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琪  杜婧  孙文丽 《兰台内外》2023,(32):70-72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作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章结合我校图书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探究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纪录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聚焦地理特征与风土人情的“民族—自然”萌芽期,到世纪交替市场力量介入下融入社会议题的“民族—社会”成长期,再到新时代以来政策、产业、技术等加速驱动下刻画民族生活全景的“民族—人民”转型期,逐渐形塑现代化、多元化、融合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主题与审美形态。植根历史脉络,面向未来发展,纪录片可以通过打造兼具人本意识、家园意识、民族认同意识三元结构的“民族共同体影像”,以植根社会现实发展的共时性内容题材、契合民族集体志趣的共通性创作手法、立足用户视听需求的共融性传播路径,聚焦民族共同关注,汇集民族共同情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传播形式的深刻变化,地市党报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增强地市党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闻宣传效果,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地市党报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地市党报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提出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丹 《文化遗产》2023,(3):16-23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而厚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资源,其传承发展以“有形”方式、“有感”实践和“有效”成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形”方式表现为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生活形态;“有感”实践落实于行动,以生产生活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标志;“有效”成果体现在各民族生活品质、情感依恋和精神气质等方面。在“有形”上用心、“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整体呈现,亦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创共享共情的共同体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的具体生活和文化实践,建构民众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围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刘艳萍 《今传媒》2022,(8):9-1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聚力,从而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民族团结的根脉在于价值相通、认同相一,从最基本、最深层的文化认同入手可以为中华民族构建共同的心理基础、情感纽带和精神血脉。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国外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提炼出总体的研究框架,期望能够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心理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提供精神力量。然而,在培育与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多元一体"逻辑关系认识不清、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效果欠佳、新媒体管理运用不规范等问题。在新媒体时代下,未来应从"多元一体"逻辑关系符号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优化、少数民族发展现代化、中外关系合理化、新媒体运用科学化等方面着眼,进一步培育与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牛草雨 《东南传播》2023,(6):103-106
詹姆斯·凯瑞认为符号实现了对现实的表征,又表征着现实。在传播的仪式观视域下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就是要关注如何通过仪式及符号表征来强化共同体身份认知,维系情感、深化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认同感。通过对仪式观特点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下的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民族意识的内涵与发展的论述,提出以下两条基本路径:一是以“五观”为底色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符号;二是以影视声像媒介为仪式载体引导共同体参与互动。  相似文献   

8.
档案馆是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在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系统提出研究问题、梳理相关文献,在明确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全面阐释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因,立足档案馆自身独特优势,从资源、场域和实践等层面剖析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并围绕服务基础、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和服务导向等维度提出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期冀为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大局贡献档案馆的力量,彰显档案馆促进国家治理增效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对13所民族院校图书馆在筑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进行了调查,从网站主页和微信公众平台是否发布相关内容、民族特色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如阅读推广、培训与讲座、学科服务等)、是否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专题专栏、民族特色与交流交往交融空间打造等方面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民族院校图书馆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  相似文献   

11.
12.
本研究基于量化分析考察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呈现,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现状及经验.研究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呈现受到用户、题材、表达方式等方面影响,对特定主题的中短视频所引发的情绪偏向成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短视频中选择具有广泛接受度的内容主题,并选择合适的呈现与修辞方式来...  相似文献   

13.
马黛 《中国编辑》2022,(2):82-85,91
民族题材电视剧扮演着构建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媒介,在形塑民族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想象和建构作用.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影响力的逐渐攀升,民族题材电视剧无论在内容创作还是传播技术方面都不应再拘泥于老生常谈的传统叙事模式和单一的传播技术手段.本文基于改革开放至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题材电视剧中...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广告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民族地区居民的广告意识问题。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对其广告意识现状作出分析,并从广告传受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有利于民族地区广告意识培养,推进民族地区广告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敏 《东南传播》2023,(1):49-51
当前形势下,如何打破两岸信息隔阂,让台湾地区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真实的内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对台传播的紧迫课题。本文以厦门卫视短视频融媒体栏目《台青说》为例,探索对台传播中的全流程年轻化传播实践,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分析《台青说》的对台深度融媒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纪录片以“文化记忆”为传播媒介和方法,作为构建民族共同体的一种媒介形式,具有存储、激活、缝合民族文化记忆的作用,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为观众塑造了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本文将文化记忆的构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思考理念,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出发,以少数民族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少数民族纪录片的主题内涵、叙事方式、呈现视角三方面的深度分析,从社会维度、价值维度和历史维度等视角,探究了少数民族纪录片对文化记忆的构建作用。本文认为,少数民族纪录片通过保存当下的影像和符号,并将其置于历史发展脉络和社会发展进程之中,运用这一特殊的媒介形式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文化记忆得以连续与整合。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民族特色服务、民族特色资源建设、民族地区馆员队伍建设、民族特色服务宣传与推广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建设和发展民族地区图书馆需遵循民族地区特色服务的需求与特点、提高民族特色馆藏的规范化和特色化水平、加强对馆员民族特色服务能力教育与培训的关注,并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平台、多主体联合宣传与推广。图1。表2。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8.
陈晓欢 《新闻世界》2014,(3):137-139
民族地区,广告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民族地区居民的广告意识问题。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对其广告意识现状作出分析,并从广告传受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有利于民族地区广告意识培养,推进民族地区广告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和“双减”政策的实施,研学活动日益成为文化旅游业、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开展和探索研学活动是公共图书馆践行文旅融合及承担社会教育职责的落脚点。文章以近4年广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研学活动实践和广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读者、家长读者研学活动问卷调查与分析,提出以保障促落实,以特色促创新,以专业促提升,以协作促发展,以引导促推广的研学活动思考,以期为公共图书馆进一步丰富完善研学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