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经历"生活情境——感受"、"动手实践——探索"、"回归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尝试用几何语言表述,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施燕 《成才之路》2013,(36):66-66
美国物理学家利德曼提出了“动手做”(hands-on)探究式学习,旨在改变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强调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动手做”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应该怎样教,和原教材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是教师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笔者认为,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点是突出了探究精神。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新教材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由于实践常常也是为了探索,所以“探究”处于核心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说,抓住“探究”这个龙头,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这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中,经历知识产生过程,萌发创造新知需要,并完成对新知的建构呢?下面结合“最大公约数”一课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仲艺璐 《新教师》2022,(11):91-9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上第92~93页例9、例10,以及“练一练”。【教学目标】1.认识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和平行线,能举出互相平行的例子,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互相平行的直线,了解平行线间距离的特点。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能应用对平行线的认识进行简单判断,体会数学抽象和简单的演绎,进一步积累图形学习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3.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图形与几何”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动手做数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数学现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都具有积极意义。"动手做"可以加深对"平均分"概念与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从苏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看,函数(第一课时)是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起始内容,它是在已学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学习的,同时也为以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以下是笔者对苏科版八上6.1“函数”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的分析,供参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乌鸦喝水故事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一些西方国家的中小学流行的“动手做”——它作为一种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宄,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的成功做法给我们以借鉴和启迪。本文拟从地理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此做些探讨。一、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首先要强调的是在实践中的操作。在地理教学中,实验通常都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在这种“教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  相似文献   

9.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设置了"思考"栏目,对这些"思考"内容进行深度思考,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从数学实验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基本活动经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领悟与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用探索型折纸实验来探究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得"的理念得到落实,并通过教学反思从中总结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8,(42):64-65
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也要跟进,立足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应成为时代教学的主旋律。把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核心关键词,作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结合知识、技能的教学,循序渐进,水滴石穿,促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版课标中的总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简言之,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认识数学,提高其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着眼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的数学教师,都是要在教学前充分走进学生的“数学现实”,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学生经验中找准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让教学自然融入学生的数学经验,唯此,课堂教学的品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初中数学各版教材均在后面增设了"活动教学"环节.实践表明,重视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对初中数学课程建设的有力践行,能培养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分析 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变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教材编排了图形等积转化等素材,让学生通过再现与回顾学习过程,逐步深入理解转化策略,感恬转化策略背后的思想。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回顾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1]).而数学活动课恰好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以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各章结束时都安排"数学活动"这一教学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1]).而数学活动课恰好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以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各章结束时都安排"数学活动"这一教学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2]).笔者结合自己开设的活动课,谈谈自己对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以“加权平均数”为例,从“创设情境,疑点反思;尝试解疑,问题反思;变式训练,方法反思;课堂总结,提升反思;布置作业,梳理反思”五个环节给出其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孕育‘权’、感知‘权’、明晰‘权’、畅谈‘权’、寄语‘权’和内化‘权’”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结合教学设计给出两点思考:素养指向,一脉相承;育人旨归,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6.
“动手做”是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做的过程,还要以做来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动手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思”的自由、“思”的路径、“思”的层次“、思”的深度等方面引导学生做,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提升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综合与实践"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生活为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教师依托教材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感知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做数学”是当今数学教育界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做数学”的理念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认知的特点,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做数学”进行探讨。从创设情景,鼓励发现,数学感悟和联系实际四方面引导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中自己去做数学,从做中学。让“做数学”真正戍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课程的增加,课时的缩减使学生花在数学学习上的精力和时间变少了,这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建设高效课堂,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把教师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努力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学生从被动"学数学"转变为主动"做数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  相似文献   

20.
深度学习是学生源于自身动机的对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展开的完整的、准确的、丰富的、深刻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理解性、阶梯式的学习。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必须基于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需要一种载体,课堂教学微设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让核心素养发展在课堂上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