程。通过建构“主体-制度-平台-机制”分析框架,提出整体性智治视阈下地方数字政府效能提升策略。整体性智治以“整体性”为根本目标,“智治”为核心技术手段,是政府治理与技术治理的嵌入融合,目标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有机叠加,其智治载体、方案、手段、模式与地方数字政府效能提升的主体、制度、平台、机制高度契合。因此,以赋能为支撑点,共同体为落脚点,重塑整体性智治主体共同体、调试整体性智治制度共同体、构筑整体性智治平台共同体、统筹整体性智治机制共同体,构建数字政府效能提升的整体性智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佐藤学  田辉副 《中国德育》2007,2(1):8-12,15
日本学校改革的目标是创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不仅使其可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天地,也是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并且还可以作为家长、市民支持和参加学校改革、共同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杜威的公共哲学。推进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建设,需要遵循少则多、简则优、小则精的原则。这种改革并没有特定的形态、特定的运动以及特定的处方,是任何一所学校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挑战的“活动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李成 《教师》2023,(12):120-122
为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对数字安全人才的需求,文章对当前数字安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探究基于“岗课赛证创”融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实战共同体”模式。文章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高职长学制多元化、订单班、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职业教育创新高地,打造“双元”育人的典范,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实战资源等措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为培养高水平的数字安全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阵地。建设目标是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与统筹规划,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发展定位,坚守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深度融合,打造“跨界思政”;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数字思政”;与职教教育融合,探索“实践思政”,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背景下,高校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主阵地,在教师教育共同体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教育中高校的“独立性”强化,“依存性”弱化,教育“合作文化”缺失。基于社会性学习理论的“实践共同体”论域,重构新时代专业化教师教育共同体,打造教师教育“合作文化”,应正确认识教师教育共同体中合作性、平等性、发展性思想缺失的实践困境,推进教师教育共同体在培养主体、教育内容、发展过程中实现依存性融合,不断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助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师队伍建设的智能化将成为新方向。数字化赋能区域教师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包括理论逻辑、技术逻辑和实践逻辑。当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区域教师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教师数字化教育理念、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区域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不健全、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教学及评价不够完善、数字化教师发展体系尚未建立。基于此,提出规划数字化教师发展管理体系、打造智能环境支持体系、建设数据支持的教师“精准研训”体系、建立智慧教师测评管理体系、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创新教师培训方式的策略,以此推进区域教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