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卫·哈维在《地理学中的解释》(该书被称为新地理学的圣经)一书中花了大量篇幅精彩地论述了地理学中的形式空间,大大拓展了地理学中的空间思维,给人以无穷的启迪。同时哈维十‘康德命题”导致了地理学观念的误区进行了批判。本文拟就哈维的评判基点提出一些异议并由此探讨康德命题的本真意义。一、“康德命题”及哈维的批判康德在1756-1796年间曾于柯尼斯堡大学讲授过自然地理,是正式确立地理学在知识领域中地位的先驱之一,因而在地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个地理学思想史家都得弓佣他的知识分类的著名论述。哈维称其为“…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学术机构和组织结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存活下来,得益于特定的生存之道:中世纪大学不是社会变化的旁观者,它们应时而生,以独特的社团性结构适应了时代的新要求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变革的浪潮中;它们在当时欧洲政治舞台上娴熟运用斗争和妥协之法得以生存,并通过博弈建立起固定的课程、学位、系科和学院体系;大学完成了城市、教皇、王权寄予其的厚望,指引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实现了其特定的社会功能--探讨高深学问和培养社会精英,这三方相互交织、相互推进,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3.
16世纪英国社会的等级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6世纪英国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过程中,旧的等级秩序和等级观念发生变化,贵族和教士的特殊地位和角色意义大为弱化,市民地位上升,“乡绅兴起”,城乡劳动者的处境进一步恶化。各等级间的矛盾和竞争更加激烈,旧的等级界限被打破。国王和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需要新兴阶层的支持,新兴阶层则通过参与国家管理而晋身上层等级。劳动者也逐渐具备了“平民”的等级意识并开始为争取自身利益而斗争。但是总的来看,16世纪的英国仍然是一个等级社会。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的觉醒与创新治校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作为一种与社会政治、经济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价值追求和文化品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是大学在社会经济政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大学精神的衰微现象,因此,在实现新的文化觉醒的基础上创新治校理念是时代的呼唤。一、现代大学的本质及其与人类文化的深刻联系现代大学起源于西方,西方大学在摆脱了教会的附庸地位以后,以英国的牛津大学为代表,逐渐成为学者自治的学术和教育机构。1810年…  相似文献   

5.
韩锋 《大学时代》2006,(11):1-1
大学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权威,在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判断,知识创新和社会决策上,甚至在区分假恶丑与真善美、建立信念和认识真理等方面,惟大学是瞻。大学正以它特有的地位和影响,但尊科学之良习,树尚民主之风气……当大学成为社会轴心,并更多地担当起发展科学和  相似文献   

6.
法国当代哲学家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中,把对“元叙述”的怀疑定义为“后现代”,认为在西方发达的后工业社会,知识的性质和地位已经发生变化,知识信息化、商品化的性质、知识与权力的结合以及知识内部的等级划分危及了知识的合法性,动摇了传统大学的制度基础。相应地,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政治化的发展趋势,大学教育目标、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也有所改变,大学体制正处于转变之中。  相似文献   

7.
文摘     
改造社会 未来大学新职能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以信息知识为主要生产手段的新时代-文化时代.在文化时代,知识作为一种权力不仅支配着财富力、政治力的行使方向,而且也支配了财富力政治力的质量.知识的价值使大学成为拥有‘权力”的机构,这种权力要求大学从引导社会变革、建立社会规范、参与社会决策这些方面来承担改造社会的新职能. 在日益需要新思想、新观念为社会变革率先开路的文化时代,以孕育新思想、新观念及培养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人为己任的大学,最有资格担负引导和发动社会变革的重任.没有大学参与,社会平等只能永远是理想。  相似文献   

8.
大学各门学科地位差异的形成,源于不同主体建构的一整套评价标准。学者们按照专门化、规范化、理论化标准判定学科的学术地位;政府、大学和求学者等社会主体则根据各门学科对各自的功能意义对大学学科赋予不同的等级。在学科等级规范得到规定者和参与者的广泛认同后,等级标准遂演化为一种社会公意,控制着学科建设实践并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9.
知识与权力的互动与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知识活动领域和大学职能变化所受到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中,政治权力对大学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具强度的。政府对大学的干预与大学的自治形成了一种对立统一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应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平衡。当今社会,知识与权力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知识就是权力",知识日益成为权力的工具和权力的合法性外衣,大学作为知识组织,往往是规训社会、驯化学生的某种"权力的眼睛"。为了不让知识从属于权力,必须坚持学术自由,保持知识的独立地位,必须要有知识与权力之间自觉、清晰的划界。  相似文献   

10.
大学学科体系具有明显的等级结构,各学科在学科谱系中的位置同学科所获得的权力以及资源密切相关。学科倾向建立学科壁垒、设置学科准入标准来维系既得利益,这直接造成了学科发展的异化。大学学科发展具有理论的批判性和现实的繁荣性的双重矛盾,这种矛盾归根结底在于学科发展本身利益诉求。追求利益成为学科发展的首要选择,这种价值倾向性的直接表现是大学学科的固化。学科等级结构体系、学科标准的利益性和集团化、学科群体的集群性以及知识传播中的惯性加剧了学科固化的倾向,也是学科固化得以延续的机制。而学科固化对学科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学科间资源的流动以及新知识的生产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对于学科固化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是学科健康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知识生产方式转型及对大学与产业联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洪堡第一次学术革命,确立了"科研"(即知识生产)作为大学重要使命的地位.在当代知识社会,大学知识生产在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同时由于信息网络、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大学知识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进而影响到大学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在新知识生产方式语境中,大学应在使命互尊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产业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知识转移,为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一、何谓大学学科等级制度大学学科等级制度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形成的大学学科之间高低不同的地位关系,它反映了各门学科在大学系统中或中心或边缘的地位,决定了各门学科或此扬或彼抑的关系,或兴旺或衰微的发展命运。学科家族中分化出“优等学科”与“次等学科”,是自大学产生以来便存在的现象。如在中世纪的大学中,神学学科当阳独尊,包含自然、社会、人文内容的文学学科(“七艺”)则处于辅助、从属地位。在一个国家、一个省份的大学系统中和一所大学的内部,学科之间的等级同样明显存在。“211”重点学科和省级、校级,甚至院(系)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3.
在对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研究中,人们大多注意的是洪堡的思想。为了深入理解德国模式中的学术自由观,本文分别分析了洪堡之前的康德所著的《系科之争》和洪堡之后的韦伯所著的《韦伯论大学》,并将两人的学术自由思想作了简要的对比。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他们对学术自由的内在限度和外在限度的某些共同理解,也可以看到韦伯在讨论学术自由的基础时以理性化概念取代了康德的理性概念之后所赋予学术自由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作为生产知识的社会机构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本文通过对大学职能的历史考察和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地位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的新职能、新理念和定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知识冲突的产物,大学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外界社会组织发生着冲突.从功能论视角看,知识冲突是大学组织变革的动力.大学利用冲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大学同教会进行知识权威地位的争斗,与社会多元知识观进行的博弈,在当前同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和消费主义的观念相抗衡.知识类型与观念上的冲突不断改变着大学的面貌.实际上,这些源于知识的冲突为大学赢得了更多的文化资本,同时也积聚了更强有力的社会影响力.现代社会中,大学面临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与消费理念的挑战,大学唯有坚持知识的人性取向,才能保留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阎凤桥 《教育学报》2008,4(6):32-43
围绕着知识本身与知识组织形式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命题,采用历史和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了知识系统在西方国家的表现形式。知识的历史性,集中地表现为专业化和综合化两种相反且相关的发展趋势。知识组织即大学组织的历史性,集中地表现为“学系——学院”或“研究所——学部”和“研究中心”的建立和制度化。知识的社会性,集中地表现为知识门类的不同社会属性、学科等级性、知识分布的非均衡性和多元知识观等方面。知识组织即大学组织的社会性,集中地表现为学科组织形式的相对地位、西方大学模式的主导地位、多种大学组织模式以及多元知识观下教师学术行为之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经常处于社会和政治争论的中心,因为教育本身经常引起激烈的公众争论,而教育社会学的学术规则又涉及到政治和社会实践。在英国,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引起广泛争论的是有关教育机会均等和谁能进入特权中学、学院和大学的问题。到七十年代,社会学的分析转向传统的文理中学课程,并对大学作为“知识守护者”的法定地位提出了质疑。这些分析提出:一般学校和大学中传播的知识只是对所有有效知识的特定选择和特定组织,而且其选择和组织方式差异也非常大。这种  相似文献   

18.
论康德对教育学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作为一代思想泰斗,其理论不仅影响了他同时代的众多思想家,如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也影响了后来的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甚至一个世纪以后,仍掀起了一个新康德主义的哲学狂潮,像科恩、那托尔普、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都是他的思想的继承者。本文试探康德的教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和贡献。一从整体上看,康德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是由于他在大学的讲坛上以哲学家的身份讲授了教育学,以及他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康德论教育》的专著。康德的教育学说与洛克、  相似文献   

19.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特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是西欧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在中世纪的西欧 ,大学享有多种特权。这些特权包括居住自由、生活和教学秩序不受干扰、司法自治、罢课和迁徙、免税免役、自主颁发教学许可证 ,等等。这些特权 ,一方面是大学及其师生为了维护自身权利同教会、国王和城市进行斗争获得的 ;另一方面 ,也是大学巧妙地利用国王和教会的矛盾而获得的。除了“斗争”和“利用”之外 ,大学独特的社会地位 ,如大学师生的僧侣身份、大学为包括教皇在内的高级僧侣提供教育机会、大学教育成为城市和商业需求依赖的对象、优待大学是尊重知识的传统的一部分 ,等等 ,所有这些因素 ,自然而然地都对大学获得特权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特权不但保护了大学的自由 ,促进了大学的普遍兴起 ,也扩大了知识的传播 ,为近代欧洲大学的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中世纪大学特权的研究 ,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力量与大学发展之间的互动和问题 ,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大学称谓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建林 《教育学报》2007,3(6):80-84
中世纪大学的称谓经过了从studium(学校)到studium generale(大学校),最终到universitas(大学)的变迁①。这种称谓的变迁,是中世纪大学机构自然演进的历程,同时也是大学师生积极争取学术自由探究权力的斗争历程。正是大学师生的努力,使得大学能够在中世纪的教会与世俗两大势力之间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真正体现出大学作为一种知识机制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用来泛指大学师生整体的universitas因此成为自由探究知识的大学的最后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